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答題策略:不可依賴“感覺”
A.我們要處理好“畫餅”和“做餅”的關系
B.我們做事情要明確方向、鼓舞信息
C.我們在工作中的目標和思路要明確
D.我們在工作中要“做餅”,要踏實工作才能做好
解析:同樣的道理,考生在做這道題目的時候,很容易誤選A項。從表述上而言,大家會覺得A項避免了我們做題時候最容易犯的“以偏概全”。然而實際情況并不依靠個人感覺。而是從忠實文意角度來看,文段在解釋了“做餅”與“畫餅”之后,在末尾主題句當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做餅才能吃飽”。可見,文段中,作者真正強調的是“做餅”而非“畫餅”。符合的選項只有D項。
【例2】現在很多著名企業在用人上都秉持這樣的原則: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觀察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一種人格經濟,誰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能夠堅持正確的經營方針,始終為用戶著想,以一流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為顧客效力,誰就會獲得他們的青睞,從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果不講經營道德,采用欺詐手段蒙騙顧客,盡管開始時也能賺到一些錢,但那只能是短暫的,因此,要想把生意做好做大,就必須真正學會“做人”。
這段話主要表達了( )。
A.企業的用人原則體現了“才”與“德”的辯證關系
B.優秀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
C.想在市場經濟中長遠發展的企業需要道德的約束
D.任何企業的長遠發展都離不開德才兼備的人才
解析:以該題為例,很多考生讀題不細致,只注意到文段講到了企業用人的原則,在談“德”與“才”,最后快速鎖定答案A或者D項,甚至B項。但事實上,這道題,我們認真分析就會發現文段前文講到了企業用人的原則,中間部分圍繞這個原則在展開論述,在末尾部分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結論,也即“因此”引導的句子--學會“做人”。可見作者在結論句當中著力強調的其實是與“做人”呼應的道德層面。因此,正確答案應該選C項。只有它是在對應文段的主題句,文段講述的重點。而其他三個選項重點都在“德”、“才”二者,并非在“德”。
因此,在具體做題過程中,建議考生們務必要學會找準主題句,去切實體會作者表達的重點,避免在考試中,過分倚重個人直覺,要知道忠實文意的表達才屬于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