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答案詳解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習題:
C.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較快
D.政府收入過高會成為企業(yè)的負擔
2.雖然我國農村一對夫婦大多生育二胎以上,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一撥一撥到城市打工。因此,年輕的高素質移民將不斷對沖大城市老齡人口,使人口年齡相對下降或持平,大城市的活力就會保持下去。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撐農村,已顯端倪,甚至可能成為常態(tài)。日本的偏僻農村就是前車之鑒。
這段文字說明( )
A.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與日本同樣嚴重
B.農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
C.人口狀況直接決定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
D.人口流動將加劇城鄉(xiāng)發(fā)展的不均衡性
3.西藏的一些高僧往往以經年累月的光陰用五彩細砂砌成巧奪天工的曼荼羅圖案,整個過程中,作業(yè)者口誦經文、心存敬意、屏息凝視、一絲不茍。幾經辛苦,到了功行完滿的一刻,卻會毫不留戀地一手抹掉。這一種態(tài)度,對慣于享用先進科技和講求功效的現代人來說,驟看簡直不可思議,但細心省察下,卻寓意深遠。
最準確表達這段文字中“寓意”的意思的是( )
A.人生的一切繁華景象歸根到底都是無常的
B.應對生命保持高度的敬畏感
C.應認真莊嚴地投入生活又不為生活中的得失所累
D.生命的意義在于追尋精神上的安頓
4.其實,我們都是成功者,因為成功只是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意識的主觀感受。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是微小的進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認認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樂就會常伴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格外的豐富和生動。
A.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失敗者
B.成功的人生少有挫折和失敗
C.成功是一種心理感受,與現實的物質無關
D.成功可以自己定義,不用將其看得過于神圣
5.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指出,在埃及,醫(yī)師依成法處方,如果到第四日而不見療效,他就可以改變藥劑,只是他倘使在第四日之前急于改變成法,這要由他自己負責。從同樣的理由來論證,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統(tǒng)治的政體不會是最優(yōu)良的政體,但也必須注意到一個統(tǒng)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通則的,而且凡是不憑感情因素治事的統(tǒng)治者總比感情用事的人們較為優(yōu)良,法律恰正是全沒有感情的,人類的本性卻是誰都難免有感情。
A.法治優(yōu)于人治 B.人性決定政治
C.法律是過濾了情感的通則 D.最優(yōu)良的政體是不存在的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答案詳解:
1.【解析】A.
文段先說,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94年到1997年的10%增長到2011年的22%;再說,同期的企業(yè)或者是資本收入也大幅增長,到2011年底,企業(yè)存款增長了5.58倍,已經超個人存款2.68倍的增幅,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說明的是從1994年到2011年期間,政府和資本的收入增幅大大上升,A項與此表述一致。
2.【解析】B.
重點在“而在一些地方,老年人支撐農村……”,可看出農村可能比大都市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
3.【解析】C.
A項表述偏于消極,排除。B項“敬畏感”在文段中并未體現,排除。C項概括準確。D項偏離文段表述。
4.【解析】D.
文段先說其實成功只是一種主觀感受,接著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每一次進步都看成一次成功,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可見文段說的是成功可以自己定義,它離我們并不遠,D項與此表述一致,正確。A、B兩項在文段中并沒有體現,C項“與現實的物質無關”說法過于絕對,錯誤。
5.【解析】A.
B項文中沒有提到人性和政治的關系,C項片面的理解文段的意思,D項文中沒有提及。只有A項正確。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答案詳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