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原理辯證法知識點復習
【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觀察和處理事物,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反對】切忌割裂事物之間的聯系,用形而上學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認識和處理問題。
2.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系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承認事物之間存在的客觀聯系,堅持聯系觀點看問題,根據事物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
【反對】否定和割斷事物的聯系,或主觀臆造聯系,把本來不存在的聯系強加給事物。
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無限多樣,事物之間的聯系也紛繁復雜、多種多樣。事物之間多樣性的聯系表現為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偶然聯系與必然聯系,因果聯系、整體與部分聯系等等。多種多樣的聯系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
【方法論】人們要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對它所處的各種不同聯系作出具體的分析。
【反對】以一種聯系概括事物之間多種多樣的不同聯系,否認聯系的多樣性。
4.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1)區別:①二者的內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③功能不同: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2)聯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構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就無所謂部分。②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③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1)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應用范圍】應用此原理,說明在我國的改革和建設這些重大問題上,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說明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和中央的權威,又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說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發揮各地區的經濟潛能,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說明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必須促進城鄉經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諧全面發展;說明航天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
5.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素是組成系統整體的各個部分。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方法論】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1)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2)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3)注重系統內部的結構的優化趨向;(4)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但整體和部分與系統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樣的。
9.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要明確事物處于怎樣的階段和地位。(3)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反對】我們應反對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形而上學的靜止觀點;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
【注意】①分清運動、變化與發展的區別;②把握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人們觀念的變化;說明看待一個人應當堅持變化發展的觀點;說明我國的改革事業是新事物,要用創新精神擁護和支持改革,積極投身到改革事業中去;說明必須用發展的觀點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不同制度,看到兩種社會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說明要用發展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認識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是毛澤東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在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態度上,做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10.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相互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2)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4)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的質的基礎上開始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1)堅持適度原則,控制量變的限度(2)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3)要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對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視量的積累,促成飛躍,而對于某些事情則必須堅持適度原則,防止盲目蠻干的思想和行為;說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去實現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說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結合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才能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部分先富與實現共同富裕的關系。有進有退,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
11.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能夠戰勝舊事物),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長壯大一般都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過程),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①要求我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進其成長;②同時準備走曲折的路,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接受挫折與考驗。
【反對】反對盲目樂觀,對困難估計不足或悲觀失望,對前途失去信心。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準備走曲折的路;說明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說明要站在發展的立場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進其發展壯大;說明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堅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滿懷信心地戰勝困難和挫折,向著正確的人生目標邁進;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過程中的困難,尤其臺灣問題;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與目前面臨的不利因素;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所遇到的問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遇到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構建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分析等。
12、對立統一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叫做矛盾,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始終不可分割的。
【方法論】要一分為二、全面看問題;要學會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反對】片面看問題;割裂對立統一關系,離開對立談統一或離開統一談對立。
13、矛盾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要求我們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要敢于承認、分析、揭露矛盾,正確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還要堅持一分為二,兩分法。
【反對】反對回避、掩蓋矛盾;又要反對片面地看問題的觀點,一點論,絕對化,片面化。
【應用范圍】一般是16~18的原理都是要求全面看問題,運用這原理說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處理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的關系;說明在我國經濟生活中,要正確處理市場與宏觀調控、速度與效益、效率與公平、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產與消費、經濟與教育、經濟與人口、經濟與資源、經濟與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中開發與節約等矛盾;說明在我國政治生活中,要正確處理民主與法制、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等矛盾;在社會生活中,要正確處理謙虛與驕傲、先進與落后、成績與問題、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統一。
1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點掌握】
【原理內容】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表現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各有不同特點。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反對】反對不對事物作具體分析,搞形而上學的“一刀切”,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種方法解決不同矛盾。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質的事物,因為“萬物莫不相異”;說明我國農村在致富的過程中,不同的地區狀況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說明我國城市企業在改革中,企業自身現狀不同,經營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說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與宏觀調控相結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各地區要因地制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說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應堅持一行一策。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2)二者又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求我們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起來,認識事物既要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導下去研究特殊性;還要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這一原理也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反對】反對割裂二者關系的形而上學觀點,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則看不到事物之間的差別;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認普遍性,則看不到事物之間的聯系。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說明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則,如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共產黨的領導等,又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具有社會主義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國特色,適合中國國情;改革試點與大面積推廣,藥品研發中的試驗與推廣。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政治哲學原理辯證法知識點復習,供大家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