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題及答案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題(一)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屬于系統誤差的是( )。
A、百米運動員兩次參加比賽的成績相差 0、1 秒
B、分別在松花江上游和下游采集的水樣密度不同
C、伏安法測電阻時沒有考慮電表內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D、晚餐飲酒過量對第二天體檢血液相關指標檢查結果的影響
2、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于突然出現的新問題、新事物和新現象,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斷的思維方式。
下列不屬于直覺思維的一項是( )。
A、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
B、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從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這個中心
C、人類從昆蟲的眼睛構成得到啟示,研制了許多先進的夜視武器
D、達爾文在閱讀馬爾薩斯人口論著作時悟出“自然選擇”理論
3、共同加害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致使他人人身或財產受損的行為。
下列屬于共同加害行為的是( )。
A、甲、乙兩人與丙有積怨,甲慫恿乙去打丙,乙沒有聽從,后來,乙在路上遇見丙并與之發生爭執,將丙打傷
B、甲、乙兩家居住在同一棟樓房中,兩家都有在陽臺上養花的習慣,一日大風突起,甲、乙兩家花盆均被吹落,一個花盆砸傷行人丙,但不能確定是誰家的花盆將丙砸傷
C、公路上,甲車因剎車失靈撞向乙車,致乘坐乙車的丙受傷
D、甲因與乙不合,對外謊稱乙有貪污受賄行為,丙聽到此事后不知真假,到處傳播,造成乙名譽受損
4、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
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的是( )。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表
B、甲與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甲于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準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5、快樂是人們主觀感受到的愉悅的身心狀態,也是一種由對存在世界認知與體驗形成的幸福感、滿意狀態帶來的多個層次的體驗過程。
根據以上定義,下面不稱其為快樂的是( )。
A、一個人從優質的食物、潔凈的環境、寬敞的居所感受到的東西
B、一個人對生活、社會、員工、收入、職業、社會和自然環境有最大的滿足度
C、一個人對健康、親情、收入、職業、社會和自然環境有最大的滿足度
D、一個人享有最多的福利,經濟的任務就是致力于福利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練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測量系統或測量儀器的不完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運動員的成績不是由測量儀器造成的;B中松花江上下游的水樣密度不同是由于測試地點不同造成的,與測量系統無關;D中血液相關指標檢查結果受影響是由于飲酒過量造成的,也與測試系統無關,ABD均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斷”。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C中人類根據昆蟲的眼睛研制夜視武器,D中達爾文閱讀著作時悟出“自然選擇”理論,這三項明顯都符合關鍵詞,因此均屬于直覺思維;B中從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某個問題,不符合關鍵詞“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斷”,實際是一種收斂性的思維特點,因此屬于直覺思維。綜上,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同一損害后果”。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甲慫恿乙去打丙乙并沒有答應,乙與丙發生爭執并將其打傷屬于個人主觀行為,不符合關鍵詞“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因此不屬于共同加害行為;B中只有一個花盆砸傷行人丙,從而甲、乙兩家并不存在共同過失,其行為并未造成同一損害后果,因此不屬于共同加害行為;C中當事人只有兩人,甲車車主和乘坐乙車的丙,甲的行為造成丙受傷,不符合關鍵詞“二人以上”,因此不屬于共同加害行為;D中丙起到了散布甲的言論的作用,雖然他并沒有與甲同謀,甲也沒有授意其去散布,但二者的行為結合后造成了乙名譽受損,符合共同加害行為的定義,因此屬于共同加害行為。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D項均已經有既定的犯罪事實,不符合定義。A項中甲雖然最后沒有參加但他是共犯,屬于犯罪既遂;D項中,甲“連開兩槍”已經實施了犯罪,屬于犯罪中止;C項中甲已經開始實施犯罪預備行為,但在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之前自動放棄犯罪意圖,屬于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B項是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為“感受到的愉悅的身心狀態”、“由對存在世界認知與體驗形成的幸福感、滿意狀態帶來的多個層次的體驗過程”。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D項是人們客觀享有的福利,既不是愉悅的身心狀態,也不是體驗過程。ABC三項均符合關鍵詞。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