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題
高考作文押題篇1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家都有夢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現(xiàn)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是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袁隆平還表示,他“最擔憂”的是“年輕人不搞農(nóng)業(yè)”。
——《光明日報》,10月18日
②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有趣”成為“95后”擇業(yè)的重要指標。調(diào)查顯示,“95后”最向往的職業(yè)排名是:網(wǎng)紅、配音員、化妝師、游戲測評師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人群中,46%的人會選擇海淘、自媒體等新興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項目。
——《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2日
③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擬題目,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三則材料都在講述同一個話題,那就是青年人的擇業(yè)觀念。材料一是袁隆平院士對青年擇業(yè)的期望,他希望青年要向前看而不能專門向錢看,“向前看”意味著志趣高雅、胸懷遠大;可以賺錢,但同時也要服務社會、造福百姓。材料二闡述了95后的擇業(yè)觀,“有趣”凸顯出他們擇業(yè)要符合個人意趣的特點。材料三是馬克思的擇業(yè)觀——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有益于人類的幸福,即將自身利益和人類利益完美結合。
立意時,考生可以圍繞一則材料,如圍繞材料一寫擇業(yè)當志存高遠,心懷天下;圍繞材料二寫擇業(yè)當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滿足自身需要;也可以綜合三則材料,寫我們擇業(yè)時既不能只顧自己,陷入精致的利己主義泥潭,也不需要完全公而忘私,不恤己身投身光榮偉大的事業(yè),而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和兩全。此外,立意時若選擇擇業(yè)要結合自己利益和人類利益,結合現(xiàn)實材料,分析如何做,寫出深度,讓文章具有實踐性。
【正確參考立意】
①擇業(yè)當志存高遠;②選擇“有趣”,方可“有為”;③青年擇業(yè),當利己利他;等等
【偏題立意】怎一個“有趣”了得(圍繞材料二批判95后的擇業(yè)觀,全盤否定個人興趣在擇業(yè)中的意義)。
【佳作賞析】:守本心,見真我,何懼未來?
《莊子》中“辨乎內(nèi)外之分,定乎榮辱之境”寫出莊子心中那不為世間紛擾亂心懷的圣人之心、天籟之境,意思是,無論世俗是如何態(tài)度,我們只是堅守自我,不改本心。近日一則關于大學生從事“賣豬肉、做保姆”等低技術水平職業(yè)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我卻從中發(fā)現(xiàn)這35名研究生的做法,頗有守本心、見真我,莊子筆下的一點“圣人”之境。
許多人都認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備了豐富的學識,他們應該承擔社會的重擔,應該扮演符合大眾一貫認識的精英人士的形象,讓他們?nèi)プ鲑u豬肉等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莫大的浪費,極端的不合理,是教育的失敗,因而對此百般批評。然而我認為,從他們的身上恰恰反映出教育的成功。所謂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培養(yǎng)一些所謂的高端人才,讓他們利用豐富的學識來做那些所謂“體面”的工作。教育正如伏爾泰所言,應是“以知識來啟發(fā)人的心智,開拓人的思想,使人講文明有修養(yǎng)有品德,成為一個人格上獨立、思想上健全的人”。這35名大學生,他們并沒有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那些看似低下、卑微、令人看不起的職業(yè),他們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判斷,如屈子筆下的“蘇世獨立,濁而不流兮”的橘,他們守住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守住了本心,“辨乎內(nèi)外之分”,未被世俗左右。同時,他們不僅認識到賣豬肉等職業(yè)并不低賤還將之付諸實踐。在此過程中,他們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實習完后卻并未抱怨與后悔,反而有了很多的收獲,他們并沒有因公眾輿論對他們的指責、非議而后悔,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本心去體會觀察,這正是“知乎內(nèi)外之境”的真實投影了。綜觀全過程,我想他們已在接近莊子的“圣人”之境了,而這恰恰就是教育使他們能有如此平等的認識,健全的認識,獨立的人格。他們已經(jīng)成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人說,青年人從事這些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一種資源浪費。這是真的嗎?我想正相反,在那些尚未被開發(fā)的領域,往往含有巨大潛力,青年人完全可以用他們豐富的知識去開拓本行業(yè)的發(fā)展空間。如袁隆平院士從事農(nóng)業(yè)培育出雜交水稻;屠呦呦堅守底層研制中藥發(fā)現(xiàn)青蒿素;大學教授李保國入貧困鄉(xiāng)村幫太行山區(qū)脫貧。這些院士、教授們都是在最平凡的職業(yè)中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從教育的世俗意義上來看,他們從事這些職業(yè),同樣是在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若有“深固難遷,更壹志兮”之志,守住本心,能“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見真我,達到“圣人”之心,“天籟”之境,哪怕賣豬肉,我們一樣能夠踏步向前,何懼未來?
