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一、(15分,每小題3分)
A.踐阼/柞蠶 咋舌/揪捽 挨緊點/挨時間 柳蔭匝地/垂死掙扎
B.吸吮/竹筍 煦暖/旭日 炮羊肉/機關炮 鷸蚌相爭/趨之若鶩
C.曲折/曲調 祛除/膽怯 癡呆癥/白熾燈 舐犢之情/衹樹有緣
D.奴仆/仆倒 匍匐/葡萄 受挫折/訂措施 有恃無恐/兩峰相峙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蘸水 佇立 付標題 世外桃源 B.慪氣 褻瀆 露腳趾 恣意妄為
C.羈靡 皺紋 裁判員 聲名鵲起 D.毗鄰 嘔打 可塑性 蛛絲馬跡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
① 據《2014中國微信年度報告》 ,中國微信用戶的井噴式增長將出現于2015年、2016年,市場也將進入成熟期。
② 春節后,爭搶農民工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然從珠三角、長三角局部地區 到包括中、西部在內的全中國。
③ 無論是設計創新、服務創新,還是營銷創新, 想消費者所想,滿足廣大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企業才能贏得更多的青睞。
A.預測 漫延 只要 B.預算 蔓延 只要
C.預算 漫延 只有 D.預測 蔓延 只有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有些中小網站為換取更多的商業利益,不惜大打擦邊球,放任黃、賭、毒及虛假信息,炒作聳人聽聞的傳言,以迎合一些網民的獵奇八卦心理。
B.“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不會一陣風刮過了事,餐飲企業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費卷土重來,要在經營方向、策略、方式進行全方位調整。
C.婚慶典禮本是一件歡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為目前婚慶司儀的能力和素質魚龍混雜,致使很多新人在選擇婚慶公司時倍感頭疼。
D.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從事經濟工作的同志,對央行貨幣政策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應十分敏感,見微知著,了然于心。
5.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權力部門應當善待媒體,善用媒體,信任媒體,以便使媒體更好地發揮引導社會熱點、通達社情民意、搞好輿論監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議,我國應加快鐵路投資體制改革,修改鐵路法、擔保法等相關法律,制定詳細的優惠政策,填補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建設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聯合舉辦的“中華贊”詩詞征集活動,將圍繞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傳統節日為主題征集原創性詩詞。
D.憑借著在本屆澳網比賽中的超強發揮,李娜成為第一個晉級大滿貫賽決賽的亞洲球員,從而奠定了她中國體壇一姐的寶座。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傳》是對《周易》一書的第一次系統解釋的著作,因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稱《十翼》。《易經》與《周易》,不是兩名一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
自從陰、陽爻由數字中歸類抽象出來之后,很自然地固定為六十四個六爻卦體,對這些卦體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給予一個卦名,便誕生了第一部《易經》。據史傳,這第一部《易經》誕生于夏代初期,其名為《連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濫,人或為魚鱉;大禹治水,洪災頓息,舜將帝位禪讓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長期的洪災,人們對賴以避難的高山心懷感激;洪災之后的漁獵生活,山上盛產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因此,在對六十四卦排序之時,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順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兩個經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連著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為首卦的《易經》,便取名為《連山》。我國最早圖騰對象“山”,也因此可以確認。
由漁獵社會轉向農業社會,也是在以“山”為崇拜對象的夏代。個中原因,顯然是洪水消減之后,人們紛紛從山上下來,在平原上安營扎寨的緣故。長期的農事活動,使人們對“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糧”的土地產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觀念隨著農事活動的深入展開而得以確立。
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編。由于古籍資料的殘缺,我們已無法知道改編的全部內容,但是從商朝初期誕生的第二部《易經》稱名《歸藏》,可以確定這部《易經》的首卦已由“艮”改換為“坤”。坤為地,以“坤”為首卦的《歸藏》,表達了商代先人對大地的崇拜,我們祖先由此進入第二個圖騰崇拜時代。
商代八百年,是農業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成熟的農業生產,使先人們意識到農作物的收成好壞并不取決于土地,而是取決于天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洪澇旱災,欠收甚至顆粒無收。于是,先人的觀念又開始發生第三次轉變,即由對“地”的崇拜轉向對“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領袖姬昌被商紂王囚禁于羑里,在獄中對第二部《易經》即《歸藏》作了全新的編纂,即史稱“演易”。經姬昌重新編纂之后的這第三部《易經》,在周朝取代商政權之后正式命名為《周易》,即“周朝的《易經》”。
