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閱讀練習及答案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閱讀原文
②梅貽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詩書世家。自幼熟讀經史,且善背誦。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學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優秀成績被錄取為第一批清華招考的留美公費生。
③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于危難之際。那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學潮動蕩,清華師生趕校長、攆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梅校長卻深得學生愛戴。無論什么時候,清華學生的口號都是“反對XXX,擁護梅校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他風趣地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愿意倒梅(霉)吧!”此后不到10年時間,清華大學便聲名鵲起。
④留學歐美的經歷影響了梅貽琦,他接納了希臘人崇尚體育的精神。羅家倫出任清華校長,瞧不起體育,曾把體育課的學時和任課教師砍去一半,把享有聲譽的馬約翰教授降格為“主任訓練員”。梅貽琦到任后,則給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師同等的職稱和待遇。不久清華獲得“體育”的美譽。梅貽琦治校期間,校務采用分層負責制,講民主,又法度嚴明。他在主張學術獨立、自由教育的同時,審時度勢,極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認為在抗戰的特殊背景下,大學重心“應在通而不在專”,以滿足社會、國家的需要為宗旨。
⑤同時,禮遇教師也是清華得以興旺的重要因素。梅貽琦曾親自到火車站接趙元任先生。最有影響的事例是對華羅庚的“三破格”: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先做小學教員,后為店員,被梅貽琦破格錄入清華大學:又破格從一名系資料員轉升為助教,被允許修習大學課程,并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最后又破格未經講師、副教授階段而被聘為教授。
⑥梅貽琦為人重實干,平時不茍言笑,開會很少說話,人稱“寡言君子”。有學生作一打油詩調侃其謙遜含蓄:“大概或許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仿佛不見得。”一時被傳為笑談。實際上,如果非要他報告或討論,其言語總是條理分明,把握重點。在許多人爭辯不休時,他常能一言解糾紛。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雖話少,卻極富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時偶發一語,便雋永深長、耐人回味。陳寅恪曾大發感慨:“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像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這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⑦梅貽琦有兩句話經常為人引用。一句是“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另一句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正是這“從游”之論與“大樓大師”之比所包含的理念,成就了清華的輝煌。
⑧1937年,國難當頭,在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奉命遷往昆明成立西南聯大時,寡言的梅貽琦講過這樣一段“高調”的話:“在這風雨飄搖之秋,清華正好像一條船,漂流在驚濤駭浪之中,有人正趕上駕駛它的責任。此人必不應退卻,必不應畏縮,只有鼓起勇氣,堅忍前進。雖然此時使人有長夜漫漫之感,
但我們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風定。到那時我們把這條船好好開回清華園,到那時他才能向清華的同人校友敢說一句‘幸告無罪’。”建校初期三人(另有南開的張伯苓和北大的蔣夢麟)共同主持校務,此后八年的西南聯大主要校務工作由梅貽琦執掌。在戰亂頻頻、校務繁重、生活艱苦的環境下,梅貽琦嘔心瀝血,管理井井有條,創造出聯大“篳路藍縷,弦歌不輟”的局面。其高風亮節廣受贊譽,被稱為西南聯大的“船長”。
⑨1946年9月,梅貽琦辭別春城,回到北京,繼續任清華大學校長。
⑩1948年底,傅作義息兵,共產黨軍政人員開始入駐北平。梅貽琦和當時許多大知識分子一樣,面臨著走還是留的選擇。周恩來和吳晗都曾表示希望他留下來,但梅貽琦還是選擇了“走”,他對同在清華任教的吳澤霖教授說:“我一定走,我的走是為了保護清華的基金。假使我不走,這個基金我就沒有辦法保護起來。”后來,國民黨政府再三邀請梅貽琦入閣,他維持了一貫的中間立場,他對新聞記者說:“不出來對南方朋友過意不去,來了就做官,對北方朋友不能交代。”最終婉言謝絕。
⑾1955年,梅貽琦開始用清華基金會利息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也就是臺灣新竹清華大
學的前身。梅貽琦因為一手奠定了臺灣的清華基礎,被稱為“兩岸清華校長”。
⑿1962年5月19日,梅貽琦病逝于臺大醫院。他逝世兩個星期后,人們打開他生前隨身攜帶的手提包,里面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清華基金的賬目,一筆筆非常清楚。梅貽琦葬于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取名為“梅園”。
⒀梅貽琦生前選定把墓穴修在新竹校園“十八尖山”,這樣在過世后仍然能夠守望著北京的清華園。他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保護這所大學。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閱讀題目
①教育家蔣夢麟曾說:“中國崛起于近代文明國家之林,(梅貽琦)厥功之偉,莫之與京(爭強比勝)。”
②“他的情趣是那種很單純的,一種……不曉得……一種很特別的幽默感。”他的兒媳、北大退休教授劉自強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眼睛微微向上,顯然沉浸在一種溫馨的回憶中,想尋找一種確切表達來描述她的校長公公。“那時候校長住在清華園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兒,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見他到前面的小花園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種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臥室去送給她。”
(1)下列對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梅貽琦是1909年清華選送的庚款留學生,他與清華的緣分始于此,一生
服務于清華,是兩岸清華人心中當之無愧的“終身校長”。
B.寡言的梅貽琦常常說一些模棱兩可的“大概或許也許是,恐怕仿佛不見得”之類的話,深得學生愛戴。
C.梅貽琦認為一所大學的綜合實力應該是,既要有大的教育規模,又要有大的師資力量和優秀的教育系統。
D.初到清華的梅貽琦,給予主任訓練員馬約翰教授和其他系科教師同等的職稱和待遇,表現出不同于前任校長羅家倫的辦學理念。
E.文章末尾說梅貽琦“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意在說梅貽琦所做的事雖然很少,但人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這樣的事,足矣。
(2)梅貽琦到任不到10年時間,清華大學便聲名鵲起。他對清華大學的貢獻有哪些具體表現?
(6分)
(3)這篇傳記中,作者多次引用他人的評述,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引用的作用。(6分)
(4)被稱為“兩岸清華校長”的梅貽琦,身上有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閱讀答案解析
12.(25分)
(1)(5分)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答B、C不給分。
(2)(6分)①校務采用分層負責制,講民主,又法度嚴明。②主張學術獨立、自由教育,極力推行通才教育。③禮遇教師,不拘一格選用人才(答對1點得2分)
(3)(6分)①引用他人的話,從側面塑造梅貽琦的性格,使文章對他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如引用學生作的打油詩表現他謙遜含蓄的性格;引用傳主兒媳的述說體現了他富有情趣、溫馨浪漫。②引用權威人士的評價,使論述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如引用陳寅恪的話,說明了梅貽琦說話少而謹嚴的特點;引用蔣夢麟的話突出了他使中國崛起于近代文明國家之林的貢獻。③引用他人的評述與作者的評述相結合,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刻了解梅貽琦的精神和影響(提升了傳記的閱讀價值)。
(4)(8分)①擁有愛國情懷。極力推行通才教育,以滿足社會、國家的需要為宗旨;生前選定墓址,期望過世后能守望北京的清華園。②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執掌西南聯大,嘔心瀝血;為了保護清華的基金,選擇了“走”。③治校思想先進。崇尚體育,主張學術獨立、自由教育,推行通才教育;禮遇教師。④謙遜實干。禮遇教師,親自到火車站接趙元任先生;對華羅庚的“三破格”。⑤為人清白。去世后手提包里是一筆筆清清楚楚的清華基金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