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
飛速運行的時代,泥沙俱下,追星之風盛行,知名演員黃某成親耗資300萬,喜劇演員趙某坐擁私人飛機,私人豪宅別墅數不勝數,奢靡之風不亞于西晉。陳羽凡吸毒被抓,吳秀波人設崩塌,范冰冰偷稅被罰,翟天臨偽造學歷……狠狠地甩給娛樂圈一記耳光。在我看來,“星”有“星光”,具有引導和指示作用,給予時代青年以正能量,而不是物質和虛榮,外表的艷麗與光華必將導致“娛樂x敗”。
令人感慨的是,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名單頒布后,網友們卻不知道鐘揚是科學家還是醫學家,更有甚者,公然調侃挑起山鄉教育大任的教師張玉滾。國人的素質與修養,當真墮落到如此地步嗎?
我想不是的。先輩們無私奮斗的工匠精神早已成為我們的楷模:南仁東歷經三十二載,將青絲熬成白發,終于贏得了中國天眼的誕生;孫家棟少年勤學,青年擔當,嫦娥北斗讓天空更加璀璨;李萬君勤勤懇懇,無私奉獻,填補了中國高鐵焊接技術的空白……
在新年寄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新時代的青年,不僅是追夢人,更是追星人,而那閃閃發光、指引我們奔跑的不應該是“娛樂至死”的明星,而應是無私奉獻的工匠之星,他們散發出的萬丈光芒才是真正的民族之光。
今生何其有幸,得炎黃賜名——我們定當追逐新時代的明星,追逐新時代的夢想,站在歷史的肩膀上,沐浴在工匠之星的光輝下,不斷前行。新時代的青年,必將在工匠精神的浸潤下,繼承發揚前輩們的精神,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夢想的同頻共振。
高考作文如何篇2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60分)-
“我想進行嘗試,我就是想錯一錯!"據媒體報道,在某中學近日進行的親子溝通調查中,有學生這樣呼吁。記者了解到,在關于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而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學生們普遍“吐槽",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佐,并呼吁父母:“請給我們試錯權!"
請結合內容,從學生和教師的身份中任選其一,結家長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如果以學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愛學”;如果以教師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剛”)。不少于800字。
【參考范文】
在孩子是否“聽話”、是否接受家長建議的問題中,調查問卷顯示,孩子和家長們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父母覺得既無奈又焦慮:“我們明明說的都是對的,孩子為什么就是不聽?”而孩子們也煩惱不已:“我們有個人的想法,想去嘗試。”不同的答案凸顯出代溝,凸顯出思維差異:家長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指導孩子,以免孩子受傷害;而孩子覺得家長過多干涉了自己,導致親子矛盾由此產生。
學生與家長在認知、溝通上的矛盾和差異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導致學生長時間居家學習,更讓這種親子沖突愈加凸顯。武漢高中生向父母喊話索要“試錯權”,其實質就是要彰顯其屬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獨立個體,應當得到家長的尊重、認可與理解。這反映出孩子們要求“獨立”的心聲,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與不足。
應該說,孩子們索要的所謂“試錯權”,其涵義不應當是“明知是錯誤的,還要知錯犯錯、一意孤行”,而應該是“未知或不確定是否錯誤前提下的愿意嘗試”。透過孩子們在問卷上的袒露心跡,人們可以讀懂其背后的真意與訴求。比如,“父母與孩子有各自立場,父母也許是對的,但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錯的”;“我們有個人的想法,想去嘗試”;“我們學到的東西和世界觀與父母有差異,但要求同存異,尊重差異,也要換位思考”等等。由此不難看出,孩子們并非是不聽從父母的建議,而是期望能通過實踐來證明其對錯,不愿意俯首聽命地全盤接受。
基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道理,家長以自己的成長閱歷、人生經驗和實踐感悟教育孩子,引導其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這本身沒有錯,而且這種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愛心善意還要輔以正確、科學的表達方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將會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親子教育要建立在對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對話基礎之上,要賦予孩子表達意愿的話語權、敢于一試的自主權、知錯就改的試錯權。家長應該抱持民主、理性、放手、放權的開明姿態,摒棄“孩子是我生、一切聽我的”及“都是為你好、別當白眼狼”的家長制作風和一言堂做派。支持孩子獨立自主地思考與嘗試,允許其可能有的犯錯與彎路。
當然,鑒于孩子閱歷短缺和認知局限,家長對孩子言行的引領、提醒和矯正不可或缺。家長要在孩子能承擔結果的范圍內信任孩子,把所謂的“試錯權”限定于可預期和能控制的范圍之內——既要防止孩子的行為造成對他人的不便,或損及他人的權益,也要規避孩子的行為影響本身健康或危及自己、其他人的安全。
