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練習附答案
從“筑夢”計劃中看教育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公布了2015年面向農村單獨招生的“筑夢計劃”,獲得該計劃入選資格的考生,在高考錄取時最高可獲降至當地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清華大學也啟動了“自強計劃”,入選考生最高可降65分。隨后,一批名牌高校(如中國政法大學、西南大學、武漢大學、江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相繼制定了針對農村考生的“筑夢計劃(或稱“高校專項計劃”)”。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想法,但好想法得有好辦法,沒有好辦法的好想法在實踐中就會變成壞想法。人類美妙的構想足夠多,但就是因為失去了好辦法,美妙的構想一經實踐,就結出了丑陋的果實。如果好想法與好辦法相統一,好想法制約著好辦法,好辦法服務于好想法,好想法才有實現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好辦法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機制,這種機制要體現機會平等的機制。但機會平等的機制不等于過程平等,更不等于結果平等。對于上大學的考生來說,只要給人以人人平等的機會即可,無論什么樣的考試結果都是公平的結果,至少不是最壞的結果。對于考生來說,這種機會平等的機制,就是考試。對農村單獨招生的“筑夢計劃”是想從考試的結果來糾正考試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會破壞起點的公平,也會破壞考試過程的公平。有時候,公平再前進一步,量變就轉化為質變,本來追求公平的考試制度,在權力和政策的干預下,卻導致了對非農村大學生極端不公平的結果。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照顧農村大學生,在客觀上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歧視。
有人會說,美國也有對黑人等少數族裔的照顧政策,但這種政策,是建立在維護生源的多樣性和平權政策的前提下,且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沒有因此破壞機會平等和考試平等。那些有權人不敢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數的照顧,那些有錢人也不敢行賄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數的照顧。有權人和有錢人在招生的問題上沒有法外特權,美國的制度機制、法制機制、考試機制、招生機制在各個層面都把權力和金錢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里。由于中國建設法治的道路還很漫長,在考試制度比較健全,在招生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對農村考生進行照顧的結果,就是真正農村大學生有可能沒有進入北大清華,有權有錢的人可能進入了北大清華。無論是有權人還是有錢人,他們都會通過看不見的招數,通過暗箱操作,把自己的孩子變成農村大學生,進而通過農村大學生進入北大清華。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權之人有錢之人都會對上面的政策進行肢解,使之符合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招收農村大學生的計劃變相成為招收有權和有錢人的大學生計劃,導致新一輪的招生腐敗。
考試會影響人的一生,但并不能因此改變一生。改變一生的,還需要其他的各種主客觀條件,還需要抓住機遇。如果認為考上北大清華之后就前途無憂,那是懶漢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認為北大清華就一定會出人才,其他的非北大清華的學生就不會成人才,那就是變相的準血統論在作怪。
(選自《2015年5月3日,有刪改)
1.結合文章內容,下列選項中對“筑夢計劃”的有關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的“筑夢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
B.獲得2015年面向農村單獨招生的“筑夢計劃”入選資格的考生,在高考錄取時最高可獲降至當地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入選考生最高可降65分。
C.清華大學啟動“自強計劃”后,中國政法大學、西南大學、江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相繼制定了針對農村考生的“高校專項計劃”。
D.“筑夢計劃”目的是糾正考試的不公平,但相反這計劃的提出會破壞起點的公平,也會破壞考試過程的公平。
【答案】C
【解析】A.無中生有,材料沒有體現;B.入取考生降65分是針對清華大學而言;D.說法與原文相悖。
2.下列對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筑夢計劃”是一個好想法,但好想法得有好辦法,沒有好辦法的好想法在實踐中就會變成壞想法,同時也缺乏實踐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B.作者并不歧視農村學生,而是認為對農村考生進行照顧就可能讓真正農村大學生有可能沒有進入高校,有權有錢的人通過暗箱操作把自己的孩子變成農村大學生進而通過農村大學生進入高校。
C.未來中國的有權人將不敢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數的照顧,也不敢行賄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數的照顧,在招生的問題上他們沒有法外特權。
D.招收農村大學生的計劃將導致新一輪的招生腐敗的原因是中國考試制度比較健全,招生制度不是很健全。
【答案】B
【解析】A與“好想法才有實現的可能性和現實性”不同,以偏概全;C張冠李戴,不是中國的有權人將不敢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數的照顧,而是美國人不敢這樣做;D強加因果。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量變”“質變”的關系來看,追求公平的考試制度在權力和政策的干預下,卻導致了對非農村大學生極端不公平的結果。
B.照顧農村大學生,在客觀上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歧視,表明農村大學生因為考試無能才需要被照顧。因此筆者認為對于考生來說,這種體現機會平等的機制就是考試。
C.考試會影響人的一生,但并不能因此改變一生。改變一生的,還需要其他的各種主客觀條件,還需要抓住機遇。對于農村學生,“筑夢”就是個機遇。
D.我們不能認為北大清華就一定會出人才,其他的非北大清華的學生就不會成人才。入取高校后學生不應有懶惰思想,要知道考上北大清華并不意味前途無憂。
【答案】B
【解析】原文說“對于考生來說,這種體現平等機制是考試”。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第4~6小題。
