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學測試題及答案(2)
高考政治哲學測試題答案:
1.解析:“屬相相沖”是用虛構的主觀聯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實聯系,否定了事物聯系的客觀性。
答案:C
2.解析:巨額的外匯儲備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這堅持了一分為二的觀點,要注意的是,B項不能直接在材料中體現出來,選C。
答案:C
3.解析:③項觀點否認了聯系的有條件性,④項觀點也是錯誤的,①②的觀點符合矛盾的觀點,選A。
答案:A
4.解析:我黨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堅持了矛盾觀點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四項都對,選D。
答案:D
5.解析:適時調整了經濟和外貿政策體現了矛盾特殊性原理,選A。材料沒有體現出矛盾的普遍性和主要矛盾的內容,B、D項不能選。C項是錯誤的,應該是在矛盾普遍性指導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材料的話直接表明了“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
8.解析:材料直接體現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答案:D
9.答案:A
10.解析:材料直接體現一分為二的觀點。
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A、B、D都本身錯誤。
13.答案:C
14.解析:漫畫的做法違背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答案:C
15.答案:C
16.解析:C項本身錯誤。A、B未體現。禍與福、危機與契機、失敗與成功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在“處理”中轉化,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選D,
答案:D
17.解析:材料體現了兩分法的觀點,在A、B、C、D項中, B項強調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C項體現了孤立的觀點,D項強調按客觀規律辦事。A項體現了兩分法的觀點,故選A,
答案:A
18.解析:矛盾是客觀的,人們不能消滅它,A、C項是錯誤的。材料體現了承認矛盾從而正確對待矛盾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選B。
答案:B
19.解析:材料說明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選D。A、B、C項體現不出來。
答案:D
20.解析:試點的目的是為了從特殊的事物中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是將普遍性的理論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C項最符合材料要求。A項觀點是錯誤的,否定了事物聯系是有條件的,其它項體現不出來。
答案:C
21.D 解析:對“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環保”上的希望,體現了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2.D 解析:菱、稻和荷花種植的深淺各不相同,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論,不是辯證法,A不選。B、C沒有體現。
23.B 解析:湖南株潭“兩型”社會建設體現了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并總結出普遍性,即從特殊到普遍;以點帶面,以普遍性指導特殊性,B正確。
24.C 解析:堅持擴大內需為主,體現①,將一如既往地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協調發展體現③④,②觀點中未體現。
25.A 解析:中美是世界整體的一部分,①正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此始終保持清醒,②正確。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共同決定,體現了全局觀念與整體意識,③正確。④說法正確,但與材料無關。
26.①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該縣原先推出的招商項目,脫離本縣實際。調整思路后,注重從本縣實際出發,按經濟規律辦事,充分利用了本縣資源優勢。(6分)②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重視內因的作用。該縣把工作重點放在招商引資上轉向立足于開發本地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搞好自身工作,體現了這一點。(6分)
27.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中美最終達成基本涵蓋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的四點重要共識體現了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4分)
?、谑挛锇l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中美關系發展的大趨勢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中美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博弈,體現了事物發展道路上的曲折性。(4分)
?、勖苁鞘挛锇l展的動力,矛盾即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中美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雙方能求同存異,一定能實現互利雙贏。(4分)
28.①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先根據本地人多地少的實際,在酸棗樹上作文章,后根據大棗資源豐富這一新的實際情況辦起大棗毓產品加工廠,堅持了主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分)②運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關聯的道理,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及時總結某村酸棗嫁接致富經驗,并在全區推廣,是從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4分)③堅持聯系的觀點。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農村中的各產業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興辦大棗毓產品加工廠解決了大棗的銷路問題,實現加工增值,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若答“尊重群眾首創精神,依靠群眾推動農業發展”也可以) (4分)
29.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地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條件發展最適宜的產業。(7分)②不能用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的矛盾,A同學犯了形而上學“一刀切”的錯誤。(7分)
高考政治哲學測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