而“請給我們試錯權”從孩子們口中說出,則表明當下的孩子存在非常強烈的親子關系與自我成長的困惑,家長們應予以深度共情、充分理解。要知道,孩子需要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自行探索過程。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尊重孩子的決定,容許孩子犯一些小錯,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哪怕跌跌撞撞,哪怕反反復復,他們的每一次流淚、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長的拔節。父母只需要在旁邊給孩子一些指導和意見,有距離的幫扶、有目標的淬煉,才是幫助其成長的正確做法。
其實,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希望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只是,雙方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培養獨立自強、人格健全的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機會和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不覺得父母的愛是羈絆,這是當下中國父母亟待補上的一堂育子課。在這個競爭激烈、個性釋放的現代社會,我們的家長要知道,有一種愛,叫做適當“放手”。
高考作文如何篇3
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后,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并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后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于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里面飛出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
2.達摩克利斯劍:達摩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暴君迪奧尼修斯的寵臣,他常說帝王多福,以取悅帝王。有一次,迪奧尼修斯讓他坐在帝王的寶座上,頭頂上掛著一把僅用一根馬鬃系著的利劍,以此告訴他,雖然身在寶座,利劍卻隨時可能掉下來,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時刻存在著憂患。人們常用這一典故來比喻隨時可能發生的潛在危機。
3.繆斯: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位文藝和科學女神的通稱。她們均為主神和記憶女神之女。她們以音樂和詩歌之神阿波羅為首領,分別掌管著歷史、悲劇、喜劇、抒情詩、舞蹈、史詩、愛情詩、頌歌和天文。古希臘的詩人、歌手都向繆斯呼告,祈求靈感。后來,人們就常用“繆斯”來比喻文學、寫作和靈感等。
4.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么東西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只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只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謎”常被用來比喻復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5.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他憎恨女性,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女像,并愛上了她。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并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并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后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6.猶大的親吻:猶大是《圣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7.諾亞方舟:出自《圣經》。上帝對人類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憂傷,決定用洪水消滅人類。諾亞是個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災。經過40個晝夜的洪水,除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沒。后被用來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或救星。
8.伊甸園:出自《圣經》。上帝在東方的一片富饒的平原上開辟了一個園子,里面有果樹和各種飛禽走獸。上帝讓亞當看守園子。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從亞當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人們用伊甸園比喻人間的樂園。
9.多米諾骨牌,這是一種西洋游戲,將許多長方形的骨牌豎立排列成行,輕輕推倒第1張牌時,其余骨牌將依次紛紛倒下。用于比喻時,“多米諾骨牌效應”常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高考作文如何篇4
晚飯前,我靜靜地躺在床上做夢。不知不覺,熟悉又陌生的旋律——從遠方傳來。它給了我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帶我去了廣闊的天空。
我們飛了很久,來到一個貧窮的家庭,那里有一個天生失語癥的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不得不和母親單獨住在一起。媽媽每天上班早,回家晚。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坐在門口,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門前的路,等著媽媽回家。每次媽媽回家,都是她一天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刻。因為每次媽媽回家都會給她帶一塊年糕。在他們貧窮的家庭,一個小年糕絕對好吃。
