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
此次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構建“四個制度體系”。
一是構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育人制度體;
二是構建管辦評科學分離又有機統一的教育治理體系;
三是構建學校依法辦學,政府、社會、師生廣泛監督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系;
四是構建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聯動的制度體系。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湖南省將于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即從2017年進入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開始實施,到2020年高考時,各高校按照新的高考制度進行招生和錄取。
省教育廳透露,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的變化在于“兩依據、一參考”,即招生學校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具體來講,考生的總成績由語、數、外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成績和考生從理、化、生、政、史、地等6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任選3個科目的考試成績構成。實行新的高考制度之后,考生將不分文理科。同時,全國統考科目將從2016年起采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
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1、義務教育階段劃片入學
王柯敏說,為了化解中小學擇校難題,《方案》將嚴格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劃片入學,試行學區制辦學,探索小學初中九年一貫招生制度。劃片入學工作主要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指導統籌下具體組織實施,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組織轄區內所有公辦初中合理劃定招生范圍,制定劃片招生方案并向社會公布。現行設定的學區是否調整,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視具體情況依政策確定。
實行劃片入學以后,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初中不得擇校招生,民辦學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管理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實行自主招生,招生方案需報備。
《方案》還提出,將建立優質學校集群式發展模式,推動同層次學校之間聯合辦學、組建學校聯盟、試行集團化辦學。王柯敏說,其目的就是要解除“大班額”、“擇校熱”難題,通過優質教育的輻射,使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真正實現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
王柯敏透露,長沙市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他們將幫扶學校的發展納入優質學校發展規劃之中,被幫扶學校的校長或業務副校長由優質學校派駐,同時,派出學科組和骨干教師任教并指導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等。
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2、初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
根據《方案》內容,湖南還將推進“縣管校聘”。王柯敏說,湖南目前還較為普遍地存在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管理體制不順暢、教師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探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就是在加強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的統籌管理,理順教師隊伍的管理體制,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更好地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的輪崗交流。
王柯敏說,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是推進縣域內優質校長教師資源共享,逐步縮小校長教師資源配備的城鄉差距、校際差距,解除擇校難題、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此次《湖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出臺后,湖南省將出臺全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市州、縣市區盡快制定本地的實施辦法,同時按照先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再逐步推廣的辦法盡快部署實施。2015年8月,在縣市區積極申報的基礎上,湖南省已先期選定了11個縣市區作為全省首批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試點單位,省本級也設立了500萬元的專項獎補資金,對試點單位進行獎補,各試點單位正在按照國家文件的總體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試點工作。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實現全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和常態化。
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3、貧困生可免費讀3年中職
王柯敏說,此次改革,湖南省提出了“教育功能型精準扶貧”的思路,制定了《湖南省教育扶貧規劃(2015-2020)》,實施校校結對幫扶、教育教學資源云覆蓋、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基礎教育教研教改等5大工程,在圍繞“精準”對接發力,將人、財、智、物等精準對接到學校、輸送到教師、作用于學生,精準對接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達到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不斷提升教育服務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貧困家庭脫貧解困的能力,最終實現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目標。
王柯敏透露,今后幾年,湖南省將把職業教育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手段,鼓勵貧困家庭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接受中職教育,以提高其就業能力和致富技能,幫助貧困家庭實現脫貧。“9+3”模式,就是對貧困家庭學生在完成9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可在省內中職學校接受3年免費中職教育。
具體來說,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免除學費3年,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參照公辦學校收費標準減免學費,所有集中連片地區和涉農專業一、二年級在校學生及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可享受國家助學金。
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4、省屬高校年底完成一校一章程
王柯敏說,推進落實教育管辦評分離,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是湖南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省教育廳、教育工委將進一步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著力優化教育治理結構,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明晰政府管理教育的邊界。通過編制權力清單,落實“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要求。2015年初,省教育廳將廳委機關的全部行政權力梳理合并精簡至6類34項,其中行政許可7項、行政處罰17項、行政確認4項、行政獎勵3項、其他行政權力3項。下一步,省教育廳將堅持“清單之外無權力”,開展流程再造,打造標準化的權力運行環節。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教育廳將按照“能取消的盡量取消,能下放的盡量下放”的原則,切實精簡審批和管理事項。2015年,省教育廳的行政許可事項由2009年的12項減少到7項,總數減少了58%。同時根據省審改辦的要求,全面梳理了本單位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所有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同時,省教育廳、教育工委將切實下放高校人員選聘、職稱評審、專業設置調整等權力,擴大高校經費使用自主權等權力。
以教育立法深化教育管理。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湖南省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湖南省學校安全條例》、《湖南省實施<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等地方教育法規。
以章程規范學校管理。指導和推動各級各類學校以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為目標,制定和完善學校章程,落實和規范學校辦學自主權,形成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教師依法執教,學生依法維權的局面。目前,省教育廳、教育工委正在深入推進高校章程建設,2015年底之前將完成省屬高校的章程核準工作,在全省高校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
看過“2017湖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