由于觀念的變化,更由于《周易》的誕生,《歸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還有可能被完整保留著。據《禮記》記載,孔子為了解殷商社會,曾專門跑到殷商貴族集居地宋國,尋找并研究《歸藏》;從孔子的“吾欲觀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們也獲得了《歸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漢代時,《歸藏》可能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經學家鄭玄在《禮記》注疏中稱:“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
現在所見的《歸藏》佚文,一為收錄在《道藏》中,二為前些年從湖北荊門王家臺楚墓中發掘的竹書殘簡。這些佚文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從西周到東周,《周易》不僅是周王朝的治國大綱,也是朝廷及貴族決疑解難的工具。《左傳》、《國語》中的二十多條占筮或援引《周易》決疑記載,便是《周易》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直接表達。
春秋末期,“善為《易》者不占”成為風氣;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韋編三絕”;為學生講《易》,留下解讀《周易》的數篇文字,與前人留下的幾篇資料性文字一起,合編成《易傳》,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進入每一位讀書人的書房,并進而成為后世科舉取士的“統編教材”。 (節選自《文匯報》,有刪改)
6.關于《易經》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易經》與《周易》,不是兩名一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經》,二者是種屬關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讀《周易》的數篇文字,與前人文字一起合編,形成對《周易》進行系統解釋的著作《易經》。
C.全文談到了與《易經》相關的三部著作,即《連山》《歸藏》《周易》,而這三部著作體現了《易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
D.《易經》在不斷的更新與發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變化,從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現在,其首卦還在不停改變。
7.下列各項對于《易經》首卦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夏代之前,洪水泛濫,山上盛產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連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長期的農事活動,使人們對土地產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歸藏》首卦由“艮”卦變化為“坤”卦。
C.商代八百年,農業社會逐漸走向成熟,使先人們意識到農作物的收成好壞更多取決于天氣,于是到《周易》時,首卦已更新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經》首卦在不同階段的每一次變化之中,生活環境的變化,食物來源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轉變都對變化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
A.夏代初期誕生的《連山》,以“艮”為首卦,這為我們現在將我國最早的圖騰對象確認為“山”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B.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也作出了相應的改編,通過對改編全部內容的分析,獲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領袖姬昌在獄中對《歸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為《周易》。直至此時第三部《易經》方才塵埃落定。
D.漢代時,第二部《易經》——《歸藏》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劉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鎮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夏人來言,愿納款謝罪,皆以為詐。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眾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密疏以聞,詔許之。夏使愆期不至,諸將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會再請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夏人聽命,西邊自是遂安。
知越州,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隸中宮應奉,租太重而督索嚴,多逃去。前勒鄰伍注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韐曰:“吾為郡守,當與城存亡。”不為動,益厲戰守備。寇至城下,擊敗之。
知荊南,河北盜起,復以守真定。首賊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斂,聚眾剽奪,殺巡尉,統制官亦戰死。韐單騎赴鎮,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謀南牧,朝廷方從之求云中地。韐諜得實,急以聞,且陰治城守以待變。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備,留兵其旁,長驅內向。及還,治梯沖設圍,示欲攻擊,韐發強駑射之,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韐莊重寬厚,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京城不守,始遣使金營,金人命仆射韓正館之僧舍。正曰:“國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正曰:“軍中議立異姓,欲以君為正代,得以家屬行,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歸書片紙曰:“金人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親信持歸報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縊。
