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滿分作文1000字
曾經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國的“壟斷項目”,可為了這些項目的長期進步與發展,我們不保留“核心技術”積極與其他國家的選手與教練交流與合作。不壟斷,促競爭,使中國及世界的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在中國教練郎平的指導下,俄羅斯女排成績驕人;在外籍教練米盧的輔導下,中國男足第一次成功出線!公平的競爭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競爭亦促進發展,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為瑰麗豐富的文化繁榮期。孫子提倡“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孟子主張“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靜無為”;莊子曾經夢蝶化仙;墨子力行“兼愛非攻,節葬節用”;韓非子開創“法、術、勢”令人嘆為感觀止……。是競爭促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局面,這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的文化“大一統”事情無法達到的高峰。
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道與理亦然。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營企業逐漸喪失活力而成為國家財政負擔,造成了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局面,政府開始了大力闊斧的企業改革,創新地打破了單一公有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以宏觀調控為主,加大企業自主權;將深化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作為目標與重點,在競爭中,國有企業積極改革與創新,再次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是競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宗教改革打破教會壟斷教育,培養了無數啟蒙運動的先驅;打破官窯壟斷,民窯技藝更勝一籌;百家講壇引起電視電視國家說教熱后,后起之秀----文化中國、開壇等使國學熱得以持續與發展……
競爭是發展的強大動力。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前進、突圍、避險、拼搏……競爭不是成功的墳墓,而是成功的搖籃,有競爭,才有發展!
高考高三滿分作文1000字(精選篇2)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滾,也就失去了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壯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堅強的神韻,也就成_‘絕對平庸之人。所以作為普通平凡的人,切不可存平庸之志,應該拒絕平庸。
且看古人,屈原拒絕平庸,才有_‘“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才有了“吾將上F而求索”的執著;陶淵明拒絕平庸,歸隱田園,才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暢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與期待;李白拒絕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才有了“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
再看今人,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種一輩子田,于是以驚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創建了新東方,創造了中國教育界的奇跡。李娜有一顆拒絕平庸的心,敢于和國家體制叫板,走上職業化道路繼續奮斗,法網奪冠后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標是世界第一。《超女》、《星光大道》、《中國達人秀》,這些大眾喜愛的節目迎合著普通追夢者,源于他們想過一種不平凡的生活,尋找夢想,張揚個性,追求卓越,創造輝煌,而在這條道上執著、堅持。
拒絕平庸,首先甘于平凡。平凡是人生的常態。絕大多數人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瑣事連連,感受人生的喜怒哀樂。從容面對平凡,擺正心態,多一份寧靜,少一份浮躁。其次創造不凡。從平凡中掘取激情,積極向上,勇于進取,挖掘潛力,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執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從容。你會遠離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不會貪圖享受,庸碌無為,不求顯達于世,但求有所作為。
拒絕平庸,需要勇氣,志向遠大信念堅定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需要意志,沒有毅力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需要學習,脫離低級庸俗而變得不再平庸;需要創新,才能立于競爭激烈的社會。
拒絕了平庸,你會擁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你會領略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快意;你會獨享“奏裂帛之音,蕩回腸之曲”的幸福。
在某種程度上,平庸是失敗者聊以自慰的借口,是懶惰者無所事事的理由。拒絕平庸,是對成功的追求,讓生命綻放光彩力量,也是對個人、國家和社會的一份責任。處于青春年少風華正茂者,放飛夢想,追求卓越,身處平凡而超越平凡,讓生活陽光燦爛,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高考高三滿分作文1000字(精選篇3)
“低碳”、“綠色”,其實就是近年來的舶來品。對于我們這樣的窮國家,沾上洋字的詞或是有點血緣關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東西。
然而換一個角度,其實也是奢侈品。很顯然,我們不可能強求美洲土著改燒天然氣,也不能強迫一個辛苦多年才買上轎車的白領使用清潔的氫能源。這樣想,“綠色生活”和我們平頭老百姓似乎毫無瓜葛了。
這就牽扯到一個很惹眼的話題———平等。
在西方國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個高頻率的詞條。不管是頂著怎樣的冠冕,他們總堂而皇之地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其實真相不是如此,幾百年來的教訓告訴我們: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來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國,家庭優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燒天然氣;氫氣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懸浮之類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投胎的時候你走錯了輪回,降生到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只好提著尚未滅絕的塑料袋,呼吸著工業文明產生的廢氣,在城市中奔忙嘍。更加不幸的是,你還要經常看到或聽到西方國家(或洋鬼子)指責你們不環保啊,不綠色啊,于是你憤怒了,義憤填膺,叫囂著要怎樣怎樣。但是收回遙遠的視線,低頭面對真切的生活,“綠色”依然遙遠,屬于天邊外的東西。
西方學者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忽略平等問題。當然,這兒的問題是指他國利益問題。無論是怎樣的主義,怎樣的理論,都不能忽視實際的情況,也就是現在人們常提在嘴邊的“特殊國情”。
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程度,以及人們的文化素質,決定了各地千差萬別的價值觀,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自然可以作為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卻不能以此來強迫尚待發展的貧窮國家。“綠色生活”所宣傳的理念自然是正確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們不能硬要騾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讓羊產牛奶。同樣的,也不能讓燒煤都有困難的百姓去燒更加昂貴的天然氣、氫氣吧?
