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春考作題目
2023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題
有人說,所有重要的東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過了。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本次寫作題仍采用考生熟悉的樣式,試題指向明確,有較大的開放度,考生可對題中的觀點或認同,或反對,或辨證思考,調動已有的學習積累,結合生活經驗,開掘其豐富內涵和多維指向。
題中“重要的東西”可以是有關世界認知的基本問題,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交流中的常見話題,對其內涵的界定是文章展開的必要起點。考生可以從物質性與精神性、實在性與虛擬性等角度對“重要的東西”進行分類,確定個性化、多樣化的標準,形成獨特的思考。“所有”一詞強調了范圍,隱含著考查考生思維的全面性、縝密性的要求。由此,考生對生活問題關注的深度,以及個人價值取向的思考得到比較全面的反映。
題中“在很早以前就提到過了”引導考生回溯歷史,在重訪中探索,更好地傳承與理解文化積淀。“很早以前”引導考生思考當下所認同的“重要的東西”在歷史上是否被提及,是否同樣重要,是否采用一貫的標準。“很早以前”在時間的界定上有一定的開放度,考生可以結合人類發展的大背景進一步明確。那些“重要的東西”即使已被提到,它們的價值也許仍有進一步揭示的空間,還可以面向未來,進一步展望這些“重要的東西”又將何去何從。以上論題的展開過程,是考生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
本次寫作題保持了上海卷一貫的思辨特色,引領考生在寫作中獲得精神成長。題目充分考慮考生的適應性,貼近中學教學實際,體現“學教考一致”的評價理念,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有利于語文學科“雙新”改革的穩步推進。
2018年至2022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題
2022年上海春考作文題:
園林是自然山水的濃縮,縮寫讀物是原著的濃縮,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濃縮......人們傾向于認為“濃縮的就是精華”,對這一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21年上海春考作文題:
有人說,你怎么做,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有人覺得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上海春考作文題:
有人說,沒有事實的看法是空洞的,沒有看法的事實是無力的。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想法。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春考作文題:
“在陽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陽光的能力。”這句意蘊豐富的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請就此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春考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們往往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樣,它還是怎樣,世界自有其原則。
如何學好高中語文
首先大量的閱讀是少不了的,當代小說、名家散文和經典名著都少不了,語文這東西需要大量積累,得日復一日地接觸,所以堅持閱讀是很重要噠。
文言文的話建議先把課內的弄懂,高中初中的都復習一遍,重點虛實詞重點記憶。我有時候覺得理科生可能比較喜歡分析句子結構啦,關心這是什么特殊句式。如果是,我一定要說一句,其實有些時候不需要考慮這么多,你只需要一個翻譯。所以建議在學文言文之前先自己看一遍,試著自己翻譯,至少知道文章大概講了什么。
作文是需要對生活的思考的,題做累了不妨出去走一走,或者聽聽新聞,感受生活,想得多了文章自然不會差。
語文還是挺需要靈氣的,答題格式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在語文中,理解才是王道。多閱讀,多思考,現代文、現代詩的理解自然會深入,只要你持之以恒,就能提高。
高中為什么語文越學越差
一、方法的不適應性
小學是只要課堂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就可以了,至于閱讀及技巧性訓練則鮮有涉及,考試很少有所考查,所以難以體現在語文成績上。 而到了初中、高中,隨著科目增多,倘若孩子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學習,成績怎能不下降?
二、難度的增加
小學難度一般,主要以識記、理解和表達應用為主,到了初中、高中,則著重考查學生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和探究能力。
初一、初二和初三的難度有所不同;高一、高二和高三的難度也不同;稍不留神,就會掉隊。
三、文學素養的不足性
如果你從小就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到了初中、高中后,隨著語文考試閱讀和作文分值的提高,你的缺點被越放越大,成績也就越來越差。
四、閱卷的嚴謹性提升
小學作文,考慮到總分不高,所扣分值也不多,故而有一種假象,讀書和不讀書的孩子,認真學習和不認真學習的孩子,作文分值相差不大,所以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到了初中,作文分值提高到60分,江蘇高考作文70分,學生之間作文分值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五、掌握不了語文答題真諦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尤其是現代文閱讀,需要掌握一定答題技巧的,需要具備命題者思維和反命題思維,需要具備邏輯性、嚴密性、人文性、歷史性、哲學性、文學性等。
為什么語文越學越差語文應該怎么學
多讀書。就是朗讀,捂住耳朵讀。讀的書越多,我們在考試發揮的時候才會思如泉涌,無論是對于名句的填空還是寫作文都是有很大幫助的。一位高三的學長,在上高三的時候,為了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就想到了一種方法,那就是晚上的課間讀道德經,盡管未能背下來,但是在高考的時候寫作文,里面的名句直接就從自己腦海里蹦出來了。其實這就是朗讀的力量,這也是一種積累。
多抄。就是我們在平時做題的時候,對完答案之后,一定不要偷懶,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閱讀題都可以將其正確的答案在空白處再抄寫一遍,我們這么做不是為了應付什么,也不是為了好看,我們抄一遍會更有助于我們對這道題的認知,對于語文來說,這種抄也是一種積累,甚至可以說是對于答案的模仿。有人覺得抄會浪費時間的,學習語文不需要用這么長的時間,其實語文的學習是放長線釣大魚,到了緊要關頭再去學就不太來得及了。當然也不要因為一味地抄而耽誤了其它學科。
多記。語文要記要背的東西很多,比如大段的文言文,比如生字詞,比如古詩句等等。這些東西要記就需要時間,要想扎實的記住,那就需要經常的背經常的復習。那么怎樣能夠扎實的記住這些東西呢?我們可以將遇到的生僻的字詞寫在桌子上,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兩眼,當我們看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關于背誦,一定要經常的復習,背過的東西一定要熟記在自己腦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