(《宋史》卷446)
【注】鄰伍:鄰居。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厚鎮熙州,辟狄道令 辟:征召
B.密疏以聞,詔許之 疏:稀疏
C.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具:準備
D.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 奪:強行改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B.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C.吾為郡守,當與城存亡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D.酌卮酒而縊 人非生而知之者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劉韐“毅然不可回奪”的一組是 ( )
①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 ②吾為郡守,當與城存亡
③不為動,益厲戰守備 ④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 ⑥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面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為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夏人服從,西邊遂安。
B.劉韐在做越州知州的時候,看到鑒湖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百姓,免除了這里的賦稅。
C.盜賊首領柴宏因不堪暴斂,聚眾搶掠,殺害官吏。劉韐使用懷柔政策,降服賊眾,使河北形勢安定。
D.金人兵臨城下,劉韐率兵發銳箭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寧死不屈,自縊而亡。
第Ⅱ卷(共114分)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3分)
(2)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3分)
(3)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4分)
14.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8分)
吟 籠 鶯
清•納蘭性德①
何處金衣客②,棲棲③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
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云路翼,緘恨在雕籠。
【注】①納蘭性德,清王室貴族。②金衣:黃鶯別名金衣公子。③棲棲(xīxī):忙碌不停,亦解為孤寂零落。
(1)本詩前兩聯是怎樣照應詩題中的“籠”字的?(4分)
(2)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不宜異同。 (《出師表》)
(3)無絲竹之亂耳, 。 (《陋室銘》)
(4) ,善假于物也。 (《勸學》)
(5) ,物換星移幾度秋。 (王勃《滕王閣》)
(6)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 (《赤壁賦》)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五、(12分)
16.根據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優點。(不超過30字)(4分)
最近,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成功通過了室外實地運行聯合試驗。列車采用的是常導電磁吸引力控制懸浮原理,無需特殊設備供應電力。運行中列車懸浮8-10毫米,時速80—160公里之間。由于磁懸浮列車是在路軌上懸浮行駛,沒有軌輪的機械磨損,因此列車運行平穩而安靜。據了解,與時速可達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懸浮列車相比,這種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成本低,適合城市內部和市郊衛星城之間的快速運輸。
答:
17.根據上下文,將下面一段文字補充完整。(4分)
從古至今,動物在中國人的生活觀念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動物都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在含有動物的成語乃至熟語中,有蘊含褒揚或鼓勵意志的,如“馬到成功”,表達了對創業者的良好祝愿;又如(1)“ ”,表達了 。也有蘊含貶斥或諷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達了對見識淺陋者的嘲諷;又如(2)“ ”,表達了 。
18.請用簡潔的文字對下面的新聞事件進行點評。要求:觀點鮮明,言之成理,不超過80字。(4分)
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委聯合主辦的大型電視文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播出以來,引發了關注熱潮。18日晚的總決賽在央視一套、十套并機播出,以很高的收視率,為這個以嚴肅題材創造了流行文化消費奇跡的節目畫上了完美句號。該節目的熱播也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有人認為該節目讓廣大觀眾在電視熒屏前領略了中華漢字之美,喚醒了國人對漢字的記憶與熱情。有人認為漢字聽寫大會承載著億萬華夏兒女傳承漢字書寫文化,振興中華數千年文明的夢想。但是也有人質疑,如詩人楊黎寫了篇文章,將“漢字聽寫大會”評價為“一場幽怨的復辟”,他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把青春用于死背硬記那些生僻的文字,真是對生命的糟蹋,“羋,麿,椧這樣的漢字能寫出來,難道我就牛嗎?”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你好,時間!
葉延濱
①你好,時間。每逢佳節,都會想到時間。像一個戀人,追求過,也逃避過;等待過,也消磨過。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時間就是我自已,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從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這才認真地打量時間,像對著鏡子打量自己的模樣,有了白頭發了,額頭也有了皺紋,只是眼睛里還藏著笑意,好像說,你真的認識我嗎?
