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務員考試行測閱讀題要留意七個“陷阱”
3、無偏反混
無:即無中生有,是指把沒有的說成有,憑空捏造。在題目中主要體現為原材料中并沒有提及這層意思,但是在選項中體現出來了。
偏: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間錯位,即以部分代整體,以局部代全局;或者以全局代局部,以個別代一般,從而誤導考生。
反:即相反或相悖。是指選項的設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混:混淆概念。是指若干概念混雜在一起,界限不分明,使人無法分辨。
混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關系:是指在選項中通過關聯詞語的變化把原材料中的充分條件說成是必要條件,或者把必要條件說成是充分條件。
4、絕對化
做題過程中,有一些選項表述比較絕對,這樣的選項正確的幾率很小,但也不是一定錯,要以材料為準。而表述相對委婉的選項,正確的幾率相對更高。
絕對化選項:出現一些絕對化的詞語或者運用絕對化的表達方式。
絕對化的詞:全部、所有、都、一定、必須、最、一樣、相等、相同等。
絕對化的表述:除了 A 不能 B ;只有……才……;只要……就……等。
弱化選項:表述相對委婉的一些選項,包含一些比較弱化的詞語,如:有些、一些、大概、可能、部分、差不多、相近、相似等。
5、時態錯誤
已然與未然:是指材料的時態和選項表達的時態不同,可能材料表述的是未來時態,而選項變成了過去時態,考生疏忽大意,導致選錯。
6、情態錯誤
應然與實然:也叫可能與現實,是指材料的情態和選項表達的情態不同,比如材料是可能的情態,選項會被設計成現實的情態,考生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也容易選錯答案。
7、強加因果
強加因果:是指材料中不具有因果關系的兩個概念或者事物,在選項中被強行說成因果關系。
專家以上所列的七個“陷阱”屬于常見錯誤選項,也是細節理解型題目當中常見的干擾選項,這類題目多為說明文,因此,考生需要在第一次閱讀說明文的時候就把關鍵詞畫出來,提高閱讀效率,做題時直接排掉錯誤選項,爭取在考場上快速選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