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評傳高考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程千帆評傳》高考閱讀原文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紙堆中的舊式學究,他是緊跟時代腳步的新型學者。他的氣質中兼有學者的嚴謹、深刻和詩人的靈性、敏感。雖然他從小就學會了寫作古體詩詞,但在金大求學時卻更醉心于新詩創作。他與同學孫望、友人常任俠等人組織了一個詩社——土星筆會,還辦了一個新詩半月刊《詩帆》。《詩帆》雖然只辦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已在上面發表了四十五首新詩,顯示出他對新詩的熱情。
解放后,程先生在學術上已經成熟,而且形成了獨特的治學方法。一九五四年,他與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論文結成集子出版,取名為《古典詩歌論叢》。這是程先生詩學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導的治學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棻在此書后記中指出:“在過去的古代文學史研究工作當中,我們感到,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和比較重要的缺點,那就是,沒有將考證和批評密切地結合起來……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們就嘗試著一種將批評建立在考據基礎上的方法。”應該說,這種方法后來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論中曾得到過許多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精神卻是完全一致的,這是貫穿他一生學術工作的精髓,是他對古代文學研究在方法論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受到了殘酷迫害。但他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有刻骨銘心的熱愛,他堅信自己的學識和能力都是祖國所需要的,總有一天他還可以為祖國服務。
程先生當時雖然不能操筆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進行思考,這實際上就是“打腹稿”式的“發憤著書”。于是,一旦陰霾散去,大地春回,程 先生的思考結果就源源不斷地噴涌而出了。他后來陸續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發憤著書”的結晶。他的這些著作是用整個生命鑄成的,這樣的著作所蘊含的生命激情市常態下的論著難以擁有的,它們所達到的思想深度也是常態下的論著難以企及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就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一般來說,一個學者在被耽誤二十年后,最著急的事當然是整理自己的學術成果。然而程先生卻把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常常引《莊子》的話說:“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在他看來,彌補“__”造成的損失,讓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后繼有人,這是重中之重。于是,程先生懷著虔誠的心愿重新走上了母校的講壇。他不顧年老體弱,親自為本科生上大課。他的課講得生動活潑,明白曉暢,又邏輯謹嚴,一絲不茍。他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有淵博的知識,更有切實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幾個學期之后,程先生的健康情況不允許他再上大課了,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大教室,轉而以培養研究生為主要的教學任務。
程先生是一位十分謙虛謹慎的人,他對于自己的成果總是感到不滿意,而對別人的長處則充分地尊重,這種作風也鮮明地體現在他的教學和學術研究之中。程先生是名滿天下的學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實謹嚴著稱的。但是當他偶然出現錯誤時,卻決不護短,反而聞過則喜。正因為此,當程先生對學生提出要謙虛謹慎的時候,就特別具有說服力。]
程先生曾說,別人都愛花,他卻特別喜歡樹。他本人就像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這棵大樹深深地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所以它雖然經受過無數次的風刀霜劍,卻依然以“柯如青銅根如石”的夭矯身姿屹然挺立。
《程千帆評傳》高考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程千帆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少年時代在“有恒齋”接受的嚴格訓練,更讓他具備了身后的古代文化功底,為他日后的古詩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B.程千帆進入金陵大學之后,轉益多師、博采眾長,尤其是向不在金大任教的大師們請教,從而積累了深厚的學養,學到了大師們的許多治學方法。
C.程千帆既是一位嚴謹、深刻的學者,也是一位靈性、敏感的詩人。他不僅能寫作古體詩詞,還醉心于新詩創作,與朋友創詩社、辦新詩試刊,為新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D.文中寫程千帆常引用《莊子》的話,來表達他希望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能薪火相傳的愿望,這也正是他不顧年老體弱,親自為本科生上大課的思想基礎。
E.程千帆秉承伯父君碩先生的教育方法,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他從弟子們寫的準確、工整和規范抓起,來培養他們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
(2)程千帆的學術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3)作為一篇人物評傳,本文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作者說程千帆“就像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這棵大樹深深地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土壤中”,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程千帆評傳》高考閱讀答案
(1)答D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C.E不得分。
(2)①在文史研究尤其在古代詩學的研究方面成績卓著,與沈祖棻合作出版《古典詩歌論叢》;②對古代文學研究在方法論上作出重要貢獻,嘗試將批評與考據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研究古代文學的新方法;③“發憤著書”,在“__”結束后陸續推出了十多部蘊含飽滿的生命激情和達到不凡的思想深度的著作。(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3)①選材上,緊扣傳主的學者身份,側重敘述傳主的求學歷程、學術成就及學術研究方法。②寫法上,敘述與評論結合,文章在敘述程千帆求學經歷、學術成就等的同時,也對相關內容給予了精當的評價。③主要以時間為線索組織材料,重點敘述了傳主在學術道路上不斷學習、成長、成熟并取得成就的過程,條理清晰。④語言質樸,富有書卷氣,感情飽滿而深沉。(6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4)①這句話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表達了作者對程千帆的學術成就和精神品格的高度贊美。②作者將程千帆比作“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程千帆在經學、史學、文學批評史、治學方法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貢獻,堪稱“大家”。③作者將程千帆比作 “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程千帆在長達二十年的迫害打 擊中,不消沉絕望,而是堅持發憤著書的堅韌品格。④“這棵大樹深深地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指程千帆能在學習過程中轉益多師,博采眾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還具有現代學者的新思維,能與時俱進。(8分;答出一點給3分,答出兩點給6分,答出三點給8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