高考作文押題篇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全國兩會上,“體育入高考”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有人認為,將體育納入高考,有利于減輕學生課業(yè)負,增強學生體質(zhì),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的步伐;有人認為,把體育納入高考,并不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反而會增加學生新的“體育應試”負擔;也有人認為,是否將體育納入高考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保障課程教學質(zhì)量。
中國教育報擬針對“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開設專欄,展開討論。請你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該材料來自兩會期間的一個敏感話題。它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感,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兩類人對“體育納入高考”的不同態(tài)度,一類人持支持態(tài)度,列舉了“把體育納入高考”的優(yōu)點。寫作時,注意從體育鍛煉對學生的益處方面論證觀點;另一類人持反對態(tài)度,認為“把體育納入高考”可能會減輕人們對學業(yè)的重視程度,針對過多的體育鍛煉,會牽扯學生精力,就會影響文化學習來論證。這樣,在審題上沒有難為學生,學生可以去探究現(xiàn)在中學生身體素質(zhì)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批評對體育鍛煉的漠視態(tài)度等等。
立意:
(1)體育納入高考,可促使學生增強體魄。
(2)不宜把體育納入高考,會減輕人們對學業(yè)的重視程度。
【參考范文】
195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指出:“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鑰匙在自己手中”,愉快的心境,活躍的思維都需要健康的身體。體育運動是人們保持健康體魄的重要途徑。把體育納入高考,使學生加強鍛煉,增強自己的體魄,是有必要的。
我們因健康而快樂,因運動而健康,運動是一切生命之源。有專家說過:“青少年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險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體育抓不好要出‘廢品’。《奧林匹克憲章》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闡釋是:增強人的體質(zhì)、意志和精神,核心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青少年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并了解體育所蘊含的哲學和精神,這是成長的必修課程。
體育鍛煉,不僅僅是一種對抗,更是一種合作。團結一致就是體育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運動會的廣播操和入場式比賽,要求全體參與人員互相配合、互相協(xié)調(diào)。在一系列的團體比賽中,參賽隊員齊心協(xié)力、一鼓作氣,在一旁的拉拉隊不停地歡呼叫喊著,給參賽的隊員足夠的信心,大家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拼搏,心連心一同前進。這就告訴我們,體育鍛煉還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把體育納入高考,難道不是增強班級凝聚力,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嗎?
體育精神,在于銳意進取、奮力爭先的活力,在于堅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韌性。無論任何時候決不服輸,再苦再累也決不放棄。必勝的信念是體育精神,的精髓。無論是什么比賽的運動員,在他們的內(nèi)心里,始終存在著一根支柱——必勝的信念。體育精神還在于公平合理、互相體諒。在比賽中難免會產(chǎn)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雙方搞得不愉快,這是不值得的。體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輸贏來衡量,重要的是維持并加深比賽各方的友誼,賽場如同戰(zhàn)場,卻不是戰(zhàn)場,只有互相諒解、互相協(xié)助,體育的精髓才能發(fā)揮無遺。這種信念難道不是我們青年一代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zhì)嗎?
我國有良好的體育教育傳統(tǒng),更有優(yōu)質(zhì)的體育資源、深厚的群眾體育基礎,學生在追求卓越學習成績的過程中應同樣重視體育,積極鍛煉身體,所以我認為,將體育納入高考很有必要。以體育納入高考,來促進青年一代鍛煉身體,增強體魄!