那天,開始下大雨。小女孩像往常一樣,靜靜地坐在門口,等著媽媽回家吃飯。我悄悄來到她身邊,和她一起等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媽還是沒回來。小女孩很著急。他站起來,帶著焦慮的表情看著媽媽回家的路。我等不及媽媽了。天黑了,雨越下越大。小女孩終于決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去找媽媽。于是我悄悄跟著她。走著走著,終于看到媽媽醒著躺在路邊。小女孩俯下身,用力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沒有回答。她覺得媽媽累了,睡著了,就把頭放在膝蓋上,讓自己睡得更舒服。但是后來她發現她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意識到媽媽可能已經永遠離開她了。她感到非常害怕。她緊緊地握著媽媽的手,使勁搖著,才發現媽媽手里緊緊拽著一塊年糕。小女孩絕望地哭了,但發不出聲音。雨一直下,小女孩不知道哭了多久。小女孩知道媽媽再也不會回來了,現在只剩下她一個人。她看著媽媽睜著的眼睛,突然意識到媽媽不信任她!小女孩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告訴媽媽,她會好好活著,放心的讓她走。小女孩跪在媽媽身邊,用自己的手語寫出了這段動人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謝你陪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我會珍惜花開的時候…
是的!當我們因為學習受到父親嚴厲懲罰的時候,當我們吃完早飯準備去上學的時候,母親總是在我們身后不停地嘮叨:路上小心,上課認真聽講。在我們看來,這些不過是廢話。我們可能會厭煩甚至討厭他們。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他們在生活中為我們努力;在學習上,他們總是教我們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在生活中,他們警告我們要信守諾言,不要忘恩負義。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我們卻總是和他們鬧矛盾,不理解他們對我們的那種比天還高,比海還深的深愛。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自然。
“吃”我被媽媽的叫聲驚醒。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真誠的感謝!多么值得學習!去感恩吧!讓每個人都把一顆感恩的心埋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動去培養。讓感恩的心和你我一起成長!
高考作文如何篇5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
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著胸膛。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關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后,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么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高考作文如何篇6
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年前,我們祖先的辛勤勞動創造了無數個如今的奇跡與輝煌。回溯歷史,看那綿延萬里的長城,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故宮紫禁城,具有重要航運價值的京杭大運河,保留著眾多佛教文化的敦煌莫高窟……再看近代中國飛躍的科技與技術:武漢長江大橋,兩彈一星的成功研發,雜交水稻的誕生……到如今中國在各類領域上所獲得的成就,無一不是靠許多人的勞動而得之。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在我看來,要想有所成就與收獲,想要獲得自己想要的事物,就必須用勞動來奠定基礎。勞動,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沒有勞動,何來我們如今的生活條件?而恰恰是因為勞動,現如今人們創造出了人工智能去接替人類進行工作,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便捷,減輕了工作上的負擔,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放松自己,不必再像以往那樣辛苦的勞動。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勞動”這個詞語不再那么重要。勞動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了更美好的環境和條件,可我們不能擺出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給自己灌輸一種“勞動交給別人做”甚至是“勞動交給人工智能就好了,我為什么要自己費力氣”的想法。現在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等是重點研究對象,但研究這些,需要的是大批人才和財力。如今的勞動不僅僅是指體力勞動,更是指腦力勞動。在這樣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更不能懈怠與懶惰,未來的世界需要我們愈加努力地去為新領域作出貢獻。“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礎”,勞動能激發出創造力,勞動和創造永遠是人類生命的主題,不勞動,就不會有創造,更不用說在世界科技角逐中會有什么名次了。
倘若人類高度依賴高科技產物,從而一步步變得懶惰、不去思考,只會享受的話,那么科技技術又怎會有突破呢?相反,倒是我們人類丟掉了代代相傳的勞動精神,自己的文明在退步,這不是在自取滅亡嗎?
