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卷高考地理真題試卷
2022年高考地理(浙江卷)答案
1-5:BBDBB
6-10:ABAAB
11-15:DCACC
16-20:DCADC
21-25:DABCA
26、(1)泰國 境內河網密集,平原面積大。
(2)增加 主要是單產提高,部分國家播種面積增加。
(3)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增加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嚴格保護耕地,控制非農占用;加大技術投入,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27、(1)位于西北(北) 日數自西北向東南遞減
(2)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溫上升快,風速較大,蒸發旺盛。
(3)水資源短缺,易造成浪費;產生濕澇,不利小麥生長;受災時間短,災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產生土壤鹽堿化。
28、(1)里海東北沿岸 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徑流缺乏;地下水鹽分高。
(2)礦產品體積、重量大,附加值低;內陸國,無海運;距離短,陸路運輸成本較低。
(3)重工業為主;屬資金密集型,勞動力需求量較少;采礦業占比大,礦區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發展。
29、?(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
一、氣壓帶性質和風帶風向與氣候特點
低氣壓帶負極地低氣壓帶為氣流上升區,降水多;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為氣流下沉區,降水少;極地東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性質干燥;西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性質濕潤。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東岸降水則較多;受單一氣壓帶、風帶的影響,氣候季節差異小;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氣候季節差異大。
二、影響地面輻射的因素及熱力環流原理
1、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第一,緯度因素。緯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陽高度不同,第二,下墊面因素。下墊面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也不同。第三,氣象因素。大氣狀況不同,影響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
2、熱力環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形成過程。地面間冷熱不均,導致空氣的上升或下沉,再間接導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變化,從而引發大氣中的水平運動。
三、水循環的主要類型、主要環節、地理意義
1、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它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和重力能。水循環的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和海上內循環3種主要環節有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而徑流分為地表和地下徑流。
2、水循環的意義,第1個是是聯系四大圈層在他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第二是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第三更新陸地水資源。
3、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是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高考答題技巧有什么
分析選項本身敘述的正確性
對選項敘述的正確性判斷是做好選擇題的核心任務。
選項敘述錯誤常有以下幾種情況:誤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長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絕對化,如“迎風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風坡”。
前后矛盾,如“衛星在大氣層中高速運轉能較好地散熱”。
概念混淆,如“海嶺海溝等構造帶將地殼分為六大板塊”。
表述錯誤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太陽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行星際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
以偏概全,以點代面,舉例不當,如“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
高考地理復習注意事項
1、圖像聯系
把地理教材中的圖像,按照某些聯系結合起來復習,效果會很好。比如氣候類型圖、洋流分布圖和自然帶分布圖的結合;美國的氣候類型圖和農業帶圖的結合;中國三大階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和中國的自然分區圖的結合;大陸東、西岸的氣候、洋流、風向對比等,有利于整體把握地理分布知識。
2、時間聯系
把握時間變化,是地理最后綜合復習的又一線索。例如: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氣溫較高———各氣壓帶分風帶位置北移———東亞、南亞盛行夏季風;再如把平時練習當中有關季節的描述加以整理,像地球公轉速度比較慢、尼羅河水位大漲代表北半球的夏季等等,以此類推,專門總結,集中記憶。
溫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試卷真題,可下載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眾號【得道AI填報】,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高考真題】即可免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