生下來雖然不平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消弭一些差異。對于綠色生活,我們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量力而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費來減輕環境的壓力,可以告訴朋友鄰居少用一個塑料袋。
高考高三滿分作文1000字(精選篇4)
一雙會判斷的慧眼
生活中,我們總在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殊不知,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在我看來,世界上沒有什么絕對重要的事情,重要是相對的,何事重要需要一雙會判斷的慧眼。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不管你選擇什么,都應該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與拼搏,都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中年時的喬布斯在遭遇挫折后去了印度,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禮,在他看來,調整心態遠比硬撐下去工作更重要,他做了正確的選擇并在之后重新站上了事業的巔峰。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別忘了社會的良心與責任。當大紅大紫的明星三番五次代言假冒偽劣商品時,當一些名人利用地震災難進行自我宣傳時,不知他們有沒有捫心自問:“金錢、名聲與對社會的責任哪個更重要?是不是為了追求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而踐踏了做人的底線?”的確,判斷什么事情重要需要一雙慧眼,但對“重要”一詞的認識卻有高低,怎樣看待“重要”取決于個人的胸次與懷抱。
有時,“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唯一的,某一階段會有幾件重要的事情。對學生來說,努力學習知識并取得優異的成績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這并非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培養個人的能力與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同樣至關重要,倘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如同坐井觀天的青蛙,只能欣賞有限的風景了。因此,適當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既調節了身心,又培養了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學習誠重要,能力亦重要,這樣把當前的幾樣重要事情一起做,正反映了當代青年開闊的胸襟與視野。
“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重要的事情”也會發生變化,而這種及時的轉換也盡顯一個人的智慧與胸懷。“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東坡居士的豁達,政治的風雨將他一貶再貶,但泯滅不了東坡的樂觀心態。他明白居廟堂之高,重要的是憂民濟窮,遭遇貶謫,重要的是保全身心。不同的人生時期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及時轉換心態,輕揮衣袖,即或苦難也是歌。好一種智慧與大度!
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很多,時時需要我們用智慧的眼睛去判斷,如果我們盡自己的努力做完了一件件對社會有益的重要事情,那么,我們就做完了許多世界上重要的事情,我們的人生必定充實而美麗。
高考高三滿分作文1000字(精選篇5)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何為“行”?行,就是行動,就是實踐,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實踐中、勇敢的探索中獲得真知,從而更好地“行”。
我們回首滄桑的歲月,撫摸那亙古不變的信條——“行而知之”;我們迎著那穿越時空的獵獵陣風,領略那彌漫天際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風尚。“行而知之”,這難道不是先賢對我們的祝福與囑托嗎?
“行而知之”——它是五千年流淌不息的河流所蘊含的歷史底蘊與積淀,是一代代先賢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而總結的精華。這精華,非實踐無以明,非實踐無以立,非實踐無以用。
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
你看那碧天里翱翔的大鵬,如果不是飛行,又怎能振翅逐風,而知天空的遼闊,而有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志豪情?你看那浩瀚的大海里遠洋的巨輪,正是航行,才有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理想和信念,駛往那太陽升起的彼岸。
行而知之,無實踐,何來收獲?
作為中華文化精粹之一的“棋”,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行而知之”的重要功用。棋盤之地,方寸之間,一步棋走下去,死生不可知。即使你手上有一本絕世棋譜,不通過實踐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那絕世棋譜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有的人棋風大氣沉穩,有的人棋風沙場之氣十足,這棋風光靠看無法獲得。它必定經過無數次對弈搏殺的磨礪實踐方可練就。“行而知之”是我們主宰棋局生死的武器;通過實踐,我們方能舉一反三,提前明了對手的意圖,從而笑傲棋局,主宰生死。
棋如此,人生亦然。這世人不知有多少不重實踐而錯失了獲取“真知”的良機,而荒廢了大好青春。面對一場考驗,面對一個未知的領域,你在驚疑退縮間便與探尋的機遇擦肩而過。海洋深邃神秘,充滿了未知,可我們若不勇于實踐,又怎能獲得深邃海洋之“知”呢?蛟龍號通過一次又一次探索深海的實踐,讓我們領略了海洋的神奇與美麗。蛟龍號的實踐為我們打開了深海研究的又一扇大門,讓我們認識一個全新的深海世界。
在生活中,“行而知之”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氣派。深諳此道之人必定虛懷若谷,從善如流,腹有乾坤。他們不古板,善總結,懂謀劃,知創新。這樣的人才是當今社會所急需的,而這一切都是實踐的功勞。通過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所長,從而開創這盛世繁華,看遍這江山如畫。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在我看來,又何嘗不能改為“我行故我知”呢?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