我們身為一位學生,或許不能成就一件大事,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勞動做起不是么?做一份家務,養成辛勤勞動的好習慣;認真對待學習,培養動腦能力,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要同樣注重。
勞動,是生命之本,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勞動是我們獲得幸福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高考作文如何篇7
今年的3.15晚會讓某酸菜企業折戟沉沙,諸多方便面品牌受其牽連,銷售下滑。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象方便面直接宣布: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同時它還亮出了全年30次質量抽檢100%合格的數據,白象這一原本不太火的品牌迅速火爆出圈。
事實上,在北京冬殘奧會期間,白象就曾沖上過一次熱搜。
作為冬殘奧會的面食供應商,白象公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大家發現,在該公司的員工當中,殘疾人竟然占到三分之一。
在白象,大家把殘疾人員工稱為“自強員工”,讓他們與正常人同工同酬,平等享受一切福利待遇。
為了方便“自強員工”,白象還花錢改造生產線,設置無障礙通道,讓他們干得舒適,干得有尊嚴。
這些事實被媒體挖掘出來以后,大家都被企業的愛心感動,隨之引發了一波白象方便面的“野性消費”。
而在此之前,白象這個品牌其實不算響亮,許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還有這種方便面。
其實白象當年也曾輝煌過,在大約二十年前,白象曾被稱為國內初代方便面霸主。
后來,康師傅、統一、今麥郎三家巨頭陸續被日本企業參股,而白象,自始至終不肯讓日本企業滲入半分。
白象的掌舵人姚忠良是位退伍軍人,他內心熱血未涼,在他看來,飯碗還是端在自己手中保險。
白象因此受到日系品牌合力擠壓,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2020年,白象方便面的市場份額已經低于7%。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被人逼到墻角的企業,在武漢遭遇新冠疫情的時候,第一時間捐出了500萬。
在去年河南洪水時,又悄悄捐了500萬元,還不惜搬空自家庫房,把方便面送到了救災一線。
更為可貴的是,公司做出這一切,純粹是出于一種責任和擔當,而不是為了炒作和營銷。
在河南洪災期間,白象公司內部下發文件:
“不得為了宣傳去救災,救助了也不一定要宣傳。涉及到總裁捐贈及到一線救災的文字、照片,均不得對外宣傳。”
為什么我們一直說要支持國貨,就是因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只有自己人才會真心誠意地幫自己人。
姚忠良曾經說過:“哪怕銷售少一點,利潤低一點,也沒有關系,要堅持做正確的事,充分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才能獲得企業應有的利益。天道酬勤,商道酬信!”
而今,在默默堅持多年之后,他的這種經營理念終于聽到了回響。
素材入文示范:
角度一:民族自強、國貨之光
2022年315晚會曝光了“土坑酸菜”,普遍由日企參股的方便面行業深受影響,唯獨民族品牌“白象”憑著過硬的質量火爆出圈。為了幫助殘疾人就業,白象公司的員工當中,殘疾人占到了三分之一。(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在疫情、洪水等災難爆發時,白象公司屢屢傾囊相助,不遺余力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白象的信譽和擔當,讓我們看到了國貨之光。這樣的光能照進每個中國人的內心,帶給我們溫暖和力量。當白象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當國貨之光越聚越亮,我們民族的強盛就無人能夠阻擋。
角度二:責任擔當
被稱為“國貨之光”的白象方便面,雖然市場占比不大,卻在每一次災難來臨之時,主動捐款捐物,為了幫助殘疾人就業,它的員工當中殘疾人竟然占到三分之一。白象的這份責任與擔當,贏得了全社會的敬重,大家發起“野性消費”對它進行支持。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能否贏得別人的尊重,不在于他的地位高低和財富多寡,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造福了他人。我們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必須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高考作文如何篇8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經,在鄉下,談閑幾乎是最重要的休閑方式。春天,望著窗外萌發的新綠,大家談閑。夏天,勞作的間隙,守著樹蔭,在田間地頭隨意坐著,大家談閑。秋天,坐在屋檐下,望著收割后的土地,大家談閑。冬天,幾個人圍著火爐,在家吃著爆米花,喝著茶,大家談閑。我們就這樣在一起談閑。
然而,如今,我們都匆匆忙忙。
對于這則材料,你有何感受、聯想和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思路點撥
這則材料運用大部分文字回顧鄉下曾經擁有的“談閑”,這里的“談閑”可以理解為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而材料的最后則使用一個轉折性的詞“然而”,提到了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顯然這種生活方式是與過去人們閑適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也是讓人反思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可從“曾經”和“如今”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立意。
從“曾經”的角度:曾經,一年四季,大家無論是勞作還是休息的時刻都在一起談閑,在談閑中欣賞自然風景,感受著生活的美好,增加了人與人的情感,因此,回首往事,感受美好,享受生活,體味人間真情。
從“如今”的角度:大家珍惜當下,感受到生活的快節奏,但是在忙忙碌碌的同時,我們似乎又缺少了什么,缺少的其實就是材料中大部分篇幅敘述的“談閑”,因此,我們在爭分奪秒的同時,也應該學會反思,適當放慢腳步,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看看身邊的風景,體味人間真情,回味一下曾經的過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味肯定如今的生活方式,這與材料的本意是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