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方法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的就是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三、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學習語文除了交際、溝通,作為工具之外,一個重要目的是: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堅持寫日記、周記,這是許多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同學們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四、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么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范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運用這些“范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五、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復嘗試、積累范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后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六、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提高語文閱讀效率方法
1、弄清原文、題干、正確答案項和干擾項之間的關系,切實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確處理原文、題干、正確答案項和干擾項之間的關系,能使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思路相一致,才能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結構脈絡、作者的語氣態度,人物的性格特征、事情的來龍去脈,使順利解題水到渠成。
2、注意積累生活素材及國家的文化背景、人情風俗、生活方式知識。
當前的閱讀理解選材越來越注重現代化、多樣化、知識化和生活化,內容貼近生活,蘊涵著豐富的世界各國文化背景知識,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交際性,常常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前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情趣和對人、對自然的態度及與世界的交流,就體裁而言,也涉及到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等多種文體。只有通過大量閱讀不同題材和體裁的短文,才能不斷增強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準確度,也能提高面對較長篇幅閱讀材料的心理承受能力。
3、重視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加強鍛煉跳讀、略讀、掃讀等閱讀技巧。
比較好的閱讀理解方法是:初讀文章--看題目--查讀文章找依據--初定答案--三看文章找細節--推敲答案--四讀文章--終定答案,其中綜合了略讀、跳讀和查讀等閱讀技巧。
在第一遍閱讀時,可用略讀或跳讀的方式閱讀全文,不必注意細節或具體事實,只求對文章有一個總體印象,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觀點,記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接著,瀏覽題目再讀文章,可以帶著題目有的放矢地在文中圈圈劃劃、做標記,查找解答題目的依據,避免毫無目的地通讀文章,許多局部性題目都可以通過原文中的一兩句話直接找到答案。第三、第四次閱讀主要是定度答案。
4、鞏固、擴大并活用詞匯(包括詞組、短語和構詞法),夯實語法知識。
隨著社會要求和教學要求的提高,生詞和結構較為復雜的長句、難句在短文中和題目中經常出現,沒有過關的語言知識,學生很難領會文章,審清題意。因此,扎實的基礎知識、善于處理詞匯、牢固掌握教學考綱中要求的各個語法項目、通過分析句子結構辨別意群及正確理解結構復雜的長句均是做好閱讀理解的要素。
1、若是做回答問題時,先須把握全文整體意思,弄清文中的人物、發生的事件、時間、地點、原因、前后邏輯關系及過程,然后再落筆定答案,有些文章的最后一題是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
此外,在書寫答案時,還要注意題目要求的限制(如:最多不超過5個詞),也須正確書寫單詞的大小寫、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的人稱、時態、語態等。此類題目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一方面文章要整體理解,另一方面問題和答句中已給的詞語要領會。問題一般不會過于機械簡單,答題的已給詞語也一般不會和短文相關詞語相同,這是為了考查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組織、文章的理解及多種表達形式的掌握程度。
總之,要做好閱讀理解題,除了要花大量精力提高自己的語言基本功,如熟識考綱中的詞匯、詞組及習語搭配、掌握必要的語法知識之外,還要多閱讀、多做題,盡可能擴充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知識,切實掌握一定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思路,養成良好的閱讀、解題習慣,從而最終提高語文的綜合水平和解題能力。
提高語文的復習效率方法
一、線型復習法
根據課程安排和教學進度,新課結束后進入復習階段,可采用線型復習法,主要任務是回歸課本,抓綱固本,講究系統性、基礎性,苦練內功,夯實基礎。梳理書本知識,以教材為本,幫助學生過好課本關,掌握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握落“實”的原則,對初中語文六冊課本及所有中學語文知識內容采取知識點歸類的方式,有序復習,復習方法可按“重點知識梳理與強調——教師重點歸類與講解——基礎知識鞏固與訓練”三個步驟進行,指導學生初中階段語文的基礎知識、基本要點的梳理和主要教學內容有總體把握。
寫作同樣可用線型復習法,也就是將寫作貫穿在整個復習階段之中,但要進行分類型的主題寫作,不能散亂、無序復習,猶如珍珠項鏈,篇篇精煉,一線貫之,系統安排,訓練到位。
二、塊型復習法
按照近幾年中考語文試題命題規律,分專題分類復習,聚焦課堂,上好每一類型的復習課,突出實效性、系統性。師生要一起研究考綱,了解命題特色、考查范圍、題型樣式、細化考點、落實措施等。具體細化為:
1、默寫古詩文應注重詩句的理解,復習中對34首古詩、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點句子要記誦,對詩句的理解、內涵的把握,關鍵在落實,措施要得力,背會寫對方為良策。
2、語段閱讀題的命題特色是考查學生獨立識字、常見詞句的理解、修辭及句式的把握能力,要引導學生注重對片段閱讀的整體感知,加大語言品析的深度。
3、名著閱讀題均在考綱推薦的八部名著范圍之內,分為文學常識和重要內容等,考查方式具有簡化、細化、深化等特點,多以填空題為主,掌握作品的作者、內容主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大概的故事情節等。
4、綜合運用題的命題特色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呈現,題目的設置均有語境提示,題型有廣告設計、擬宣傳用語、應用文寫作、選擇主體材料、修改語病等,適當的講解句式變化、句子成分等語法知識。
5、現代文閱讀題命題在文本的選取上注重文學性,命題關乎人文性,注重閱讀欣賞,強調整體感知,著眼語言品味,彰顯個性化解讀。
6、文言文閱讀我們總結了一些規律,試題命制穩中有變,不變考點是實詞解釋、句子翻譯、文意理解等每年都考,變化考點的是啟示感悟、概括分析、積累拓展、評價賞析等,都在繼承中有創新。
三、球型復習法
這個復習的核心是體現研究性和思辨性,根據安徽省中考試卷的難易程度來安排的,按中考考查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欣賞評價五種能力層級呈階梯式安排,從“考綱解讀”、“考點聚焦”、“典型試題”、“解題指導”、“提升能力”等,優化整合試題,精講巧練。
四、塔型復習法
中考沖刺階段前自由復習階段,即個性化復習,深度研究安徽省考綱,讓學生熟知并會細化考點與題點,強化答題思路與規范書寫,彌補薄弱與空白,教師研究學生學情,兼顧全體與個體,分析班級學生差異,進行培優,拔中、補差的個性化輔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缺補漏,教師側重點撥應考能力的指導。
看過“如何提高語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