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者宮崎駿閱讀題及答案
分裂者宮崎駿閱讀原文
分裂感在宮崎駿的身上幾乎無處不在。他是著名的反戰主義者,同時也是著名的武器愛好者。童年經歷讓他曾極度厭惡日本,批評起日本來毫不留情,但出國時,他又會視日本的榮辱為己任,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最后,宮崎駿總能把各種分裂處捏合在一起。當被問到他身上的矛盾之處時,他回答:“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矛盾的人估計也是無趣的人。”現在,盡管看起來,他似乎已經變成他本人曾期望的“有著溫厚的白發和胡須的老人”。其實,歲月并沒有把他變得心平氣和。他說,即使他很努力地想讓自己變沉穩,卻怎么也辦不到。
“我的內心似乎住著一個我所不知道的‘宮崎駿’。”他在67歲時寫道:“我是個在諸如兇殘的部分或是憤怒、憎惡之類的情緒部分,都比別人強上一倍的人。明明是個偶爾會陷入失控的危險境地的人,卻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壓抑住這部分,因而甚至被認為是個‘好人’。這和我的真面目是不一樣的。”
在共事近五十年的老朋友高的勛眼里,宮崎駿“有孩子氣的一面,天真無邪又任性率真,所以會把自己的欲望表現在臉上。可是,卻又因為有著比別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恥心,所以經常想要加以隱藏,使得表現出來的行為顯得曲折不可測”。
給無數人帶來美妙童年的宮崎駿自己并沒有一個美妙童年,他甚至也沒有一個悲慘童年。他的童年以“好孩子”的姿態平淡度過。“在朋友之中,我應該算是頗為開朗的人。但在內心深處,卻存在著一個充滿極度惶恐與恐懼的自己。”他記得自己18歲之前,總是躲在房間里亂吼亂叫,看那些描述恨意和不快事物的連環畫,一心一意想要忘掉一切。他真的忘掉了,他能記得初次見到蟬的眼睛有多漂亮,也記得螯蝦那呈現剪刀形狀的大螯有多感人,但是關于自己與他人那時互動的模樣,卻全部從記憶里消失了。“所以我后來會制作兒童動畫,其實是一種補償心理。”宮崎駿后來總結:“童年不是為了長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為了童年本身、為了體會做孩子時才能體驗的事物而存在的。”
在準備高考的黑暗季節里,宮崎駿看到了日本首部長篇彩色動畫片《白蛇傳》。看完電影后,他幾乎失魂落魄地晃蕩在飄雪的回家路上,蜷縮在桌爐邊哭了一整晚,這里面夾雜著考生的抑郁、青春期的惶恐和少年的懷春。正在模仿憤世嫉俗連環畫的宮崎駿感覺醍醐灌頂:其實他不想畫那些,他渴望自己能夠肯定這個世界。
“人類是無可救藥的東西。”這句母親的口頭禪曾經無數次引發宮崎駿的激辯,但抗議的同時,他又確實因為戰敗后的丑惡現實感到無地自容。許多年后,宮崎駿與他尊敬的作家堀田善衛和司馬遼太郎對談,聽到他們也說出“人類真是無可救藥”,心情競輕松了許多。“如果把它說成一種透徹的虛無主義,或者會招致誤解。這是歸結于現實主義的說法,并沒有否定人類的意思。”宮崎駿說。按照高畑勛的想象,老去的宮崎駿應該一邊感嘆“人類真是無可救藥”,一邊泰然自若,寄希望于未來……
(摘編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9期)
分裂者宮崎駿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白須白發的官崎駿穿著白西服,而不是那件標志性的白色大圍裙,這一細節顯示出主人公退休的決心和誠意,看來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
B.退休發布會上,官崎駿嚴肅批評了自己先前的退休聲明,接著鄭重其辭地宣稱“這次是認真的”,從而證明過去的所謂退休都是有名無實的。
C.為了創作出精品,官崎駿要求自己“必須忍受非人性的現實”,“心安理得地成為工作之奴”,因此,每當身心俱疲時產生退休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D.母親說“人類是無可救藥的東西”時,曾引起官崎駿無數次的激辯和抗議,但后來聽到兩位作家也持這樣的觀點時,官崎駿已經能比較愉快地接受了。
E.官崎駿因為內心深處充滿對現實的極度惶惑和恐懼,所以他就在動漫電影里采用溫暖的風格,用電影藝術的獨特形式表現自己對現實世界的信心。
(2)“分裂者官崎駿”的“分裂”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請根據全文內容分點概括。(6分)
(3)文中畫線部分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6分)
(4)官崎駿是“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聲望”的動畫大師,但本文并未敘寫他的成就、地位和影響等內容。你認為本傳記的選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8分)
分裂者宮崎駿閱讀答案
(1)【答案】D E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D項中“愉快地接受”比原文“心情竟輕松了許多”表達的意思要更重一些,表達不夠準確;E項因果關系不充分,“表現自己對現實世界的信心”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2)【答案】①工作方面,對自己,一邊嚷著要退休,一邊又拼命地工作;對他人,雖討厭專職意識,卻又唯才論人。②是著名的反戰主義者,卻同時又是一個著名的武器愛好者。③對國家和人類態度方面,曾極度厭惡自己的國家,批評起來毫不留情,但又以國家的榮辱為己任;是認同“人類是無可救藥的”虛無主義者,卻又相信未來,寄希望于未來。④性格、形象上,內里愛憎強烈鮮明,表面上看卻像是一個沉穩、溫厚(或心平氣和)的“好人”(或“老人”);人們看到的“天真無邪有人性率真”的“孩子氣”的背后,其心里卻是“極度惶恐與恐懼”的。(每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相關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這種對材料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的試題,首先要明確題干要求,瀏覽原文,找到相應答題區間,然后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答案要點,由于文本信息分散在各段落之中,很多時候并不是簡單的篩選,而需要把各文段當中已篩選的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分類合并,準確、全面、分點作答。
(3)【答案】劃線部分在刻畫人物是運用了語言描寫、神態(或情態)描寫和細節(或動作)描寫,通過詳細描寫宮崎駿顯示認真嚴肅繼而率真開朗的表情,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個矛盾、“分裂”的主人公形象。(手法3分,性格特點分析3分)
【考點】本題考查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劃線部分運用了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既然是“賞析”,那就要在“手法”之后點出這樣寫的好處(效果)。
(4)【答案】特點:這篇傳記不寫宮崎駿盡人皆知的成就、影響等“大事情”,而是通過獨特視角刻畫主人公溫厚的形象,剖析主人公的精神、性格的獨特性——分裂感。(2分,作答著眼于“寫‘小事情’,寫個人化的性情”即可)
好處:①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給讀者開通了一條了解宮崎駿的新路。②刻畫出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形象,既拉近了主人公和讀者的距離,給人親近感,又使文本具有了人文關懷的內蘊。③文本敘述的內容,明白地告訴了讀者宮崎駿的作品為什么會有“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宮崎駿為什么會“占有超重量級的地位”,“具有無可替代的聲望”,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每點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組織材料、謀篇布局分析、鑒賞的能力,層級為F(探究)。
【解析】本文組織素材確實比較特別,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讓讀者感知到官崎駿鮮為人知的地方。從表現形式上分析也可以適當給分,比如“選材獨特,與眾不同”等等。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