點評:
文章開以195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重要指示為引子,引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第一段結尾明確亮出論點“把體育納入高考,使學生加強鍛煉,強健自己的體魄,是有必要的”。正文部分體育鍛煉的益處:體育所蘊含的哲學和精神,這是成長的必修課程;體育鍛煉能增強班級凝聚力,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體育能鍛煉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做事能銳意進取、奮力爭先,增強堅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韌性。文章結尾回扣主題,號召將體育鍛煉納入高考。
高考作文押題篇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西方哲學強調(diào)二元對立,主客二分,矛盾斗爭,形成了崇尚科學、強調(diào)個性、社會多元的西方文明。中國哲學強調(diào)和合中庸、自然天理、變化生生,形成了“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群體高于個人”“和諧高于沖突”的中華文明,盡管中西文明在價值硬核上并不相同,但都是人類美和智慧的結晶。
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本題考查寫作的能力。本題是一則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確材料中有兩個主體:“西方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強調(diào)崇尚科學、強調(diào)個性、社會多元;“中國哲學”強調(diào)和合中庸、自然天理、變化生生。兩種哲學的側(cè)重點是不一樣的,在立意時,要關注到不同的內(nèi)容,然后選擇一個主體,談談自己的看法。另外在習作時,要體現(xiàn)思辨思維,體現(xiàn)對兩者的比較。
參考立意:
1.贊同西方崇尚科學、強調(diào)個性、社會多元的西方文明。
2.由表及里,從西方文明中看到西方哲學的思辨。
3.探討贊揚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4.將中西文明進行對比,體現(xiàn)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
【參考范文】
身為公民,你要依法納稅,條件符合要服兵役,需要完成九年的義務教育……或許你時常感到困惑,為什么總是有那么些條條框框來約束你?
理由很簡單,這個社會是公平的。你想要追尋自由,就首先要擔起自己的責任;你想要享受權利,就要先履行好自己的義務。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人民為了獲得自由與平等的地位,一直都在努力爭取著。戊戌六君子、孫中山、聞一多……這些名字,我們一直銘記于心。
作為一個21世紀的中國青年,我們應該慶幸,我們身上背負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而不是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的使命。我們要明白,前輩先烈給了我們一個安全的國家,而現(xiàn)在的國家更需要我們。
蔡元培曾說過:“行有余力,則又當博愛及眾,而勉進公益。”你需要為這個給你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做出貢獻。正因為如此,只有每個人都依法納稅,才能為我們自身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也正因如此,在自由面前,更多的人選擇了責任;在權利面前,更多的人選擇了義務。1月24日的晚上,那個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所有在武漢一線奮戰(zhàn)的醫(yī)生,雖然無法與家人團聚,卻依然微笑著面對全中國的人。他們的背影毅然堅決,就如同另外一群同樣守在一線的可敬的人——警察和軍人。警察在生活中守護著我們,軍人在邊疆守衛(wèi)著國家。他們都選擇了履行義務。
而我們學生,讀書是為了什么?不僅僅為了個人,更是為了國家。“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要發(fā)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這方面還須不斷提升。在很多領域我們還打不到,甚至可能有較大的人才缺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我們決不能讓它在今天的中國重新上演。
我們要自由,但不是在責任之前,我們要享受權利,也不是在義務之前。在國家面前,我們應該毅然決然地擔起每一份可以擔起的責任。直到汗水夾雜著淚水一起流過臉龐的每一寸肌膚,直到所有人都疲憊倒下。不為別的,因為我們生在中國的熱土上。我們肩負著的,是中華偉大復興之使命。國家之興,便是我們的義務。
點評:本文開篇提出問題“為什么總是有那么些條條框框來約束你?”接著通過蔡元培和抗擊疫情的人探討了“責任為什么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學生身份,提出對自己的要求。最后,升華主題,強調(diào)了身上的責任和義務。
