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公選領導考試法律知識習題講解
遼寧公選領導法律知識習題(一)
C.劉某酗酒后殺人,應當從重處罰
D.劉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2.下列哪一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與其他三項不同?( )
A.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B.以德配天,明德慎罰
C.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諸以官當徒者,罪輕不盡其官,留官收贖
3.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是( )。
A.小王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規定有三個月的試用期
B.小孔投訴單位試用期內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而解除勞動合同
C.小李入職第一個月工作16天后要求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
D.小黃入職工作三個月后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
4.甲某欠乙某1千元錢,甲某以4輛自行車抵押給乙某,并簽訂合同。次日,甲某、乙某去有關部門辦法抵押登記手續,由于兩人疏忽,漏登記2輛。下列對本案中的抵押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抵押合同成立,抵押合同標的為2輛自行車
B.該抵押合同成立,抵押合同標的為4輛自行車
C.該抵押合同成立,抵押權的標的都不可以對抗第三人
D.該抵押合同成立,抵押權的標的都可以對抗第三人
5.關于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最低生活保障是社會救助制度的基本內容
B.積極參與開展社會救助是集體和社會成員的法定義務
C.臨時救助的具體事項、標準,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公布
D.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確保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中至少有一人就業
遼寧公選領導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我國《刑法》第18條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酒后犯罪和正常人犯罪一樣對待。醉酒的行為,并不是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從重或者從輕情節。另外,犯罪行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的。故本題選D。
2.【答案】B。解析:C項,強調的是平民百姓與貴族的法律特權,強調的是法律對卑賤者的不公平。D項,可以翻譯為“罪比較輕,還不足以把官全部當掉的,可以保留官職交錢贖罪”,是典型的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官僚貴族特權法。C、D兩項,強調的是法律對特權階層的維護。A項,強調法律面前不應有特權,而應人人平等,因此,A、C、D三項討論的是法律是否應該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問題;B項,體現的是我國傳統的“慎刑”思想,論述的是“德治”與刑法輕重的問題。故本題選B。
3.【答案】D。解析:A項,《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勞動者被用人單位錄用后,雙方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應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故A項正確。B項,《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故B項正確。C項,《社會保險法》第5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故C項正確。D項,單位應在入職當月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而不能三個月后再繳納。故本題選D。
4.【答案】B。解析:抵押效力自合同成立時成立,只是登記后可以對抗第三人。本題中,合同意思基于雙方共識,合同成立,標的物為4輛自行車,其中登記的2輛可以對抗第三人,沒有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故本題選B。
5.【答案】B。解析:根據2014年5月1日國務院出臺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社會救助的基本內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等,A選項正確;第五十二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社會救助,但并沒有規定是法定義務,所以B選項說法錯誤;第四十九條:臨時救助的具體事項、標準,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公布,所以C選項說法正確。第四十三條: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均處于失業狀態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該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D選項說法正確。故本題選B。
遼寧公選領導法律知識習題(二)
1.我國對法律溯及力問題,實行的原則是( )。
A.法在任何情況下均溯及既往
B.法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溯及既往
C.法在一般情況下均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D.法在一般情況下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2.張家村與李家村毗鄰,李家村的用水取自流經張家村的小河,多年來兩村經常因用水問題發生沖突。2013年春,為根本解決問題,縣政府決定將這條小河的水流交給鄉水管站統一調配。張家村人認為:小河歷史上就屬于張家村所有,縣政府無權將這條河的水流交鄉水管站統一調配,遂將縣政府告上法院。
請問:根據現行憲法和法律,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張家村告得有理,因為水流屬于村民集體所有,政府無權收歸國有
B.張家村告得有理,因為這條小河的河床屬于張家村集體所有,這條小河里的水流當然也屬于村民集體支配
C.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屬于國家所有,政府當然有權調配河水的供應
D.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雖然居于張家村所有,但李家村人也應享有喝水用水的權利,為解決李家村用水問題,政府可以將水流供應統一調配
3.小娟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小娟依法繼承了其部分遺產。引起遺產繼承這一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 )。
A.車禍 B.丈夫的死亡
C.小娟與丈夫之間合法的婚姻關系 D.小娟未聲明放棄繼承權
4.李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緩刑考驗期滿后,司法機關查獲李某在緩刑考驗期內,曾經伙同他人盜竊財物價值3萬元,對李某應當如何處理?( )
A.不撤銷緩刑,以累犯從重處罰 B.撤銷緩刑,以慣犯從重處罰
C.不撤銷緩刑,以盜竊罪從重處罰 D.撤銷緩刑,前后罪數罪并罰
5.王某將與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時李某的熟人張某路過,見李某不省人事,遂將其手機、錢包拿走。本案中( )。
A.王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張某沒有犯罪
B.王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張某構成盜竊罪
C.王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張某構成搶奪罪
D.王某、張某共同構成故意傷害罪和盜竊罪
遼寧公選領導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根據立法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與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故本題選D。
2.【答案】C。解析:《憲法》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因此,水流屬于國家所有,政府有權根據需要合理調配河水的供給。故本題選C。
3.【答案】B。解析:法律事實是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法律事實的一個主要特征,它必須符合法律規范邏輯結構中假定的情況。只有當這種假定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人們才有可能依據法律規范使法律關系得以產生、變更和消滅。如結婚產生夫妻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結婚即為法律事實;死亡引起婚姻法律關系的消亡、繼承法律關系的產生,死亡即為法律事實。故本題選B。
4.【答案】D。解析:根據《刑法》第77條的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刑罰。因此對李某應撤銷緩刑,前后罪數罪并罰。故本題選D。
5.【答案】B。解析:王某與張某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沒有共同的犯罪意思表示,二人的行為是各自獨立完成的,故不構成共同犯罪。D項排除。王某故意傷害李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張某借李某“不省人事”之際,拿走“手機、錢包”,構成盜竊罪。故本題選B。
遼寧公選領導考試法律知識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