結束“占中”是人心所向
①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決不會放任非法活動,更不會聽憑少數人的違法行為侵害整體利益。日前,針對持續兩個多月之久、造成嚴重后果的“占領中環”違法行動,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據高等法院禁制令和有關法律規定,開展清路清場行動,恢復路面交通和社會秩序,得到香港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普遍理解和支持。中央充分肯定并堅決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處置違法行為,維護法治和秩序。“占中”實為香港一大禍害:導致沿途商戶關門,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破壞香港經濟發展良好勢頭;干擾政府運作,造成社會撕裂和分化。事實已經充分表明,違法行動曠日持久,已嚴重損害香港的社會秩序、經濟民生、民主發展和法治根基。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少數人的違法行為,給整個香港社會帶來了創痛。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市民才會自發參與反“占中”行動,呼吁警方清場、依法處置的呼聲才會日益高漲、響徹香江。最新民意調查數據顯示,逾八成受訪市民要求停止“占領”行為,有近七成受訪者贊成立即清場。“占中”違法行動不得人心,恢復秩序、維護法治,已經成為香港社會最為普遍的共識。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場、結束“占中”,正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③“法者,天下之準繩也。”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根基。“占中”打著“愛與和平”的幌子,干的卻是破壞秩序、妨礙百業、危害民生、煽動對抗的禍港害港之事,其實質就是以非法手段追求違反基本法的政治目的。如果任其遷延日久、為害日深,勢必毀蝕香港發展根基,香港幾代人努力換來的成果將毀于一旦,香港的國際形象將會嚴重受損,香港的良好營商環境和國際競爭力也將不復存在。環顧全球,任何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都不會坐視非法活動長期存在。
④依法清場、結束“占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確依據,是順應民意的正義之舉,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是維護700萬香港市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兩個多月來,面對“占中”,特區政府和警方一直采取最大的克制和忍讓態度,釋放了文明理性的正能量。然而,“占中”違法行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揮者,罔顧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對社會亂象和民眾困苦漠不關心,刻意煽動集會人員,一再沖擊和挑釁,不斷將違法行動升級。他們的所作所為,屢屢踐踏法治底線,必須受到法律制裁。人間正道是滄桑。經歷了“占中”的陰霾,人們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視團結的價值。讓我們凝聚在愛國愛港旗幟下,發揚理性務實精神,遵循法治軌道,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主進步與社會和諧。我們相信,拭去塵埃的東方之珠,將更加璀璨奪目。
(節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12月13日04版,有刪改)
4.根據文章內容,此次“占中”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包括( )
A.持續了兩個月之久,影響路面交通、秩序,對國民整體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是一種非法行為。
B.罔顧了香港的社會利益,對社會亂象和民眾困苦漠不關心,刻意煽動集會人員屢次進行沖擊和挑釁,不斷將違法行動升級,屢屢踐踏了法律的底線。
C.造成沿途商戶關門,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破壞香港經濟發展良好勢頭;干擾政府正常工作運行。
D.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憲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體系,造成社會撕裂和分化。違法行動曠日持久,嚴重損害了民主發展和法治根基。
【答案】B
5.下列對結束“占中”行為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生活在文明法治的社會。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決不會放任非法活動,更不會聽憑少數人的違法行為侵害整體利益。
B.“占中”違法行動不得人心,恢復秩序、維護法治,已經成為香港社會最為普遍的共識。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場、結束“占中”,正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C.特區政府的忍讓積蓄了正能量。依法清場、結束“占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確依據,是順應民意的正義之舉,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
D.環顧全球,任何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都不會坐視非法活動長期存在。占中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香港的整體形象。
【答案】D
6.根據全文分析,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最新民意調查數據顯示,逾八成受訪市民要求停止“占領”行為,有近七成受訪者贊成立即清場。這側面說明了停止占中成為了普遍共識。
B.人間正道是滄桑。人們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視團結的價值是因為人們經歷過“占中”。
C.要想促進社會進步和民主改善,就需要公民發揚理性務實精神,遵循法治軌道。
D.“法者,天下之準繩也。”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根基。在全球,任何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都不會坐視違法犯罪活動長期存在。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