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必考時事政治
在采訪中,焦昱緯表示:“說不失落是假的,有時候也曾羨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學,畢竟讀了十幾年書,一份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報”。顯然,如果能進入體制內或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焦昱緯一定不會選擇現在的創業之路,因為在她看來,好工作才是對自己辛苦讀書的回報。但是,畢業擺攤,就證明知識貶值或書白讀了嗎?恐怕并非如此。
任何一個行業,哪怕看起來再卑微、再缺少技術含量,想要做好,也需要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同樣是烤腦花,研究生來烤勢必有其獨特優勢。一方面,焦昱緯在選擇烤腦花之前經歷了一番市場調研,在發現有很多人愛吃腦花而市場上卻沒有專門的烤腦花店,才有的放矢地選擇這一行業,這絕不是誤打誤撞、腦袋一拍那么簡單;另一方面,焦昱緯在產品營銷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她正計劃聯系一些電商,在洛陽團購銷售烤腦花,這顯然有利于其打造品牌效應。
正是在焦昱緯的努力下,其經營的霸道烤腦花被評為洛陽“最好吃的50家美食”之一。可以預見,只要找準商機、誠信經營,烤腦花也能做大做強。焦昱緯無疑擁有這個潛力,唯一的問題是,她有這樣的理想嗎?這正是評判研究生擺攤的關鍵。要知道,在高等教育中,我們不僅習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培育理想。理想與我們從事的行業沒有必然關系,關鍵是我們能否始終維持純凈的內心世界、守望美好的精神家園。
如果只是做一個普通的商販,那焦昱緯的研究生可能真是白讀了。但我希望她能成為一個有理想的商販:在經營中,繼續堅持腦花的品質,并不斷完善配方、提升口味;始終維護干凈的衛生環境,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不斷創新營銷方式,提升品牌商業價值。若果真如此,焦昱緯將以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向全社會宣示勞動的價值和勞動者的尊嚴,讓更多平凡的人看到“人生出彩”的希望。
作為一個有理想的商販,焦昱緯還會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失落,還會擔心周圍人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她嗎?(段思平)
飆車”僥幸更是公共險情
“交警快過來,我的朋友飆車發生了事故,車子還在燒,人被甩出去好幾十米!”5月7日晚10時許,湖南長沙交警黃花中隊值班民警接到報警,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后發現:一根路燈桿已被撞出了一個大凹陷,路面還有一條百余米的劃痕,躺在地上的駕駛員劉文(化名) 由于傷勢過重,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征。(5月11日《星沙時報》)
前不久剛剛熱映的一部電影叫《速度與激情7》,看過的觀眾想來不在少數。但誰都明白,影片內容的緊張與刺激,不能成為現實模仿的偶像和榜樣。否則的話,飆車一族在城市主干道上肆無忌憚地“競速”追逐,帶來的就絕不是什么美妙激情,而是禍患無窮的公共險情了。
“速度”不是激情是險情,長沙這次4臺賽車款摩托車在城市道路上的聚集約飆,又以一起“車毀人亡”的慘劇警醒世人。然而,網上檢索一下便知,這根本稱不得是鮮見罕聞之事;可能在一些讀者的印象里,某個白天或夜晚,類似突然招搖過市的轟鳴之聲,也早不是聽到一次兩次了。盡管自己身邊的這種“表演”,有時或因稍縱即逝而銷聲匿跡,但瀏覽有關媒體報道,樂極生悲的飆車險情和慘劇,哪一次不是瞧得心驚肉跳,乃至讓人后怕不已。
“速度”不是激情是險情,這也不僅僅是對膽大妄為的城市飆車族而言。兩年前的一個夜晚,數十輛跑車在北京鳥巢北側的天辰西路聚集,隨后十幾輛警車趕到,對車主進行了勸阻和查處。雖然他們當天沒有進行飆車等違法活動,或者說“飆車黨”幸運地避免了一次拿生命玩激情的巨大險情,但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要是飆車行為沒被及時制止,對于那些不明情況的路過車輛與行人,其潛在的危險豈不更為可怕?
