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及答案
2017高考政治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一、選擇題
1.(江蘇蘇北四市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聯考)建國60年來,得益于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革,中國人傳統思想中的“臣民意識” 逐漸地開始向“公民意識”轉化。這表明( )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④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江蘇蘇州高三調研) “60周年”、“大閱兵”、“索馬里護航”、“躲貓貓”、“跨省追捕”等熱點詞語在互聯網上頻頻出現,這些詞語與網絡揭示的各種現實事件密切 相關。這說明(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互聯網有自己的價值標準 D.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3.(江蘇鹽城第二次調研)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這說明( )
A.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4.(江蘇蘇北四市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聯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而強有力的體制機制支撐。這表明( )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改革是生產力的自我完善
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D.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5.(江蘇徐州高三第一次調研)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鮮明提出“反對黨八股”,提倡要講群眾聽得懂的話。2009年,“群眾語言”在中國政壇再度流行。這表明( )
A.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
B.黨和政府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C.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D.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6.(江蘇徐州高三第一次調研)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的信仰是:“看準國家需要什么,然后盡力去做。”“上得山丘好,歡樂含苦辛。請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是其在科學探索道路上永不停歇的真實寫照。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 )
①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②要有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③離不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④取決于個人素質的高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江蘇海安中學、南外、金陵三校調研測試)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千年古縣貴州遵義縣傳唱出這樣的山歌:“庭院花草吐芬芳,水泥道路進村莊。一池三改環境變,沼氣一扭飯菜香。特色種養收益好,黔北民居亮堂堂。”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社會意識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 B.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C.應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 D.上層建筑能直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8.(江蘇海安中學、南外、金陵三校調研測試)電視劇《蝸居》引起了眾多關于女性價值觀的探討。“傍大款是靠本身賺錢”、“寧嫁黃世仁,不嫁80后”……這些在過去會被人不恥甚至唾罵的觀點正悄然在女大學生中興起。這說明( )
A.價值判斷對人生選擇有導向作用 B.價值判斷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C.價值觀對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 D.價值選擇具有歷史性和階級性
9.(江蘇鎮江高三模擬)在今年兩會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談到如何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時,溫家寶以《離騷》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明志。這句話表明( )
A.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B.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10.(江蘇蘇錫常鎮教學情況調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這說明 ( )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1.(江蘇鎮江高三模擬)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有望改變人們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這說明了 ( )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C.社會意識在一定條件下決定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12.(江蘇鹽城第一次調研)為搶救兩名落水少年,長江大學的陳及時等3名同學不幸犧牲。教育部追授他們“全國舍己救人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稱號。這說明( )
A.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B.人生價值是通過榮譽體現出來的
C.在特殊的環境中,才能實現的人生價值
D.得到社會的承認,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13.(江蘇鎮江高三第一次調研)
1955~1978年 經營管理高度集中,勞動形式“大呼隆”,分配方式“大鍋飯”
1979~1992年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3~2007年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2008年至今 鼓勵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上圖所示為1955年以來,我國農村堅持土地公有的基礎上主要經營管理方式的變化。這體現了( )
①經濟基礎一定要適應上層建筑的狀況 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④改革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唯一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江蘇南京高三二模)下列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屬于非對抗性矛盾
B.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始終
C.只能通過社會主義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決
D.需要通過階級斗爭方式解決
15.(江蘇無錫高三質量調研)每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13位來自唐山的農民,在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華南地區時,他們大年初二上午趕到湖南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成為湖南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支編外“搬運隊”;5月12日,在得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他們又幾經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13位農民被評為"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 )
①說明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反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摒棄個人的利益和需要
③表明價值判斷和選擇因時間、地點條件而變化
④體現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7高考政治歷史唯物主義二、非選擇題
1. (江蘇鎮江高三模擬)國務院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出的“民意對于中國政府對外政策有多大影響力”這一問題時,溫表示,“我們國家的發展不僅是要搞好經濟建設,而且要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這三者不可偏廢。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其根本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
(1)請簡要分析“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的政治學依據。
(2)為什么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這一理念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
2.(江蘇鎮江高三第一次調研)2009年12月30日,江蘇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出臺,有效地推進了新農保的試點工作。新農保試點的啟動,使沿襲幾千年的農民“養兒防老”的傳統,將逐漸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農保制度所取代。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繼實現農民“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之后,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著力解決農民“老有所養”問題的又一重大惠農舉措。
(1)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試分析新農保試點工作啟動的必要性。
(2)請結合《政治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江蘇省應如何做好新農保試點工作?
2017高考政治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答案
一、選擇題
1、D
2、A
3、D
4、D
5、B
6、C
7、B
8、A
9、A
10、B
11、B
12、A
13、D
14、D
15、C
二、非選擇題
1.(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維護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政府應正確履行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實現公平正義是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各項合法權利都要受到法律的保護。
(2)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維護公平正義的內在統一,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持久動力,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著眼維護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1)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矛盾突出,農村養老問題逐漸顯現,新農保的實施是解決我國農民的“老有所養”問題的必然選擇。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新農保的實施尊重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
③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新農保的實施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必要選擇。
(2)①堅持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②各級政府必須切實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
③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作出最佳的選擇。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政治歷史唯物主義必背知識點
2.2017高考政治試題帶答案
3.2017金考卷高二政治試卷含答案
4.2017高中哲學政治試題及答案
5.高中政治2017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