②時間最早是床邊的一只雙鈴馬蹄鐘。它一響,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只知道我開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會吵會鬧的鐘,告訴我時間到了。時間是起床,是上學,是作息時間表,是家庭作業,是我的逃學記錄與鑒定書上的評語,也是老師嚴厲的批評。大人說,這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就是批評你不聽話,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時間是我的第一個老師,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區高塔上的大鐘。多少人在它面前走過去了,老鐘依然走著,不管是在宮中威嚴的皇帝還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③上年紀的人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時間珍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實就是不知道時間可貴。用時間爬格子換學問,也用時間打游戲換快樂,用時間找朋友換愛情,也用時間編大網撈虛名。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時間,輕拋不心疼,直到年齡蒼老時才發現,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無用之物,而時間的存折上已經支付得所剩無幾。時間是有價的,電視上的《鑒寶》節目里,那些專家憑什么叫專家,是因為他們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銅銹上的時間,那些變得蒼老和憔悴的器物憑什么叫古董,是因為它們擁有久遠的時間。可惜的是,人們總喜歡犯錯誤,當這些古董向人們展示時間的價值時,人們記住了錢幣的數量,忘記了那不是古董的價值而是時間的分量。
④說光陰無價,這是詩性的表述。說時間有價,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認識時間的價值,不需要改朝換代,坐上出租車,堵在街頭,你就看那計價表往上跑數字,直跑得你心驚肉跳。當然時間也有貶值的情形,花了幾百元訂的報紙雜志,翻過了,到了月尾,收廢品的用秤一稱,只值幾角錢了。時間會貶值,是因為時間還健忘。那些報紙當初拿到手上的時候,真叫如饑似渴,那些消息讓我怦然心動,那些社論讓我熱血沸騰,那些事件讓我揪心掛念。然而,時間過去了,那些事與人,文章與圖片,都成了一捆廢紙中的墨跡。時間還在向前,我告別了那一捆舊報刊,就像落葉后的樹,又準備長出更多的葉片來,掛滿朝露迎接新的太陽。也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健忘,也許這是時間最無情而又最必須的存在方式。人們用“年”“年代”“世紀”來丈量時間,簡潔而清晰,然而,無數的像我這樣的生命和非生命體就被匆匆地忽略了。偉人在評說歷史時總說:歷史問題宜粗不宜細。偉人之所以叫偉人,大概就是因為他洞悉了時間的秘密。
⑤盡管如此,對于我,我知道上蒼給我的時間就是一次生命的過程。無論卑微還是平凡,珍惜這個唯一,是生命的覺悟和實踐。偉人、帝王與百姓平民在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以為尊榮和權力就可以延長這個過程,“萬歲”是最大的白日夢,也是臣子給皇上最不需本錢的“賄賂”。其實,珍愛生命,珍惜時間,什么辦法最好?我的建議就是倒計時記歲數: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60歲,過一年,少一年,成了59歲。這樣就會知道有多少時間可以去學習去做事去創造去思考去戀愛去結婚生子!時不我待,自當奮進和珍惜。到了60歲歸零,再過的日子就是賺來的,多活一天,就多賺了一天,這樣的日子自然應當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
⑥時間是什么?時間就是鏡中的你自己!
18.作者以“你好,時間”為題,有什么妙處?(4分)
19.請對③段中劃線句子加以賞析。(4分)
直到年齡蒼老時才發現,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無用之物,而時間的存折上已經支付得所剩無幾。
20.作者在③④兩段借古董和報紙的例子表達怎樣的觀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說“時間就是鏡中的你自己”,請聯系全文,談談這句話的內涵與作用。(6分)
高三語文高考模擬試卷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卑微者不是指一個人成就、地位的低下,而是由于卑微導致的人格低下。高貴者也不是指一個人功高蓋天、名可蓋地,而是靈魂高貴而導致人格崇高。把自己的靈魂放在一個高度,按這個高度去追求、去奮斗。靈魂與偉人等高,心中就會裝進整個世界;靈魂與英雄等高,心中就會生長勇敢無畏;靈魂與智者等高,心中就會開滿智慧的花朵。生活中,我們或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處于成就不高、地位低下的境地,但是,我們的靈魂應該站在高處,屹立于高天。
請以“靈魂在高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擬題目,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