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
兩位航天員中,外界比較陌生的是陳冬。他出生于1978年,2010年5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
在人們印象里,航天員都挺嚴肅,不茍言笑,可陳冬卻是非常幽默。有人夸他帥,說中國選航天員也要看顏值,結果陳冬說,像我這樣的都來了,還能有顏值要求?
老實說,陳冬這樣講真是謙虛了,據說他被公認為是航天員里第一帥,而且在小時候,他還被父母當女孩兒養過,留下了好多萌萌噠的女裝照“黑歷史”……
陳冬出生在河南洛陽,從小在工廠長大,調皮搗蛋的事沒少干,是公認的“孩子王”。高中畢業那年,他參加了飛行員招考體檢,沒想到一舉通過,最后順利成了一名空軍飛行員。
最開始,他飛的是強擊機,每天都想著能飛得再高一點。25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到了楊利偉首次“飛天”,頓時燃起了一個夢想:我也想到太空去看看。
不過在當時,這個夢想還十分縹緲。陳冬只是一個飛行新手,每天要面對的是嚴格的訓練和繁重的任務。這一晃,就過了十來年。
在這期間,他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成為空軍一級飛行員,當上了飛行大隊大隊長。但最終能被選上當航天員,還要感謝機緣巧合。本來,陳冬因為參加演習,錯過了招收第二批航天員的體檢。但因為他所在的區域體檢淘汰率比較高,他和參加演習的戰友又獲得了一次機會。結果,他還真通過了體檢。
更讓他激動的是,在面試時,他的考官竟然是楊利偉,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最終,陳冬被自己的偶像親手帶進了航天員的團隊。
在航天城與世隔絕的6年,對陳冬來說,一開始“很煎熬”。一方面,航天員的`訓練號稱“魔鬼訓練”,包括超重耐力訓練、低壓缺氧訓練、隔絕訓練、過載曲線體驗、跳傘訓練、血液重新分配訓練、野外生存訓練等共計8大類58個小項。
另一方面,航天員還得坐在教室里拼命學習,掌握一大堆相關領域科學知識。不過陳冬不愧為從小就是學霸,從初選到定選,他在同批航天員中成績都是第一。一次考試,一道題有兩個填空,他不光全都填對了,還在后面加了個括號,把其他也都寫上了……
航天員同行中,對陳冬最多的評價,就是沉著冷靜,而且做事特別有條理。這次他被選中執行航天任務,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陳冬對這次任務的描述也是相當幽默接地氣。按照任務描述,他的工作是協助指令長景海鵬,負責“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的維護、消耗品管理、維護維修、在軌實/試驗等。但被他一說,就成了“既是工程師,又是修理工;既是保潔員,又是農民”……
即將踏上征程,陳冬最掛念的是他那一對雙胞胎寶貝兒子。平時,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兩個5歲的孩子,只能在有空閑時,給他們講《鐵臂阿童木》的故事,對他們說,爸爸會像故事里那樣,一不小心就飛上天了。
這次臨行前,他又告訴孩子說,“這次爸爸出趟遠門,你們有時間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比較亮的星星,說不定爸爸在那里,跟爸爸打個招呼……”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2)
陳冬生在河南洛陽,從小在工廠里長大的陳冬,在子弟學校里從來都是“孩子王”。
陳冬三年級的,來得“特別的糟”——他惹事了,用他的話說,“特別不靠譜”。學校給全校老師發點菜,菜全堆在小操場上。放學后,陳冬領著一幫小伙伴在菜堆上又打又鬧,把菜踩得稀巴爛。
“這下闖禍了!”陳冬越想越害怕。但讓他意外的是,班主任楊老師并沒有批評他,而是溫和地對他說,“老師知道你是無意的,但這樣一來老師吃的菜就都沒有了,以后干什么一定要多為別人想一想。”最終,楊老師把所有的責任都承擔了下來。
“從那以后,我一心想好好表現,讓老師高興。” 一心好好表現的陳冬很快被選為班長。此后,初中、高中……他一直是班長。這么多年,陳冬無比感激楊老師。他從老師身上感受到的那份寬容和擔當,不斷給予他成長的力量。
1997年,陳冬以優異成績被長春飛行學院錄取。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3)
陳冬于2010年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在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陳冬與航天員景海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在軌工作33天也創造了當時中國航天員單次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是陳冬第二次飛天,并首次擔任飛行乘組指令長。
截至目前,陳冬與航天員劉洋、蔡旭哲已在軌忙碌了170多天。其間,“交會對接”“分離撤離”“轉位任務”等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轉換頻繁,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送別天舟三號、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迎來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現場”參與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完成三次出艙任務,進行太空授課,首次在太空過國慶和中秋等。
如今,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已經在發射塔架就位,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蓄勢待發,在浩瀚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正在進行任務準備,等待新乘組的到來。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4)
2022年6月4日,萬眾矚目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西北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正式亮相。
他們是二度飛天的指令長陳冬、再叩蒼穹的劉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根據計劃,他們將于6月5日10時44分搭乘神舟飛船開啟飛向太空的航程。
這是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也是首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員組成的飛天英雄集體遠征。
逐夢浩瀚蒼穹,真心飛天英雄。
自2003年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開始,我國的每一次載人飛行都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這一次,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仍將會繼續譜寫飛天壯舉,創造飛天奇跡。