高考作文押題篇4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總有一些時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會讓我們由衷自豪地說一句:“這很中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梁畫棟,這樣的建筑很中國;兵馬俑惟妙惟肖,“銅奔馬”飄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偉,這樣的藝術很中國;一道白色閃電穿山而過,向晨光問好,與晚霞擁抱,這樣的速度很中國;小巧玲瓏的小籠湯包,皮白肉嫩的鹽水鴨,鮮香麻辣的辣子雞,這樣的美食很中國;若有戰(zhàn),召必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的守護很中國……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國?什么樣的人物或場景,會讓你覺得“這很中國”?國慶期間,恰逢你所在的學校迎來一批前來游學的外國學生,請以中學生李明的身份,寫篇發(fā)言稿,和他們談談你所理解的“這很中國”。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材料主體內(nèi)容是五組排比句,談一些東西“很中國”,由此提取關鍵詞“建筑很中國”“藝術很中國”“美食很中國”“速度很中國”“守護很中國”。結合材料內(nèi)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分析,“很中國”即具有中國特色意思,可以理解為很有中國范兒,這表示對祖國母親的贊嘆,是一種自信與豪邁,是對日新月異的祖國的各方面的肯定。
寫作要求中,“寫一篇發(fā)言稿,和來游學的外國學生談談你所理解的‘這很中國’”,這是命題的核心所在,這里作為寫作預設對象的“來游學的外國學生”屬于泛指。學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體侃侃而談,也可預設某一個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優(yōu)秀的文章應該有針對性地面對預設的讀者寫作,尋求共識乃至注意話語策略。“你所理解的‘這很中國’”,則是材料中提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很有中國范兒、能讓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寫作時可以用材料里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國情懷、舍生取義、和而不同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總之選材立意范圍都很廣。成文時可組合立意,也可以單寫一方面。
此外,命題要求明確文體,而不限制考生寫作的文體,只要能呈現(xiàn)你所理解的“很中國”,論述類、敘述類乃至說明、抒情類的文體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寫作中能體現(xiàn)所選文體的特征。
【立意】1.患難與共、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很中國
2.同氣連枝、以行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風范很中國
3.氣勢磅礴、“摧鋒于正銳,挽瀾于極危”的偉大抗疫精神很中國
4.強的國、富的家,有一種自豪,叫做,這很中國
5.材料中的5個關鍵詞“建筑很中國”“藝術很中國”“美食很中國”“速度很中國”“守護很中國”都可以作為立意方向。
【參考范文】
----這些東西“很中國”
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
我是高三學生李明。歡迎你們來到中國,來到我們的學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禮儀之邦的一員,我掩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向你們介紹我可愛的中國。就讓我從幾個“很中國“的“關鍵詞”開聊吧。
來到中國,你們首先關注吃得怎么樣,“民以食為天”嘛。“中華美食”,會讓你聽得耳熱,看得眼饞,吃得陶醉。中華美食風味多樣,四季有別。它的口味有著“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有著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別。
它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的完美結合,給人以視覺和食覺的絕妙享受。此外,它還有好聽的名字、耐聽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為稱奇的是,中華美食講究“醫(yī)食同源”,做的菜既講究好吃,又對身體有醫(yī)療保健之功。這樣的美食很中國。
物質(zhì)豐足的中國,注重了居住環(huán)境的建設。聽過“美麗鄉(xiāng)村”這個詞吧?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就是要建設一個個環(huán)境美、生活美、心靈美的美麗鄉(xiāng)村,讓八億農(nóng)民過上整潔、富裕、文明的生活。這,是全黨的愿望,是全民的愿望,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部分。這樣的鄉(xiāng)村“很中國”。
這一年,我們經(jīng)歷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斗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見證了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書寫了人類歷與疾病斗爭的偉大奇跡。最刻骨銘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小家為大家的奮不顧身,以及顧全大局、主動擔當?shù)娜碎g大愛,14億中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自覺為戰(zhàn)疫貢獻一份力,是無數(shù)英雄“小家”的堅守與付出換來了“大家”的平安與健康,是無數(shù)默默無聞、義無反顧的“小我”融入“大我”,與病毒爭分奪秒換來了祖國的幸福安康。這一年,我們?nèi)w中國人走過“千山萬水”,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荊棘與挑戰(zhàn),各條“戰(zhàn)線”各行各業(yè)都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這就是中華民族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一大法寶。這樣的家國情懷,真的很中國!
