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判斷技巧:可能性推理之四大論證模式
可能存在的漏洞:①一次問答并不一定能得出確切的結果,實驗數據很少。②答卷是否一定客觀?是否是自己做的?有沒有百度?③被調查的人群是否本身就是企業高管等具有管理知識的人群?
二、已知“事實”找“原因”
跟已知“事實”得“結論”一樣,已知“事實”找“原因”也是已知事實來找另一個,只不過它們一個往后找,一個往前找。它們都是已知一個事實,再推出一個可能存在的事實。也許是前面存在的,也許是后面存在的,所以它們兩個之間存在極大的相似度。如:某同學參加高考、研究生考試,無論參加什么考試都是第一名。因此我推出他過去一定是特別認真學習,特別聽老師話的好學生。
例: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
【解析】此題是第二種“已知事實找原因”的論證模式,題干中劃線部分為事實,專家解釋的內容為原因。沒有特別的論證,只要強調不是這個原因或還有別的原因即可削弱。
可能存在的漏洞:①盜墓人放進去的;②埋葬時放進去的;③如果雨水沖刷應該有破損痕跡,但是沒有。
三、已知事實A和B,推出A(B)是B(A)的原因
前兩種給的都是一個事實,現在是給了兩個現象A和現象B,就認為A一定是B產生的原因,如:我講課時,打了個噴嚏,這時外面有一個人走過。就說是因為這個人走過讓我打了個噴嚏(他抱著一束花,我過敏)。兩個現象同時存在了,就說一個是另一個的原因。無論看似聯系度大還是小,結論都不一定是必然的,都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來反駁這個觀點,反駁這些觀點的就是對論證的削弱,而支持觀點的則為加強。
例:社會學家對兩組青少年做了研究。第一組成員每周看暴力內容的影視的時間平均不少于10小時;第二組則不多于2小時。結果發現,第一組成員中舉止粗魯者所占的比例遠高于第二組。因此,此項研究認為,多看暴力內容的影視容易導致青少年舉止粗魯。
【解析】此題是第三種“已知事實A和B,推出A(B)是B(A)的原因”的論證模式,已知兩個事實,其中一個事實是另一個事實的原因。削弱:①看暴力影片的時候本身就很暴力。②第一組全是男的,第二組全是女的。
四、只有結論
考試中有一種非常反常的邏輯,只有結論,沒有理論依據和現象依據,它也可以削弱。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如:多年作財務工作,一定會出問題。削弱,通過結論來削弱或加強。就說不是這樣的,可以舉個例子,說就不出問題。
例:近來西方輿論界存在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除污染了地球環境外,還造成了國際石油等能源價格的暴漲
【解析】此題是“只有結論”的論證模式。沒有相應的原因和論證。削弱:直接說沒有污染環境,或者說是別的原因別的國家污染的,或者直接說沒有暴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