正如有關法律專家所言,城市主干道上的玩“飆車”、拼“速度”,這與普通的開車“超速”完全不能相提并論。因為,“超速”者未必“飆車”,而“飆車”者必然極大“超速”。所以,在城市道路上“飆車”,行為人若主觀上持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心態,客觀上可能損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確實危害公共安全的,可依法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情節嚴重、高度危險的“飆車”行為,可以定性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若“飆車”后果尚不十分嚴重,也能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責任。這看起來突出體現了量刑定罪上的“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而筆者又覺得,在局部地區和一定范圍,可能正是由于“小洞不補”,才讓飆車者為求一己的放縱之樂,越發無視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并抱著僥幸心理,一次次蠢蠢欲動地上演起現實版的《速激》險劇。
所以,治亂須用重典,才能有望不再“養癰遺患”。畢竟,城市“飆車族”的轟然響動瞞不了人,有關部門若堅決做到聞風而查,并積極調動公眾輿論的監督舉報,馬路就不會變成飆車者的放肆“賽場”。(司馬童)
如何監管專車服務與互聯網醫療
近期,兩則關于“互聯網+”的新聞,引人思考。一則是,繼優步(Uber)廣州分公司被調查后,其成都分公司再次遭遇監管部門的聯合執法。另一則是,國家衛計委表示,除了有資質的醫院開展的遠程醫療,不允許在互聯網上開展涉及醫學診斷的醫療。一查一禁,監管部門的“緊箍咒”,看似無情,其實卻是為了“互聯網+”有更大的藍海。
事實上,無論是專車服務,還是互聯網醫療,都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從本質而言,共享經濟是對“無形之手”的優化,一方面,喚醒沉睡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連接“信息孤島”,匹配供需關系,降低交易成本。其優點顯而易見:打開手機,幾分鐘就能叫到車輛,方便,還有優惠券;網上診療,既能免除患者排隊之苦,也能擴大醫生的服務半徑,實現分級診療。獲得群眾青睞,實屬自然。
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如同一個硬幣有兩面,機遇的出現也往往有風險相伴。以專車服務為例,與傳統出租車相比,不少專車平臺對司機的篩選并不嚴格。由于門檻低,有些專車司機尚屬“新手”,有的車輛則沒有保險。且不說安全問題得不到保證,一旦消費者權益受損,平臺責任不明,如何維權更會成為下一個難題。不少運營商更是以專車之名,將私家車納入其中。這也難免引人質疑:專車是否就是“黑車”?
不僅是專車服務和互聯網醫療,其他“互聯網+”行業,同樣面臨類似問題。電商迅猛發展,可假貨也肆意橫行;互聯網金融火熱,“跑路潮”卻頻頻出現……一個在“互聯網+”初興之際就流行的段子,很能說明問題: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算命的改叫分析師了,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了,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了,放高利貸改叫資本運作了。有網友因此調侃,“互聯網+”是個筐,好壞都能往里裝。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只有告別野蠻生長,“互聯網+”才能邁向藍海。
在這個意義上,無論是對優步的調查,還是禁止無資質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其目的,恰恰是要給東流的江水筑牢堤壩,為茁壯成長的樹苗鋤去雜草。而這體現的,也正是“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辯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不是不要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調控,很多時候反而有助于克服市場失靈。《貞觀政要》曾載,唐太宗得弓數十張,但工匠以為均非良弓,原因在于,“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對于“互聯網+”而言,監管的意義,正是要繩正木心,讓樹木能成為良材,良材能鑄就良弓。
當然,堵不如疏。發展的問題,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成長的煩惱,只有在成長中才能化解。一禁了之,對于監管部門而言,似乎是最省心省力的辦法,可群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運營商的困難得不到紓解,反而會滋生更大的社會矛盾,得不償失。對待新事物,包容才有發展。當年,“傻子瓜子”風靡一時,引發爭論,還是小平同志一錘定音:“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么?”
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監管,而在于如何監管。從在源頭上,厘清專車服務和互聯網醫療的法律身份;到在管理中,嚴肅查處非法運營;再到革除行業弊端,推進改革,啃下“硬骨頭”,惟有以改革的方式、法治的思維,創新監管手段,才能跟上“互聯網+”的速度,為發展開拓出更廣闊的藍海。(陳凌)
導游變導購究竟誰的錯
不滿意游客消費低,云南一導游氣沖沖辱罵游客,質問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還威脅若不購物將取消下一站行程。5月1日,一段4分鐘的視頻被網友廣泛轉發。
云南旅游部門確認了此事,并稱此事并非發生在五一期間。顯然,并非發生在五一期間,不能減輕此事的惡劣程度。視頻中,導游在自己的邏輯里訓斥游客,語言粗鄙,強制購物,很是敗興。不只是敗興,還于法不容。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旅游法》,規定禁止強制購物或自費項目,旅游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消費將全部以透明的形式轉入團費。遺憾的是,強制消費并未絕跡。像這種明目張膽的強制也并不少見,只是這位導游的“吃相”太過難看,令人心生厭惡。
導游的行為固然卑劣,但更該問一句,她是怎么進入導游隊伍的?按法律規定,導游必須有資質,必須遵紀守法。導游不得擅自變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務活動,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費,不得誘導、欺騙、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游者購物或者參加另行付費旅游項目。這些都是導游的紅線,國家旅游部門也一再強調,為什么還有導游置若罔聞?更有甚者,有旅行社會默許導游強制消費,以便從中漁利。對這些情況,監管部門是否了解?