↑這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將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擔任指令長。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5)
中學階段,陳冬成績優異,也是體育達人,曾多次獲獎。
陳冬于1978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陳樹林是中鋁銅業洛陽公司(原洛陽銅加工廠)的退休職工,哥哥比他大4歲,目前在廣東當醫生。
在陳樹林眼里,愛運動、愛學習是陳冬兒時最大的特點。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次子從小就是同學們中間的“學生頭子”,廠里的同齡人都愿意找陳冬玩。
“我二兒子從小就讓我放心,他上的是我們廠里的子弟學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陳樹林說,小時候的陳冬最愛打籃球、游泳,做完功課就喜歡搞體育運動。雖然說愛學習、也愛玩,但陳樹林從未干預過兒子,甚至鼓勵兒子,要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未來。
1997年,陳冬從洛陽銅加工廠中學(現在是洛陽市第22中學)畢業,初高中連讀。至今姚志強還記得當年選班長的情景,“那時候我不了解剛入學的這幫孩子,就讓大家投票選班長,陳冬高票當選,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學同學,大家都對他非常支持。”
陳冬這個班長,一當就是6年,“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時,他就代表我,他說的話、做的事,同學們都非常信服。”姚志強說,少年時代的陳冬十分穩重低調,話不多,但是說一不二;是班上的體育達人,學校開運動會時,長跑、短跑、鉛球等項目,只要他上場,絕對能拿下名次;他還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后衛,高三時代表學校出戰洛陽市高中足球聯賽,拿下了第三名。不僅如此,陳冬學習成績也很好,“在全市的數學競賽上拿過二等獎,分數考上重點大學完全沒有問題。”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6)
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陳樹林的“軍人情結”影響陳家兩代人,他告訴記者,在他上中學和參加工作后,他曾兩次報名參軍,但都因為體檢問題,沒有去成。“我從小跟兒子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起看三大戰役的電影,看《上甘嶺》《地道戰》,這些經歷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他。”陳樹林說。
沒有出乎父親的意料,上高中的陳冬一次跟父親說起自己的志愿,高考就要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
說起陳冬的高考,陳樹林跟新京報記者說起了招生體檢時的一個插曲,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1996年11月,軍隊院校招收飛行員的工作進行前期體檢階段。“孩子告訴我要體檢,我知道招飛的體檢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軍隊,我也是抱著讓他試試的態度。”陳樹林說。
當年的第一次體檢過關后,第二年3月,陳冬又參加了在鄭州舉行的第二次體檢。兩次體檢都過關后,陳樹林對陳冬當飛行員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1997年6月,他陪兒子到濟南參加了第三次體檢。
“當時他出來就跟我說,視力可能有點下降。我安慰他,沒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陳樹林一邊安慰兒子,一邊自己心里緊張起來。
由于陳冬在學校學習好,又擔任學生干部,校領導對陳冬的高考錄取也十分關心。當年8月,陳冬以620多分的優異成績遠遠超過了一本分數線。招生組來了后,校長和陳冬的父親見到了長春飛行學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招生的同志說,我們從沒看到報考我們學校高考這么高分的學生。”陳樹林說,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體檢的報告。由于體檢由兩位醫生簽字,視力檢查表上一位醫生的結論是1.0,另一位醫生的結論是0.9,最終為了保險起見,給陳冬的體檢報告的結論為:視力0.9,這與合格的體檢視力標準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說肯定是高考復習強度大影響了視力,這也是暫時的。最后沒有因為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陳樹林說。
2022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作文素材(篇7)
陳冬的航天之路,是從藍天開始的。坐落于長春東南湖大路的空軍航空大學,也就是曾經的長春飛行學院,1997年,陳冬以優異成績考入這里。
昨天,聽說陳冬成為了神十一飛行乘組航天員,同樣從空軍航空大學走出來的飛行員們熱血沸騰。陳冬的一位師弟告訴新京報記者,陳冬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如今又成為航天員,穿過藍天,飛向更寬廣的宇宙,他的經歷稱得上傳奇,“母校的英模榜,又多了一位航天英雄。”
“成為飛行員已是萬里挑一,而成為航天員,何止是萬里挑一。”一名同樣畢業于空軍航空大學的'飛行員說,大學時代的他們,他們需要完成近百門課程,不僅要學習高數、物理、大學英語、軍事理論等基礎課程,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為了訓練平衡能力,每個人都要學輪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為保證跳傘落地,還要練習蛙泳,要連續游400米才達到優秀。”
包括陳冬在內,飛行學員們在成為飛行員之前,都經歷了超乎尋常的磨練,力量和體能訓練是日常必備。“引體向上、臂屈伸,都要連做20個以上;跑步也是每天必須,1萬米的奔跑都是家常便飯。”這位飛行員說,為了訓練抗眩暈能力,飛行學員們還要經常練習旋梯和固定滾輪,在大學期間必須完成兩次800米高空跳傘,以及心理對戰、野外生存等多種訓練。
“體能、航理、飛行,要成為飛行員,這三項缺一不可,飛行學員的淘汰率能達到七成以上。”陳冬的一名師弟說,他了解到,師兄陳冬當年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真誠,十分為同學們著想,“他不僅體能訓練拔尖,而且理論知識也相當扎實,當年是一名‘學霸’。”他說,師兄陳冬以驕人的成績畢業,順利成為了飛行員。
上軍校期間,陳冬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二年級的春節。后來因為學院的規定,沒有回家。陳樹林告訴記者,他經常與兒子通信,問兒子錢夠不夠花,每次兒子的回信都是讓父母放心,自己很好,沒有什么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