適值我的祖國成立71周年之際你們來到我美麗的祖國,很中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最后建議你們?nèi)タ纯础包S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梁畫棟,很中國的建筑;以及兵馬俑、“銅奔馬”、司母戊鼎等很中國的藝術吧!
高考作文押題篇5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60分)-
“我想進行嘗試,我就是想錯一錯!"據(jù)媒體報道,在某中學近日進行的親子溝通調(diào)查中,有學生這樣呼吁。記者了解到,在關于學生是否“聽話"的調(diào)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而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學生們普遍“吐槽",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佐,并呼吁父母:“請給我們試錯權!"
請結合內(nèi)容,從學生和教師的身份中任選其一,結家長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如果以學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愛學”;如果以教師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剛”)。不少于800字。
【參考范文】
在孩子是否“聽話”、是否接受家長建議的問題中,調(diào)查問卷顯示,孩子和家長們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父母覺得既無奈又焦慮:“我們明明說的都是對的,孩子為什么就是不聽?”而孩子們也煩惱不已:“我們有個人的想法,想去嘗試。”不同的答案凸顯出代溝,凸顯出思維差異:家長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來指導孩子,以免孩子受傷害;而孩子覺得家長過多干涉了自己,導致親子矛盾由此產(chǎn)生。
學生與家長在認知、溝通上的矛盾和差異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導致學生長時間居家學習,更讓這種親子沖突愈加凸顯。武漢高中生向父母喊話索要“試錯權”,其實質(zhì)就是要彰顯其屬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獨立個體,應當?shù)玫郊议L的尊重、認可與理解。這反映出孩子們要求“獨立”的心聲,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與不足。
應該說,孩子們索要的所謂“試錯權”,其涵義不應當是“明知是錯誤的,還要知錯犯錯、一意孤行”,而應該是“未知或不確定是否錯誤前提下的愿意嘗試”。透過孩子們在問卷上的袒露心跡,人們可以讀懂其背后的真意與訴求。比如,“父母與孩子有各自立場,父母也許是對的,但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錯的”;“我們有個人的想法,想去嘗試”;“我們學到的東西和世界觀與父母有差異,但要求同存異,尊重差異,也要換位思考”等等。由此不難看出,孩子們并非是不聽從父母的建議,而是期望能通過實踐來證明其對錯,不愿意俯首聽命地全盤接受。
基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道理,家長以自己的成長閱歷、人生經(jīng)驗和實踐感悟教育孩子,引導其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這本身沒有錯,而且這種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愛心善意還要輔以正確、科學的表達方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將會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親子教育要建立在對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對話基礎之上,要賦予孩子表達意愿的話語權、敢于一試的自主權、知錯就改的試錯權。家長應該抱持民主、理性、放手、放權的開明姿態(tài),摒棄“孩子是我生、一切聽我的”及“都是為你好、別當白眼狼”的家長制作風和一言堂做派。支持孩子獨立自主地思考與嘗試,允許其可能有的犯錯與彎路。
當然,鑒于孩子閱歷短缺和認知局限,家長對孩子言行的引領、提醒和矯正不可或缺。家長要在孩子能承擔結果的范圍內(nèi)信任孩子,把所謂的“試錯權”限定于可預期和能控制的范圍之內(nèi)——既要防止孩子的行為造成對他人的不便,或損及他人的權益,也要規(guī)避孩子的行為影響本身健康或危及自己、其他人的安全。
而“請給我們試錯權”從孩子們口中說出,則表明當下的孩子存在非常強烈的親子關系與自我成長的困惑,家長們應予以深度共情、充分理解。要知道,孩子需要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自行探索過程。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尊重孩子的決定,容許孩子犯一些小錯,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哪怕跌跌撞撞,哪怕反反復復,他們的每一次流淚、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長的拔節(jié)。父母只需要在旁邊給孩子一些指導和意見,有距離的幫扶、有目標的淬煉,才是幫助其成長的正確做法。
其實,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希望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只是,雙方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培養(yǎng)獨立自強、人格健全的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機會和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不覺得父母的愛是羈絆,這是當下中國父母亟待補上的一堂育子課。在這個競爭激烈、個性釋放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的家長要知道,有一種愛,叫做適當“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