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強化題詳解
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強化題(一)
B.納稅主體是稅收政策的中心環節
C.稅收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國家的經濟職能
D.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形式
2.按照我國有關仲裁的法律規定,屬于雙方當事人之間仲裁得以進行的必要條件的是( )。
A.雙方爭議必須是經濟糾紛
B.雙方當事人都同意進行仲裁
C.由人民法院決定仲裁
D.當事人一方到仲裁庭立案
3.我國立法犯罪分為 10 類,并通過《刑法》分則第一至第十章分別予以論述,這種分類主要是依據( )。
A.主體的不同
B.客體的不同
C.主觀要件不同
D.客觀要件的不同
4.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屬于( )。
A.限制行為能力人
B.無行為能力人
C.有行為能力人
D.有限責任人
5.小張今年15周歲,根據《刑法》規定,他對下列哪種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
A.搶劫
B.故意傷害致人輕傷
C.放火
D.販賣毒品
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強化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稅收的基本特征包含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故A項錯誤。稅收政策的中 心環節是稅率,故B項錯誤。稅收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國家的職能,經濟職能只是國家職能的一種,故C項錯誤。D項說法正確,國家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是運用財政手段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形式,故選D。
2.答案: B
解析:
我國《仲裁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故正確答案為B。
相關知識點:
《仲裁法》第3條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3.答案: B
解析:
犯罪構成包括四個方面:主體、主觀要件、客體、客觀要件。簡單來說,主體是犯罪行為人,客體是犯罪受害者,主觀要件是指犯罪人是故意還是過失的心理態度,客觀要件是指犯罪最終實現的一個結果。我國刑法分則是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輔,對犯罪進行分類。因此選B項。
本題相關知識點:
《刑法》分則第一至十章分別為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五)侵犯財產罪;(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七)危害國防利益罪;(八)貪污賄賂罪;(九)瀆職罪;(十)軍人違反職責罪。
4.答案: B
解析: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題目中不滿10周歲的精神病人,符合了年齡要求,符合無行為能力的界定,因此選B。
5.答案: B
解析: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強化題(二)
1.法律與道德的共同性體現在 。
A.它們都是社會規范
B.它們都體現一定的社會價值
C.它們都是社會調控的手段
D.它們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
2.構成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主體、客體和內容,而法律關系根據其調整內容與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 )。
A.刑事法律關系
B.民事法律關系
C.經濟法律關系
D.行政法律關系
3.在我國,“公民”一詞的含義是指( )。
A.年滿18周歲具有我國國籍的人
B.享有政治權利的人
C.具有我國國籍的人
D.出生在我國的人
4.根據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執行的職能和實現規范的內容不同,法律關系可以分為( )。
A.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B.第一性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
C.平權型法律關系和隸屬型法律關系
D.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
5.法律關系參加者能以自己的行為享有權力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在法學上稱為( )。
A.權利能力
B.行為能力
C.法律事實
D.法律關系內容
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強化題答案
1.答案: ABC
解析:
在一定社會中,一般僅存在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法律;但卻可以存在代表不同階級的道德觀。故正確答案為A、B、C項。
2.答案: ABD
解析:
由于經濟法和民法的聯系最為密切,主要是在調整對象方面,兩者都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這是因為作為民法重要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關系;在法律作用方面,經濟法和民法都在保護當事人合法經濟權益,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方面發揮重要功能,故本題經濟法律關系融入民事法律關系中。而本題中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調整內容和對象完全不同,故正確答案為A、B、D。
3.答案: C
解析:
公民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D
解析: 法律關系的分類:(一)按照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執行的職能和實現規范的內容不同,法律關系可以分為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二)按法律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縱向(隸屬)的法律關系和橫向(平權)的法律關系。(三)按照法律主體的多少和權利義務是否一致為根據——單向(單務)法律關系、雙向(雙邊)法律關系和多向(多邊)法律關系。(四)按照相關的法律關系作用和地位不同法律關系可分為:第一性法律關系(主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從法律關系)。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5.答案: B
解析: 權利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自然人既享有法律權利,又必須承擔法律義務。行為能力指主體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參加法律關系,享受法律權利,承擔法律義務的資格。法律事實是符合法律規范,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據此,答案為B。
湖北公選考試公共法律知識精選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