另一方面,對于游客來說,也要警惕低價團。要知道,天上掉餡餅,往往有陷阱。旅行社不會做賠本買賣,以零負團費吸引游客參團,必然會通過其他渠道彌補損失。不排除有的游客投機取巧,既想不掏錢或少掏錢就能閱覽風景,又想逃脫旅行社編織的陷阱。可是,這可能嗎?一定程度上說,導游變導購不是一個人的錯。盡管錯有大小,但都須反思。
回到本次事件,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執法總隊稱,已就此立案調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從重從嚴從快對相關旅行社和導游進行處理。這種回應,其實并不陌生,幾乎可以說是處理導游強制消費的標準答復。問題是,如何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從根本上說,還是要讓《旅游法》發力,讓執法者盡力,旅游市場才會更有序。(王石川)
三證合一,政府自我革命的新注解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意見》提出,要在年內出臺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
“三證合一”,旨在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涵養社會創業環境。去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和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對“三證合一”做過預熱。此次明確給出年內出臺“三證合一”改革意見的時間表,為解除制約創業創新的制度束縛注入了新動力。
解除制約創業創新的制度束縛之所以重要,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要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為7%,盡管仍在合理區間運行,但如何在經濟減速期保證就業率的問題,也凸現出來。去年啟動的注冊登記制度改革表明,只要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仍可保證就業崗位適度增長。商事制度改革越徹底,中小微企業的活力就越能迸發出來,就業率就越能得到保證。“三證合一”,正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所在。
解除制約創業創新的制度束縛,也是簡政放權的要求。在這個動態演進的改革過程中,距市場最近的政府部門理應處在前列。因為,與市場相關的政府部門的簡政放權,最能產生改革紅利,給市場帶來正向效應。此前一些地區的“三證合一”試點,催生出大批市場主體,就是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證合一”既填充了簡政放權的新注解,也有利于保持政府改革的應有勢能。
不過,作為監管方式的重大改變,從試點到全面推廣“三證合一”,還需要在各個層面焊接好接口。其一,是焊牢頂層設計的接口。現行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等制度,與“三證合一”存在一些沖突之處,有必要加以改進。這種改進本身,也是未來“三證合一”機制化的需要。只有機制化,低成本進入市場才能成為常態,社會創業熱情才有望長久保持。
其二,是焊牢政府部門內部的管理接口。“三證合一”要求過去歸屬于工商、稅務、民政等不同部門的注冊權相互打通,這要求合并各自的數據庫,建立起能夠共享的信息平臺。這其實是對消除不同部門的“領地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三,是焊牢事中和事后監管的接口。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的是事先監管成本,但如果事中和事后監管仍然各唱各的調,市場主體的負擔就難以真正減下來,生存和發展概率就會降低。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真實需求看,只追求有多少市場主體出現只是數字游戲,更重要的是有多少市場主體能夠保持活躍度。市場主體的活躍度,決定著就業需求。
因此,在事先監管隨著“三證合一”得以優化之后,改進事中和事后監管的課題也將隨之擺到面前。這涉及監管理念的變革、政府部門的優化整合等一系列更深層面的改革。就此而言,“三證合一”既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實踐,又是更深層面行動的預演。(徐立凡)
勞動者要有“愚公精神”
為宣傳闡釋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動員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拍攝的六集電視政論片《勞動鑄就中國夢》,從4月30日起將分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財經頻道等黃金時段播出。(央視網)
