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附答案
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一)
B. “低碳沖擊波”將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C. “低碳沖擊波”將會對大大縮減企業的成本
D. “低碳沖擊波”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
【例題】當前國內大部分老百姓只能向開發商買房,開發商和政府掌握著房地產的定價權,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還不完善,絕大多數是商品房。這兩方面無異于是在火山口安插了兩根“導管”,加速火山噴發的進程。所謂房產稅等政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問題。要解決高房價,必須“對癥下藥”,一是解決企業家面臨的兩大問題,幫助企業家改善投資經營環境;二是封住兩個“導管”,在一定政策范圍內,允許老百姓自己買地建房,大批量的提供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并且是公開、公平、透明的,這才能夠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對上文中的“火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不完善
B. 房產壟斷的問題
C. 房價居高不下的問題
D. 房產市場紊亂現象
【例題】2010年4月17日“國十條”的出臺,使得高速增長的房價戛然而止。但隨著輿論歡呼政府“精確打擊”政策的見效,房地產調控似乎也失去了下一個目標。由于此次調控距離上一次調控如此之近,市場很自然地預期到此次調控的“必然結果”:首先是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然后,資金鏈斷裂的開發商開始殺價,資產價格縮水,使得一級土地市場價格下降,甚至流拍,城市固定資產投資萎縮,城市基礎設施及保障房建設難以為繼;發展到最后,導致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無法通過出讓土地返還貸款,個人房貸大面積違約,銀行爛賬迅速增加……再后,政府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救市。
上文中的“必然結果”指的是()。
A. 房地產調控政策必然失效
B. 房地產調控政策失效導致的系列經濟問題
C. 房地產調控政策失效導致的市場經濟紊亂
D. 房地產調控政策失效,引發系列經濟問題后,政策反彈
【例題】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表現為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沒有同步推進,存在著經濟建設這條腿長和社會建設這條腿短的情況,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社會事業發展不足,社會組織發育不夠、社區建設和管理沒跟上;存在著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社會矛盾呈現多發的態勢,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社會建設不足,滯后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快作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社會建設,充分調動各方面群眾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熱情,在共同建設中共同享有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這段話主要表達的觀點是()。
A.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存在諸多社會問題
B. 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諸多社會問題表明我國社會建設還非常不足
C. 貫徹科學發展觀,需要加快社會建設
D. 我們要調動各方面的因素,加快社會建設
【例題】房產稅的推出,不僅意味著土地出讓金制度的廢止,意味著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在房地產環節利益的重新分配,意味著目前社會上多套房屋保有者這一群體的利益直接受損,而且也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大牛市“頂部”的立馬出現。征還是不征,非同小可,神仙打架也就不足為奇。這些來自不同層面、激烈對立的態度與看法同時存在的背后,必然是不同利益群體的激烈博弈。而且博弈雙方勢力的此消彼長,與整體經濟形勢的上下波動相互作用,引發上層政策的左搖右擺。
對上文中“神仙打架”一詞,最為準確的解釋是()。
A. 房產稅所引發的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激烈博弈
B. 房產稅引發的房地產市場“頂部”與“足部”之間的利益紛爭
C. 房產稅引發的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利益爭奪
D. 上層政策的搖擺不定
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答案
【解析】B。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作者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論述了“低碳沖擊波”對于企業成本結構的影響,在直接影響方面,作者指出“會為企業的運營帶來額外的成本”,間接影響方面,“反過來可能導致這些含碳燃料價格的提升”,均在說明“低碳沖擊波”會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加。所以選擇B選項。
【解析】C。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段首,作者指出房產壟斷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不完善是火山口的兩根“導管”,由此可以排除A、D兩個選項。緊接著作者論述了解決高房價要采取的標本兼治的措施,治本的措施就是封住“導管”,不難推測出,火山指的是房價高的問題。所以選擇C選項。
【解析】D。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段落中“必然結果”應該包括“首先”、“然后”、“最后”和“再后”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D選項的描述。所以選擇D選項。
【解析】C。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段首,作者列舉了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建設不足所導致的問題,說明社會建設的重要性。段末,作者提出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要加快社會建設。不難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在貫徹科學發展觀時,需要加快社會建設。所以選擇C選項。
【解析】A。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神仙打架”一詞指的是房產稅引發的利益紛爭。段落第一句中指出相關的利益群體包括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社會上多套房屋保有者等,“神仙打架”指的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激烈博弈。所以選擇A選項。
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二)
【例題】朱鹮對于自然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鏈中朱鹮處于頂級位置,以小魚、泥鰍、小蝦、青蛙、蟋蟀、蝗蟲、田螺等為主要食物,對控制獵物種群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朱鹮易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朱鹮的自然生產力較低,而物種稀有程度明顯增高。物種的數量多少是衡量它價值的核心數量標準,與稀有程度呈正相關關系。目前,世界上僅有陜西洋縣及其周邊地區分布著近400只野生朱鹮,其它所有的人工種群都來自原來重新發現的7只個體的后代。雖然朱鹮的瀕危局面有所緩解,但不足以維持一個物種穩定繁衍的種群數量。無庸置疑,朱鹮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別的物種價值是最高的。
