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標題三要素_公文標題注意事項
公文標題三要素 |
公文標題常見錯誤例析 |
公文的構成要素及格式規范 |
公文寫作技巧培訓 |
公文寫作技能培訓注意事項 |
公文標題三要素
2號<<關于認真做好撤區并鄉工作的通知>>(省略了發文機關這一要素),<<國務院公告>>(省略了事由),<<批轉國家檔案局關于開放歷史檔案館問題的報告>>(省略了發文機關和文種兩要素)。
發文機關是公文的作者,對公文負全部責任。
(2)、行文種類主要有:
1、決定: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或人員。
2、通告: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3、通知:批轉下級單位的公文、轉發上級單位和不相隸屬單位的公文、發布規章、傳達要求下級單位辦理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
4、通報: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5、報告:向上級單位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答復上級單位的詢問。
6、請示:向上級單位請求指示、批準。
7、批復:答復下級單位請示事項。
8、函:不相隸屬單位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不相隸屬的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等。
9、會議紀要:記載、傳達會議等情況和議定事項。
返回目錄
公文標題常見錯誤例析
一、隨意省略
例1:《通知》
例2:《__市人民政府決定》
例3:《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的通知》
例4:《__市文化局關于2013 年文化下鄉工作安排》
與一般文章標題相比,公文標題的一個最突出特點就是要素化。2012年4月16日新出臺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也就是說,一個完整、規范的公文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三要素組成,讓受文者一看就明白這份公文是哪個機關發來的,說的是什么問題,是什么種類的公文。
上述標題中,例1既無發文機關名稱,又無事由。例2有發文機關名稱和文種,無事由。例3無發文機關名稱。例4無文種。省略事由使受文者不能從標題看出公文的主要內容、事項和基本觀點。省略發文機關名稱,受文者只能從版頭和落款看出這份公文是哪個機關發來的,不利于公文運轉和辦理,也不利于公文標題的引用。省略文種會使受文者不得要領,比如例4,不知此公文究竟是發給下級機關的通知還是發給上級機關的請示。
二、文種錯誤
例5:《__市科技局關于申請安排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的報告》
例6:《__市科技局關于提請轉發科技創新工作方案的報告》
例7:《__市科技局關于三年來科技創新工作情況的請示》
例8:《__市農業局關于組織干部外出考察的請示報告》
例9:《__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同意建立__市供銷合作社工人中、高級技術培訓站的批復》
例10:《__市公安局關于安鼎車輛通行路段實施靠右通行管制的公告》
例11:《__市經委關于促進消費的十條措施》
例12:《__縣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意見的通知》
文種是公文標題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文種選用主要依據行文目的和發文機關的職權、層級及其與收文機關的隸屬關系。《條例》第八條規定,“請示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報告“適用于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例5和例6分別是向上級機關“申請安排”“提請轉發”,需要上級機關主辦和答復,應該用請示而不應該用報告。例7 是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應該用報告。例8將請示與報告兩個用途不同的文種放在一起用,更是混淆不清。如果是市農業局組織干部外出考察需上級批準,應該用請示;如果是組織干部外出考察之后向上級匯報考察的有關情況,應該用報告。請示與報告有非常明顯的區別:請示要事前行文,需要上級機關答復;報告是事后行文,一般不需要回復;公文中只要有請示事項就不能用報告,報告中不能夾帶請示事項。
《條例》第八條規定,批復“適用于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例9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市供銷合作社是不相隸屬的平行機關,作為平行機關的主管部門就審批事項行文時,應當使用復函,而不應該使用批復。
《條例》第八條規定,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通告“適用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例10宣布對轄區內的道路實施交通管制應該用通告。
“措施”不是《條例》規定的文種,因此例11屬于生造文種。與此類似,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規劃、綱要、建議、申請、匯報、方案等都不是法定公文文種。
意見是法定公文文種,本單位制作的意見可以直接下發,不應作為印發通知的附件下發,例12 把意見和通知放在一起屬于文種重疊。該標題可改為《__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三、標題概括不準確
例13:《__市人民政府關于食品問題的報告》
例14:《__市公安局關于2013 年上半年廠礦企業內部治安案件情況和問題的報告》
例13中的“關于食品問題”是指食品的什么問題? 是生產、供應問題,還是價格、出口問題, 或是食品安全問題,標題未揭示其問題所在。原因是中心詞“問題”前面缺少限定成分,以致事由籠統,表達不清。應根據公文內容,在“問題”前加上相應的限定詞,以使表意準確。
例14從標題來推斷,其正文部分所涉及的空間范圍為“廠礦企業內部”,內容范圍為“治安案件情況和問題”,時間范圍為“2013年上半年”。但是,閱讀全文后卻發現,其內容不僅反映了治安案件情況, 還反映了一些刑事案件情況,而且只是陳述“情況”,沒有分析“問題”;還有一些內容超出了廠礦企業內部的范圍。因此,該報告的標題與正文不符,標題概括過窄,不能準確反映公文的主要內容。
四、標題不簡明
例15:《__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食品衛生檢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通知》
例16:《__市人民政府關于延長〈__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__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有效期的通知》
例17:《中共__政法委員會關于請求以中共__辦公廳、__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名義轉發〈中共__政法委員會、__市維護社會穩定領導小組辦公室、__市解決信訪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__市加強社會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社會管理制度、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實施意見〉的請示》
例15中,“加強食品衛生檢查” 的內容比“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更具體實在,應刪去較空泛的“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此外,公文標題中不能隨意使用標點符號。
例16文的本意是延長《__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試行辦法》這份文件的有效期,可以直接改為《__市人民政府關于延長〈__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試行辦法〉有效期的通知》,更為簡潔。
例17標題文字繁瑣,可以改為《中共__政法委員會請求轉發關于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有關問題實施意見的請示》。
五、不合語法
例18:《__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告》
例19:《__市公務員局關于__的考察報告》
例20:《__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
例21:《__市旅游局關于擴大旅游消費有關政策的實施意見》
公文標題實際上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其中心詞是文種, 事由作為定語出現在中心詞前面。“關于”作為介詞引出公文事由并構成介詞短語, 對公文文種進行修飾限制。“關于”結構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揭示性質,并帶有莊重、嚴肅的色彩。語法上,介詞短語作動詞、形容詞的附加成分,主要作狀語;要使介詞短語作定語,它的后面必須加結構助詞“的”。
例18由于發文機關與事由之間缺少介詞“關于”,會使人誤以為是局機關的“問題”而不是整個系統的“問題”。
例19的“的”不在文種前面而在事由的某中心詞前面,存在“__×寫的考察報告”之歧義,而不一定是“考察__×的報告”,該標題可改為《__市公務員局關于考察__情況的報告》。
例20的動賓搭配不當。該標題中心詞為“意見”, 限定成分是由“關于” 引導的介詞短語,“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有關問題”中“加強”的賓語應該是“工作”而不是“有關問題”。該標題可改為《__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
例21的動賓搭配不當。“擴大”的賓語應該是“消費”而不是“有關政策”。“有關政策”緊接賓語之后,需要另有一個動詞與之搭配,因為政策只能是貫徹落實而不能“擴大”。該標題可改為《__市旅游局關于貫徹落實擴大旅游消費有關政策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