“愚公”不愚,這是我對“愚公”的理解,那是執著和韌性,這是每一個勞動者應有的品質。
“不知為何,每每提及“勞動者”這個詞,筆者都會想到“愚公移山”的典故,可能是條件反射,或者是對“愚公”的感觸太深刻,以至于他成了勞動者的代名詞,至少在我眼里這樣的。我想,后者的因素多一些。愚公”與“勞動者”,總有些關系吧,雖然形式可以不同,但精神上應該能夠有些相似之處。
當然,時代在變化,勞動者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一般來講,傳統觀念里,勞動通常與技術、體能相關,這就是所謂的體力勞動,但新時期,勞動的內涵早已經超出了這個范疇。腦力勞動也是社會勞動不可分割、并且越來越發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腦力勞動往往給人一種錯覺:它是一種虛的勞動,但幸福卻來得太容易。比如說金融工作者,大家認為分分秒都在收錢,而且是坐著收錢,收入高,工作量小。這是仍然是一種錯覺,筆者深有感觸,因為有幾個同學畢業在銀行工作,其工作壓力和勞動強度不亞于體力勞動,非常的辛苦。
因此,不管有多少變化,“勤勞”永遠是勞動者的最重要品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真理,至少對于一個健康正常的人來說,勤勉的勞動是讓你獲得所有物資和精神資料的前置條件。古往今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這已經成為一種美德和社會共識,也是一種修身立家的品質。德國經濟實力雄厚,但人們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勞動,反而是穩扎穩打,以實體經濟為中心,來打造一個高素質的勞動力大國,他們的嚴謹態度源自于勤勞,于是你會看到德國產品的性能總是獨一無二的。
勞動者要有“愚公精神”,這絕不是“傻”,而是執著和堅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有人聽到這句話是“絕望”,認為“愚公”太傻,何繞道前行?還有人會有“感動”,為這種敢拼的精神。其實,“愚公”只是我們塑造的一個勞動者形象,投機取巧誰人不會,我們要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敢與天斗,不懼困難的勞動者精神,這跟“傻”無關。楊善洲,一個退休的干部,本來可以安享晚年,但他不要,他要去大山里種樹,包下大涼山,種下萬顆樹,最后把郁郁蔥蔥的大山交給國家。我們寧愿這種“傻”多一些,幾十年
移山也好,種樹也罷,一點一滴的勞動,才有山走山青,關鍵在于堅持。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是勞動者,沒有例外,而身為勞動者,都要有“愚公精神”,不然怎么能走到人生的巔峰,感受勞動帶來的富足和美好?(林語澤)
大時代需要青年有大作為
青年人當以誰為楷模?晉朝的祖逖是一個選擇。他在年輕時便有大志向,睡覺到半夜,聽到雞鳴,便把好友劉琨喊起來,一同起床舞劍,以期有朝一日報效國家。
一聲雞鳴,可以令祖逖起而舞劍,時代的召喚更應當令青年振作起來,挺身而出。在今天的五四青年節,想想自1919年起,時代的哪一次波濤翻滾,沒有青年的擊楫中流、勇立潮頭。從反帝、反封建到社會主義建設,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青年人的命運,已深深地嵌入了國家、民族的發展軌跡,青春的舞動,是時代大舞臺上的亮麗身影。
在浙江上柏住院部,有一支以70后、80后為主的醫療隊,在“中國麻風病第一村”堅守10年。在海南鸚哥嶺,27名大學生“選擇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不計名利,在深山中尋找科學的真諦。在新疆且末縣,15名來自河北保定學院的畢業生扎根于此十幾年,投身邊疆的教育事業。這些青年交出的答卷,閃耀著青春無悔的光亮。今天《光明日報》頭版頭條推出的扎根基層的青年知識分子典型楊凌云,同樣值得每一位青年學習。
這是個規模宏大、氣象萬千的時代,也是個更加看重人生價值、追求自我超越的時代。大時代與“小確幸”(意指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編者注)并非對立,大時代的每一次前進,于細微處都是為了普照每一滴幸福。青年人應當在其中找到一個扭結,連接個人價值與時代使命,在追尋自我的同時,投身到國家民族前行的大部隊里,在更大的格局中找到自我意義的坐標。青年的夢,連著中國夢,而且是其中最為熱血沸騰、神采飛揚的篇章。本報今天的4版還推出了《五四青年節·創客自述專版》,讓我們一起向那些創業、創新的青春致意!
說:“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愿青年們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牢記自己的使命,不辜負時代,不枉費光陰,面對時代的召喚,昂首闊步,一馬當先。(王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