對上文主旨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
A. 朱鹮非常稀有
B. 朱鹮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
C. 朱鹮能維持生態平衡
D. 朱鹮瀕臨滅種危險
【例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德德?伊斯特林通過研究發現了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的不一致性問題,即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國民的快樂與幸福感不再隨著收入增長而增長。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均出現了這種“伊斯特林悖論”現象,亦稱為“財富悖論”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只顧物質利益,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對于快樂幸福社會發展路徑的偏離。當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社會發展仍然以GDP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時,國民幸福指數也就難以提升,“財富悖論”現象就形成了。
下列對“伊斯特林悖論”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亦稱“財富悖論”
B. 指的是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增長不一致的問題
C. 它只在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
D. 是由于社會忽視了個人全面發展而導致的
【例題】追求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如何實現我國國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最重要的職責。因此,找出人們幸福的“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地實現最多數人的幸福應當作為現代公共管理重要的原則之一。國家需要強化有助于人們產生幸福感的條件,消弭不利因素,不僅包括幫扶弱勢群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提供完善服務,更包括更加合理的社會秩序和利益分配機制安排,并為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條件。
對上述文字主旨概括的最為準確的一項是( )。
A. 國家要為人民幸福生活努力
B. 追求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
C. 實現國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的工作
D. 找出幸福“最大公約數”是政府最重要職責
【例題】一方面,在效率優先異化成效率至上的背景下,許多地方在發展思路上沒有統籌考慮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普遍存在著重GDP增長輕就業、重稅收增長輕居民收入提高的取向。這種發展觀,必然促使各地只注重發展技術密集型的大項目、大企業,不重視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和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對待就業問題上有一些誤區,如勞動成本低才有利于促進就業,以及害怕城市化影響就業。而長期的低勞工成本,不僅限制了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更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與生產發展,進而對就業崗位的增長形成抑制局面。
這段文字主要討論的是( )。
A. 對就業問題認識的誤區
B. 對發展觀的認識誤區
C. 在發展觀上關于就業問題的認識誤區
D. 如何糾正當前對就業問題的認識誤區
【例題】今天藥品集中采購被“異化”,主要源于醫改政策執行的不配套;源于“降藥品價”、“提高服務收費”和“控制總費用”這三項措施沒有同步聯動;源于一些地方政府對醫院的違規行為存在無原則的放縱和姑息。不應當將制度“異化”的責任簡單地歸結于采購制度、中介組織以及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在提高監管能力的同時,徹底斬斷監管者、采購者、銷售者(包括醫院)、生產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已經刻不容緩。
上述文字中,作者最想表達的觀點是( )。
A. 藥品集中采購被“異化”的責任重大,不能簡單歸因
B. 醫療制度“異化” 的責任重大,不能簡單歸因
C. 要確保醫改最終獲得成功,必須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的執行力
D. 要改變當前醫療制度“異化”的問題,一方面要提高監管能力,另一方面要斬斷利益鏈
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答案
【解析】B。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題干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朱鹮,一是它對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作用,它在生物鏈中處于頂級位置,能控制獵物種群;二是它非常稀有,具有較高的物種價值。這兩個方面歸結起來,就是講述朱鹮的生態價值。所以選擇B選項。
【解析】D。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A、B選項在原文中可以找到對應的描述。“伊斯特林悖論”指的是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仍然以GDP為中心,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這時國民幸福指數并未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高的現象。因此,它必須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發展與個人全面發展之間不匹配時才出現,并不是忽視個人發展一個因素導致的。所以選擇D選項。
【解析】D。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題干圍繞國民幸福展開,第二句指出實現國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職責,第三句中實現國民幸福最大化應該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則,后文中則是對第二、三句的具體闡述。由此可以從B、C兩個選項中進行選擇。而C選項描述程度較輕,D選項最貼近原文。所以選擇D選項。
【解析】C。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段落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論述了“重經濟增長,輕就業增長”的發展思路的弊端;然后論述了對待就業問題的誤區。作者列舉了兩種認識誤區,并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對兩種認識的消極影響進行了分析。概括而言,題干主要論述的是當前在發展觀上關于就業問題的認識誤區。所以選擇C選項。
【解析】C。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題干信息比較隱晦,但從字里行間仍然能找到線索。段首,作者提出了當前藥品集中采購被“異化”的三個原因:政策執行不配套、三項措施沒有同步聯動、某些地方政府的姑息,歸納而言,都指的是地方政府執行力的問題。所以選擇C選項。
河南公務員言語理解專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