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大光薨后數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車騎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上亦欲用之。安世聞之,懼不敢當。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后,唯天子憐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謙。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勿復與通。有郎功高不調,自言于安,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莫府長史遷,安世問以過失。長史曰:“為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其欲匿名跡遠權勢如此。
安世自見父子尊顯,懷不自安,為子延壽求出補吏,上以為北地太守。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②,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光。天子甚尊憚大,然內親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歸侯,乞骸骨。天子報曰:“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強餐食,近醫藥,專精神,以輔天年。”安世復強起視事,至秋薨。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謚曰敬侯。
(選自《漢書·張安世傳》)
【注釋】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員的例行休假。
②弋綈:黑色粗厚的絲織物。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富平侯印/
B、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富平侯印/
C、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富平侯印/
D、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沖萬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富平侯印/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漢代的國家中樞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稱“三公”。其中御史大夫總管行政。
C、“頓首”是古代的一種禮節,即拜跪于地,引頭至地,頭頓地再舉起。
D、“乞骸骨”就是官員自請退職,字面意思就是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3分)
A、張安世工作盡責。供職尚書時,工作盡心盡責,連例行節假日也沒有外出過。擔任光祿大夫后,大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對他評價很高。
B、張安世為人謙遜。皇帝想任用他為大,他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擔此重任,但堅持推辭并沒有成功。
C、張安世對家人要求嚴格。他認為自己和兒子地位都尊貴顯耀,內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請求讓他的兒子延壽離開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張安世善于治家。他雖然有萬戶封地,但生活節儉,夫人親自紡織,家童都有手藝活做。張家憑勤勞節儉、善于經營而富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5分)
⑵天子甚尊憚大,然內親安世,心密于光焉。(5分)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答案】A
5.【答案】B(丞相總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6.【答案】C(張安世只是請求讓兒子延壽出京補職,并未提出具體職位,是皇帝任命延壽為北地太守。)
7.(1)【答案】皇上出行到河東,曾經丟失了三箱書,下詔詢問,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張安世記得那些書里的內容,把它們詳細地寫了出來。(“幸”、“詔”、“識”、“具”各1分,大意1分。)
(2)【答案】天子很敬畏(說“尊敬害怕”也行)大,但是內心里親近張安世,比對霍光還要親密。(“憚”、“內”、狀語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4.【答案】A
5.【答案】B(丞相總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6.【答案】C(張安世只是請求讓兒子延壽出京補職,并未提出具體職位,是皇帝任命延壽為北地太守。)
7.(1)【答案】皇上出行到河東,曾經丟失了三箱書,下詔詢問,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張安世記得那些書里的內容,把它們詳細地寫了出來。(“幸”、“詔”、“識”、“具”各1分,大意1分。)
(2)【答案】天子很敬畏(說“尊敬害怕”也行)大,但是內心里親近張安世,比對霍光還要親密。(“憚”、“內”、狀語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
青海高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