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3年高三一模地理試卷
高中地理復習方法是什么
一、讀圖、析圖法
圖是地理學習中的關鍵,地理復習中的圖包括各種地圖、等值線圖、剖面圖、統計圖表、系統聯系圖、綜合景觀圖、原理示意圖、地理模式圖、地理漫畫等等,在這里重點談一下地圖的分析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一語言,在某種意義上說,其重要性要勝過文字的描述。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地理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抓住了地圖的閱讀、理解、分析和應用,就抓住了地理復習的關鍵。
(一)養成讀圖、析圖、用圖的習慣
在復習中,凡是能夠在圖上找到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如:地形、氣候、河流、物產、城市規劃、工業區布局等等),都應該通過對地圖的分析來掌握,并把相應的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變記文字為記圖,把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形象的圖形。使記憶更牢固、更持久。
(二)掌握地圖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時,首先要分析這個地理事物是點狀、線狀還是面狀。如果是點狀的地理事物,我們就著重從它的歸屬來分析,如一個工業城市是一個點狀的地理事物,在復習時,我們可以分析它屬于哪個國家、哪個大的工業區或工業帶、哪些交通線的交匯處、哪個地形區、氣候區、布局模式等等,從歸屬的角度來分析它;如果是線狀的地理事物,我們側重分析它做為邊界的特征及意義,它具有界定地理事物的功能,如太行山是山西省、河北省兩省的分界、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秦嶺-淮河界線更是典型:溫度帶、干濕區、南北方、水旱地等等,還可以從延伸的角度來進行知識點間的聯系,如:某鐵路線上有哪幾個特大城市、工業區、地形區、氣候的干濕區等等;如果是面狀的地理事物,主要從相鄰或包含關系考查其相互關系。這樣,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層層分析、點點聯系,就能迅速形成心中地圖,鞏固相應知識。
(三)抓住特征,層層深入地剖析地圖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和其他地理事物都有相互的位置關系,如相鄰關系、包含關系、重疊關系等,在識記地理事物時,注重分析該事物與周圍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分析待掌握知識點所在地區的地圖特征及其與這些特征的聯系,用形象而簡明的特征符號,將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使該知識點與這些特征結合為一個整體,可以降低識記難度、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形象思維和聯想能力的發展。
如在復習世界地理中的北美洲五大湖群分布知識時,應注意到五大湖群分布在美國與加拿大之間,且總體上呈漢字的“入”字排列。其中,一撇為密歇根湖,且完全屬于美國,一捺為其余的四個湖泊-蘇必利爾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且這一捺同時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線。這樣,在同學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形知識系統,將知識要點圖形化,促進了知識在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和創新思維的鍛煉。
高中提高地理成績的竅門
熟悉課本
學好地理最主要的就是要熟悉課本,地理當中有很多的知識都是和書本有關的,有很多的同學在學習地理的時候,不太注重地理課本,指向去做題,這樣是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只有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去提高自己的成績。
熟悉地圖
地圖貫穿地理整個知識點,地理當中的大部分題都是和地圖相關的,我們在學習地理的時候,有很多的老師就說,只要你把地圖掌握清楚明白,你的地理分數已經在70分以上了,由此可見底地圖的重要性,我們要想學好地理,必須有固定的時間去學習地圖。
高三地理怎么備考
復習要狠抓基礎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考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輪復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高考強調在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考生現階段復習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在課堂上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課后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考生地理學得不太好,這一輪復習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最佳時機。藉通過全面復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緊抓考綱
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依據《考試說明》全面復習。《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規范高考復習和備考的依據,可明確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認真學習鉆研《考試說明》,認真研究近年高考試題,是搞好綜合備考的重要一環。
緊扣圖表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系政治、歷史。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復習時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復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
高三地理二輪復習方法
1、立足學科基礎,進行知識重組、突出重點
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因此二輪復習中在以基礎知識為本,在此基礎上,狠抓重點知識的復習。教學中對重點知識要進行系統整理,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系,以干帶支,在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識網絡。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觀點,熟悉世界地理區域,探討中國發展問題,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二輪復習中,不應再遵循課本知識體系的順序,而要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形成有助于解決問題的“有用”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相應的專題類型,打破知識和技能固有結構的壁壘,但專題設計要精小,千萬不要搞大了,內容多了學生嚼不爛。這樣,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重視區域地理,強化地圖、突出地理圖表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是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因此以區域為基本地理單元進行研究是地理學的基本方法和特點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區、地形區、流域、氣侯區、自然帶、工業區、農業區、主要國家;中國的自然區、經濟區、國土整治和開發的重點區域等都是主要的區域。要弄清各區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點,掌握區域空間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征等。并結合熱點地區重點了解部分區域。
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近年的地理高考試卷,幾乎每一道試題都涉及讀圖、讀表、讀資料等,可以說無圖不成地理題。但是在復習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重“文”輕“圖”,對文字知識機械記憶的多,對地理圖表記憶、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學生的復習過程就是背書、記答案的過程。其實,理解地圖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圖就抓住了核心。二輪復習中要以圖為綱,除設置地圖專題外,在其它專題的復習中,均要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配套的各種區域圖、原理圖、數據圖等多種類型的地圖,并在練習中盡量多設計有圖的試題,使學生習慣看圖、識圖、學會解圖,乃至繪圖,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不斷提高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3、做到精選、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教師在明確學情和考情的前提下,備課時做到目標要精準,內容要精要,過程要精實,選題要精當,全方位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這是二輪復習的關鍵。具體做法就是在課前的準備必須充分,盡可能使課堂的有用信息量增大。課堂復習過程要有針對性,除重點、難點外,還要注意結合典型案例的分析,注重知識的聯系和遷移,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如區域空間判斷法、區域特征分析法、氣候類型分析法、日照圖的分析模式、等值線圖分析模式、統計圖表分析模式等。使知識性、趣味性和直觀性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能力。
二輪復習中,課堂上還要堅持講練結合的原則。講的過程中要結合練,同樣對練習的選擇教師要進行精選不能成套的使用一份題,學會取舍,必要時“剪刀加漿糊、復制加粘貼”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著重指導培養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并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