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講解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一)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D.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2.《行政許可法》規定,對于有數量限制的行政許可,兩個以上申請人申請均符合法定要求的,行政機關應當( )。
A.根據發出申請的先后順序作出許可決定
B.根據受理申請的先后順序作出許可決定
C.均不給予行政許可
D.抽簽決定許可決定
3.下列關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關系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不經行政復議,都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B.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后,相對人不能再對所訴行政行為提請行政復議
C.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一樣,原則上進行開庭審查
D.公務員對行政處分不服的,也是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4.在下列哪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應受到《勞動法》有關限制性規定的約束?( )
A.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B.生產設備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C.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D.用人單位取得大量訂單,為了在短期內完成交貨,必須組織突擊生產的
5.行政相對人若對北京海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向( )申請行政復議。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海關總署
C.北京海關 D.監察部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B。解析:根據《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會的立法職權時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一位的其他法律,故本題選B。
2.【答案】B。解析: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有數量限制的行政許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申請人的申請均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的先后順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故本題選B。
3.【答案】B。解析:A項錯誤,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1條的規定,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C項錯誤,行政爭議中許多問題帶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對于司法機關是一個障礙,需要通過開庭審查和廣泛地調查取證才能澄清,而對于行政復議中的復議機關來講則不是很大的困難。行政復議機關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往往不需要進行開庭審理,就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基于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得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進行行政復議,是很方便有效的制度。
D項錯誤,行政復議法將國家公務員對行政處分和其他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的,排除在復議范圍之外。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直接提出申訴,因此,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不需要通過行政復議的途徑解決。《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4)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B項正確,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后,相對人不能再對所訴行政行為提請行政復議。故本題選B。
4.【答案】D。解析:《勞動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故本題選D。
5.【答案】B。解析:依照法律規定,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故本題選B。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二)
1.某區政府在整頓市容時對某個農貿自由市場作出了關閉的決定,該行政行為屬于( )。
A.行政確認行為 B.行政征收行為
C.具體行政行為 D.抽象行政行為
2.A縣環保局在環境執法中,發現B企業存在私自排放污染物的行為,經過其上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C市環保局的批準,決定對B企業罰款10萬元,罰款單蓋上A縣環保局的公章。B企業對此行政處罰不服,為此,B企業提起行政訴訟。被告是( )。
A.A縣環保局
B.C市環保局
C.A縣環保局或者C市環保局
D.A縣環保局和C市環保局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社區矯正不適用犯罪分子
B.給予外國政府官員財物可能構成犯罪
C.行賄人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應當減免處罰
D.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應判處死刑
4.當事人因以下協議發生爭議,不能適用合同法的是( )。
A.商品房買賣協議 B.收養協議
C.贈與協議 D.政府采購協議
5.甲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決定向上級機關申請復議,要求撤銷處罰決定,但沒有提出賠償請求。復議機關經審查認為該處罰決定違法,決定予以撤銷。對于處罰決定造成的財產損失,復議機關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
A.解除查封的同時決定被申請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B.解除查封并告知申請人就賠償問題另行申請復議
C.解除查封的同時就損失問題進行調解
D.解除查封的同時要求申請人增加關于賠償的復議申請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C。解析: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以及這些組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題千中的情況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定義。故本題選C。
2.【答案】A。解析: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具體說來:當事人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本題中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A縣環保局,故其為被告。故本題選A。
3.【答案】B。解析:B項表述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內容,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可能被判刑。
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此可知A項說法有誤。C項“應當”一詞表述有誤,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這里是“可以”,不是“應當”。D項表述過于絕對,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本題選B。
4.【答案】B。解析:合同法是債權法的內容,合同只能來調整財產關系而不能調整人身關系。在四個選項中,商品房買賣協議、贈與協議、政府采購協議都只是牽涉財產,唯獨收養協議與人身關系相關,不能適用合同法。故本題選B。
5.【答案】A。解析:《行政復議法》第29條第2款規定:“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來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征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根據本條規定復議機關正確的做法是解除查封的同時決定被告申請人賠償相應的損失,不必另行申請復議。故本題選A。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