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惜分的探路人生高考閱讀題及答案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高考閱讀原文
血氣方剛的甘惜分開始以實際行動鬧革命,他團結縣城進步青年成立秘密讀書會,并在抗戰爆發后將其改為抗日移動宣傳隊,以歌曲、話劇等形式宣傳抗日救亡,同時,他還積極支持地方的進步運動。
在熊復的邀請下,甘惜分踏上前往延安的旅程。1938年到達延安后,先是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之后很快轉到中央馬列學院,在政治經濟研究室專門攻讀馬列經典著作,在23歲的時候,甘惜分成長為一名光榮的政治教員。
他的命運在而立之年迎來了第二個轉折點。“在晉綏邊區的時候,我先在《晉綏日報》,然后在新華社晉綏分社,慢慢學做記者。”在日復一日的摸索中,他一步步參與一線的新聞實踐。實際上,甘惜分一直希望自己能像鄒韜奮一樣,做一個能帶給人巨大鼓舞的新聞記者。1945年,為順應國內外局勢變化,甘惜分被調動到軍區司令部,負責每天撰寫軍情報告送到新華社,在前線供稿,這就是他從事新聞工作的發端。1946年甘惜分隨軍代表前往大同采訪,為了獲得新聞線索,冒著被特務發現的危險行走街市,觀察各方動向,回到后方后,甘惜分完成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樂園》《尷尬的嘴臉》等通訊,引起廣泛重視。憑借在一線工作中培養起來的專業嗅覺,他慢慢建立起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
1947年,甘惜分進入新華社晉綏總分社擔任領導,感動幾代人的劉胡蘭烈士事跡,就是甘惜分在這個階段親自修改、編發的。短短兩年時間,甘惜分從一個新聞“門外漢”成長為采編一線的“頂梁柱”。回顧這段生涯,他認為,成長的關鍵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華社、也研究地方實際。”
1954年,38歲的甘惜分離開了一線新聞崗位,奉調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主要講授新聞理論。“我1954年到北大,當時新聞系什么都沒有……我就慢慢地,在新聞理論和實踐中摸索。”憑著不服輸的勁頭,甘惜分按往日的經驗,在學術圈子里摸爬滾打。“我就是這樣接受命運的安排自投羅網,闖進這個‘無學之學’的圈子里面來研究新聞學的,與他人的爭論,也只是為了探討新聞這門學科的規律。”在后來的艱苦環境中,甘惜分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新聞學的思考,“只想大事,不想小事”的性格讓他的思想在更廣闊的天空里翱翔。
經歷了“反右傾”和“十年浩劫”,甘惜分在一篇自述中感嘆:“從1954年到1980年,這26年中大多在運動中瞎折騰。人的一生有幾個26年!到了老年才進入角色,悔之晚矣!但為了黨的教育事業,我必須站出來!”1980年,64歲的甘惜分果然“站出來”了,他在僅僅四個月的時間里,夜以繼日,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新中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教科書——《新聞理論基礎》的初稿。在這本書的基礎上,1986年,甘惜分又創作了《新聞學原理綱要》。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高考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進步讀物與良師益友是促成甘惜分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他前往延安,并成為一名政治教員。
B.在加入黨組織后,甘惜分開始以實際行動“鬧革命”,在縣城成立秘密讀書會,積極支持地方的進步運動。
C.甘惜分的夢想是做一名能帶給人鼓舞的記者,在晉綏邊區,他從前線向新華社供稿,夢想終于成真。
D.甘惜分不僅為新中國新聞學理論作出了巨大貢獻,還為中國新聞界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E.修改、編發劉胡蘭烈士的事跡標志著甘惜分已經從一個新聞“門外漢”成長為采編一線的“頂梁柱”。
(2)在一線新聞崗位上,甘惜分是如何“摸爬滾打”的?(6分)
(3)甘惜分為什么能以一人之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聞理論基礎》?結合文本分析原因。(6分)
(4)本文的題目為《甘惜分的探路人生》,甘惜分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探路”?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高考閱讀答案
(1)答D3分,A2分,C1分。(C“夢想成真”不當,只是開端;B“加入黨組織”于原文無據;E一篇修改、編發的稿件不足以支持“頂梁柱”之說。)
(2) 被調到軍區司令部,從前線給新華社供稿;到大同敵占區采訪寫通訊;不斷總結經驗,建立起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在采編工作中廣泛研究(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華社、也研究地方實際)。
(3)作者甘惜分有豐富的新聞工作實踐經驗;作者善于總結研究,很早就建立起一套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新聞方法論;在動亂中不斷思考新聞學的問題;勇于開拓,有敢于站出來的精神。
(4)探路革命,從小縣城走向延安;探路新聞,從一名新聞“門外漢”成長為采編一線的“頂梁柱”,探路新聞理論,任教北大,在新聞理論和實踐中摸索,完成新中國第一部全面闡述新聞傳播規律及新聞事業的專著;探路教育,教書育人,創建了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