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務員考試行測考點解密:“尾句”究竟關注什么
時間:
楚欣2
言語理解
B.西方歷史上對中國瓷器的評價
C.官窯瓷器在民間的流傳
D.這個歷史誤會產生的原因
【解析】這個題目的文段最后一句說到認為西方歷史上對中國瓷器的評價是針對官窯這一看法是一個誤會。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尾句提出了誤會,所以選擇D項,解釋誤會的原因,但D項是錯誤的,可能有的人會說那就是B,最后一句也提到了西方對中國瓷器的評價,但這個選項仍然是錯的。這個文段通篇的行文脈絡是這樣:首先提出近代歷史上中國瓷器大量外流,導致很多外國展出中國瓷器,進而導致游客看見了這些展品,就以為歷史上對瓷器的評價就是針對這些展品的。最后作者對這一觀點的定性為誤會。所以文段中作者想表達的就是有些人持有一些錯誤的觀點。同時也為我們分析了錯誤的原因——歷史原因。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作者接下來應該要做的就是解決這個誤會。那該怎么解決呢?歷史上我們早就有了絲綢之路,中國的瓷器很早就傳到了西方并受到追捧,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介紹中國瓷器出口西方的歷史,告訴人們西方歷史上對中國瓷器的評價并非是針對近代才流出的官窯,而是“另有其瓷”。故答案選A。
這個題目告訴我們,尾句的作用在于向大家凸顯文段的脈絡和作者的思路,所謂關注尾句并非指放棄了對文段的整體閱讀,同時對尾句的關注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尾句中所謂的主題詞,這種形式上的關注可能對于一些簡單的說明文比較有用,而對于議論文則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遇到出題人“別有用心”地設計選項,錯選的概率就比較大。所以希望考生們能夠深刻理解關注尾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