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
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
2.中國古代的青銅鑄造技術進入繁榮時期是
A.新石器時代 B.商周時期 C.秦漢時期 D.魏晉時期
3.“商人”。這一稱呼主要來源于
A.中國人很早就懂得經商 B.商朝人善于經商
C.商鞅變法的規定 D.徽商和晉商的出現
4.“商藉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補,而非求以相病。”這段話反映了什么思想?
A.重視商業的作用 B.提倡重農抑商
C.重視農業的作用 D.提倡農商并重
5.在世界步入近代時,中國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 B.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C.明清時 期的閉關政策 D.商品經濟發展不充分
6.湯姆同學驚奇地發現:歐洲的地名與其他地區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蘭(New Zealand),荷蘭有西蘭省(Zealan d);美國有新奧爾良(New Orleans),法國有奧爾良(Orleans)。你對兩者之間關系的合理解釋是
A.地理形勢相同 B.殖民活動影響 C.關系世代友好 D.文化傳統相同
7.18世紀中期,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的國家是
A.英國 B.荷蘭 C.法國 D.德意志
8.英國的煤炭消費量從1800年的1000萬噸,猛增到1856年的6000萬噸。導致這一變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機的推廣 B.相對論的提出 C.內燃機的出現 D.發電機的發明
9.下列不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 中出現的新興行業的是
A.機器制造業 B.電力工業 C.石化工業 D.汽車工業
10.關于19世紀后期出現的壟斷組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壟斷組織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壟斷組織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 ③壟斷組織的發達是德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④壟斷組織的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1876年,世界博覽會在美國費城舉行,清朝官員李圭參加會議回來后,大聲疾呼“機器
正當講求”。據其主張判斷李圭應屬于當時的
A.頑固派 B.洋務派 C.維新派 D.革命派
12.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情況對近代中國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A.民族資本的總額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業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C.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D.促成中華實業團等成立
13.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這次會議標志著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確立 B.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
C.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 D.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啟動
1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符合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 B.是對土地所有制的重大變革
C.與當時農村生產力狀況相適應 D.又回復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
15.
1992年 比1978年增長 比1949年增長
國民生產總值 24 000億元 7.18倍 ──
國民收入 17 400億元 5.78倍 48.6倍
以上數據變化最能說明我國
A.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 B.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C.國民經濟達到了高度繁榮的狀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
16.大眾傳媒的發展非常迅速,現在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電波媒介 C.互聯網媒介 D.電視媒介
17. 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B.片面發展重工業
C.農業集體化 D.強調高速度,忽略經濟發 展質量
18.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誠信機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機會 B.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
C.獎勵農民壓縮產量,調整生產結構 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19.“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與此歷史現象相關的事件主要是指
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B.美國所控制的世界銀行成立
C.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 D.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立
20.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趨勢是
A.世界經濟集團區域化 B.經濟全球化
C.世界經濟多極化 D.美、日、歐三足鼎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1題12分,22題16分,23題12分,共40分)
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就能獲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
材料二、15世紀時,商人們把亞洲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非洲的黃金和象牙,美洲的黃金、白銀、玉米、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往世界各地。
材料三、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分析哥倫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機是什么?說明哥倫布生活的時代與這種動機相關的社會背景。(5分)
(2) 根據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3分)
(3) 材料三中提到的“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指的是什么?(4分)
22.(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毛澤東在回顧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時說過:“重工業不能忘了張之洞,輕工業不能忘了張謇,化學工業不能忘了侯德榜,運輸航運業不能忘了盧作孚。”
(1)列舉張之洞創辦的重工業和張謇創辦的輕工業。(4分)
盧作孚是重慶人,目睹川江上外國輪船橫行霸道,他發憤走實業救國的道路,創辦了民生實業有限股份公司。1925年,民生公司以一艘70.6噸的小火輪起家,以愛國救國為號召,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營運,僅10年時間就使外輪不得不退出川江航線。這是近代中國罕有的民族企業通過競爭取勝的范例。抗戰時期,民生公司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撤退”,將大量工業設備和軍工物資搶運入川,構成抗戰時期中國的工業命脈。抗戰勝利時,民生公司已擁有船舶140余艘,航運勢力及于日本與東南亞各國。
(2)為什么說“運輸航運業不能忘了盧作孚”?(6分)
1984年,盧作孚之子盧國紀在重慶重建民生公司,經過21年的發展,民生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集團,服務領域涉及江海航運、公路運輸、國際貨代、國際船代、現代物流等。
(3)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該怎么做。(2分)
23.(16分) 在世界經濟現代化歷程中,鋼鐵發揮了重要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740年英國的生鐵產量為1.7萬噸, 1860年增至380萬噸,產量超過了法、德、美三國總和的一倍。
(1)1740-1860年英國生鐵產量為何增長如此迅猛?(2分)
1860-1913年,美國生鐵產量由84萬噸增至3 140萬噸,鋼產量由1.2萬噸增至3 180萬噸,成為世界上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
(2)1860-1913年美國鋼鐵產量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國鋼鐵產量的急劇增加反映出什么問題?(4分)
1949年,我國鋼產量僅為15.8萬噸,1957年增至535萬噸,1958年達到1 108萬噸,但其中合格的僅有800萬噸。
(3)1949-1957年,我國鋼產量迅猛發展的原因是什么?1957-1958年,我國鋼產量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1949年以來我國鋼產量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6分)
(4)1949-1958年我國鋼產量的急劇增加反映出當時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建設的模式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模式?(4分)
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代號 C B B D C B A A A D B C C C B C A B A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1題12分,22題16分,23題12分,共40分)
21.(12分) (1)獲取黃金。(1分)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作為貨幣的黃金、白銀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們對黃金白銀的渴望也日益強烈。(4分)
(2)各地區生產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交流流通,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增強,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分)
(3)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資產階級的力量逐漸發展壯大;封建主階級衰落。(4分)
22.(12分)(1)漢陽鐵廠,大生紗廠。(4分)
(2)管理精良、營運高效,可資后人借鑒;使外輪退出川江航線,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航運勢力及于海外,拓展了民族工商業的市場。(6分)
(3)要繼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要有愛國之心;等等。(2分)
23.(16分) (1)機器的普及、火車和汽船的發明。(2分)
(2)內燃機的發明及應用。美國工業實力超過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重工業比例加大。(4分)
(3)民族獨立、社會安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2分) 大躍進運動,全民大煉鋼鐵。(2分) 為我國工業化建立了初步基礎;1958年的全民大煉鋼鐵浪費了不少資源、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2分)
(4)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2分) 黨和政府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不足;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優先發展重工業是保障國防安全的必要措施。(2分)
三、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題號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代號 C A A D A D D B
四、非選擇題(18分)
32.(1)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2分)春秋時期。(1分)特點: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 個體農耕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生活比較穩定,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但是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容易破產。(3分)
(2)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2分)特征:發生在紡織行業,有擁有生產資料的機戶和出賣勞動力的工匠,工匠對機戶依賴性強,工匠生活沒有保障。(2分)
(3)工廠的所有者又是工廠的經營管理者,規模不大。(2分)
(4)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與經營,是股份公司,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2分)瓦特的工廠反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工廠時代,中小企業為主,生產規模小,企業的經營者與所有者沒有分離;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大企業時代的到來,大企業壟斷了行業生產,加劇了貧富分化。(4分)
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