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習題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習題:
A.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情況復雜
B.文物保護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物宣揚文化
C.文物歸還,要冷靜思考、理性從事
D.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合法性未得到承認
2.如果說邏輯源自“先驗”,即邏輯超越經驗,先于經驗而存在,那么到底有無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邏輯存在?如果有,我們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邏輯學家常以類似“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樣的命題來證明邏輯的先驗性——自然,作為數理邏輯的符號系統尤其如此,似乎邏輯形式可以不依賴于人們的經驗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確性,客觀世界的事物都必須通過“邏輯的安排”才得以使人們有一清晰系統的認識。倘若真是如此,我們不禁要問,人類作為經驗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曉有一個超越經驗的邏輯存在?無疑,承認先驗邏輯的存在,勢必陷入獨斷論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義的窠臼。
這段文字意在:
A.質疑先驗邏輯的存在
B.說明神秘主義是不可取的
C.論述邏輯是對經驗的總結
D.解釋客觀世界有時是沒有邏輯的
3.目前人造關節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屬和塑料兩大類。由于人體內鉀、鈉、氯等化學物質可能使金屬材料腐蝕生銹,塑料老化,所以選用的金屬和塑料的化學性質必須高度穩定。
這段話的主要觀點是( )。
A.人造關節必須用金屬制造
B.塑料人造關節容易老化
C.人體丙鉀、鈉、氯等化學特質很活躍,有腐蝕作用
D.制造人造關節必須選用化學性質高度穩定的金屬和塑料
4.美感有時類似于靈感,只有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產生。當公式的推導終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種繁難的理論,那一刻的強烈感受不僅難以重現,也是不可轉述的。晚唐的賈島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他和韓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門”之句并結為忘年之交之事自古傳為佳話。然而他還有兩句詩更是苦吟了數年-------“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對于這兩句詩他自稱:“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然而后世卻有人認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難吟”。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蘊的差別,但美感之難以傳遞也是極重要的原因,是以詩人自己也說“知音”方才能賞。
文中舉賈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
A.欣賞詩詞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
B.美感很難向他人傳遞
C.寫詩就是在尋找靈感、創造美感
D.世上知音難覓
5.日本經濟近期的“景氣”主要得益于重建需求和政府重啟環保車補貼等政策刺激,并不具有可持續性。隨著重建工作的逐步推進,重建需求對經濟的刺激效果將持續減弱,而環保車補貼政策也將于9月前后到期,外需將成為日本經濟下半年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目前看來,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新興國家經濟增速減緩、日元持續高位等因素制約,未來日本經濟或將艱難前行。
以下各項中,與上文說法不一致的是( )。
A.環保車補貼政策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B.美國經濟增長乏力阻礙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C.未來重建需求或難以刺激日本經濟持續發展
D.未來日本經濟能否持續增長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習題答案詳解:
1.答案: C
詳解:
由提問可知為隱含主旨題。
文段首先對“一味用錢購買”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這種行為,進行了否定,然后又指出“文物保護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利用它宣揚我們的文化”,綜合可知,作者意在說明文物歸還需要合理的途徑,不能盲目購買,C項表述與之一致。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A
詳解:
文段先提出“邏輯源自于先驗邏輯”,然后對此進行了設問,最后得到一個主旨句“無疑,承認先驗邏輯的存在,勢必陷入獨斷論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義的窠臼。”,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質疑否定了先驗邏輯的存在,選擇A選項。
3.答案: D
詳解:
文段中心句為最后一句,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詳解:
這是一道變型的主旨概括題。賈島例子之前的句子就是整個文段的主旨,因此舉該例子就是為了論證主旨句的,主旨句中強調的是遞進之后的內容,即“不可轉述”,B“難以向他人”是對其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B。D是過度引申。
5.答案: D
詳解:
由提問可知為細節判斷題。
由第一句可知,A表述正確;由最后一句可知,B、C表述均正確;由“外需將成為日本經濟下半年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可知,D項表述不準確。故正確答案為D。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習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