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飲食規則 最傷孩子的飲食習慣
孩子健康飲食規則
早餐吃夠30%,是因為身體剛剛睡醒,食欲不高,消化能力處于“預熱狀態”,但要保證營養,以提供上午學習所需的能量。午飯可以適量多吃一些,因為白天孩子活動較多,能量消耗較大。晚餐少吃則是因為晚餐后活動相對較少,能量需求少,吃7分飽也有利于孩子的睡眠。
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早:中:晚=3:4:3
不是數量比例。如果早餐吃兩個肉包子(2兩左右),喝1碗紅薯玉米粥(2兩左右),上午吃1個蘋果;午餐吃1碗八寶飯(3兩左右),一葷菜一素菜;晚餐吃1個雜糧包或窩頭,外加1碗小米粥、1份拌豆腐或黑木耳拌洋蔥,就差不多能達到3:4:3的早中晚能量分配比。
魚:肉:蛋=2:2:1
學齡期兒童因為處于生長期,其食量與成年人幾乎相同。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應攝入125~225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大部分家庭做不到每天都吃魚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魚,每次150~200克。平時,應盡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魚肉),少吃紅肉(如豬、牛、羊肉等)。
兒童每天最好吃一個雞蛋,喝一袋牛奶。
葷:素=1:4
營養師建議:兒童的膳食應保持多樣化和合理平衡,保證足夠的量,滿足兒童生長發育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智力。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天應吃400~500克蔬菜,125~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全天菜品的葷素比,大致可按照1:3或1:4來安排。比如,一頓飯做4道菜,可以做一個肉菜,一個豆腐和兩個素菜。吃的時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父母應該具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意識,好好吃飯才能讓健康伴隨孩子一生。
主食粗糧:細糧=1: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主食要粗細搭配,每天應吃50~100克粗糧。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約1/4~1/3的粗糧為好,也可以每周吃兩次粗糧。粗糧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素,對兒童肥胖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薯類如紅薯、土豆,可以適量代替部分糧食。
蔬菜:水果=2:1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特別是對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而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故應保證每日蔬果的食用量。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蔬菜品種豐富,選擇的總原則是,春秋多吃些芽葉莖類的蔬菜(如菠菜、韭黃、小青菜、菜心等),秋冬多吃些果實類、塊莖類的蔬菜如蘿卜、土豆、洋蔥等。最好選擇當季當地的菜品,水果的種類也最好每天吃夠3~4種。
學齡兒童學習緊張,體力活動也增加,加上飲食行為不合理,如不重視早餐,零食的時間及種類不恰當等都可能影響營養狀況。
黃金吃飯時間表
安排好一日三餐,特別要保證吃好早餐,早餐所攝取能量應占全日總能量的30%。如果早餐營養不足,則影響兒童上午精力集中,影響聽課效率。
早餐7:00
此時胃腸道已完全蘇醒,消化系統開始運轉,這個時候吃早餐最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營養。早餐一般要有一定量的干食如面包、糕點、包子等,最好能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品如牛奶、雞蛋、肉松等。
加餐10:30
此時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需要吃個加餐補充能量,特別是學生用腦量大。加餐有助于集中精力、保持高效的學習工作狀態。可以吃一個黃瓜或西紅柿,還可以喝半杯牛奶、1小瓶酸奶、兩三塊豆腐干或者一小把堅果。
午餐12:30
中午12點后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孩子經過一上午的學習活動后,肚子已經咕咕叫,進食時很容易狼吞虎咽。
健康提示:
父母要從小引導孩子——每一頓飯都要細嚼慢咽,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胃腸道。午餐提供每日能量的40%,最好在學校食用由專門生產營養午餐的廠家提供的營養豐富、衛生的營養餐。
下午茶15:30
此時體內葡萄糖含量已經降低,特別是活動量的兒童,很容易出現思維變緩,以及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所以可以每天給孩子準備一點小零食。一種谷物食品(餅干、面包干),配一種奶制品,或一個時令水果,飲料以白開水和清茶為宜。
晚餐18:30
晚飯最好安排在18點至19點中間,但晚餐不宜過飽和過于油膩,以免影響到兒童的睡眠。兒童晚飯吃得太晚,食物消化不完就睡,不僅睡眠質量不佳,還會增加胃腸道負擔,也容易誘發肥胖。
夜宵21:00
晚上還要學習的孩子可以適當吃些夜宵。夜宵進食量要少,盡量別超正餐的一半。食物選擇上,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容易消化的面包片、清淡的粥類比較好。
讓孩子丟掉餐桌壞習慣,很多看似不經意的習慣長久下去是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從現在讓孩子好好吃飯,丟掉這些不良餐桌習慣。
夏季兒童飲食原則
1、夏季兒童飲食需多補水。夏季氣溫高,孩子們易出汗,體內水分流失快,容易出現口干舌燥等問題。因此,夏季兒童飲食補水是一大基本原則,可多食用水分充足的食物,例如:黃瓜、番茄、菜瓜、苦瓜、涼瓜、菱角、西蘭花、西瓜、圣女果、梨子、楊桃等瓜果蔬菜。
2、夏季兒童飲食需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有維持皮膚彈性、水潤、光澤的作用,另外維生素C更有曬后修復的強大功能,對預防兒童夏季防曬和皮膚修復作用很大。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有:西紅柿、玉米、南瓜、大棗、獼猴桃、芥藍、甜椒、大豆等等。
3、夏季兒童飲食需多增加食量。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身體對營養的需求較大,而孩子們在夏季消化酶分泌少,胃口低下、食欲低下的問題,因此,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們適量增加食量,多吃一些開胃的食物,讓孩子們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快快樂樂地度過夏季生活。
4、夏季兒童飲食需多變換花樣和種類。夏季兒童飲食不能單一,需要多變換花樣,增加兒童的食欲,提高兒童對營養的吸收率。例如:早餐可一天喝粥、一天吃包子饅頭、一天吃面包等等,午餐和晚餐可葷素搭配、盡量每天變換菜式、做到全面營養。
5、夏季兒童飲食需少吃生冷食物。夏季氣溫炎熱,小孩子都渴求降溫,喜歡吃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實際上這些生冷食物對小孩生長發育極其不利,并且容易造成腹瀉、腸胃炎等問題,夏季降溫需理智,不能一味的食用生冷食物。
最傷寶寶的9種飲食習慣
壞習慣一:飲食不注意衛生
做菜過程不衛生,飯前便后不洗手,餐具不洗凈消毒……不注意飲食衛生,將會給寶寶身體帶來危害。
所以,媽咪一定要保證食物、餐具、手(寶寶有時很難控制自己,老是把手放在嘴里,就很有可能把各種病原微生物吃進去)的清潔。爸爸媽媽與小孩吃一樣的食物,成人沒有任何事情,小孩就發病,主要因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如成人,抵抗能力很低。
壞習慣二:飲食不規律
好吃的就吃到撐得不得了,不好吃的干脆不吃,正餐不好好吃,零食卻不停嘴。這樣的飲食習慣,也會導致孩子的腸胃功能下降。另外,濫給孩子吃營養品,會使過多的高蛋白、高糖的物質積存在孩子肚子里,孩子消化不了,會引起腸子蠕動不正常,造成腸痙攣、肚子脹痛,也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壞習慣三:交叉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現在認為是“口口傳播”(從口到口傳播),但是還沒有最后確定一定是這種傳播途徑。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聚集性”,小孩有這樣的問題,父母常常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有的父母不太注意,與孩子在一起互相交叉感染。
壞習慣四:吃過涼的食物
過涼的食物進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縮。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會受到影響。小孩子不應該吃過涼的食物。不要讓小孩吃的過飽。適當的控制他的飲食。
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飲食習慣
壞習慣五:吃街邊羊肉串
首先不能確認街邊的羊肉串是否是真的烤熟、烤爛,小孩的消化能力比起成人要差很多。那些食物,小孩吃進去不見得都能夠消化。如果再有一些細菌沒有烤熟、沒有消滅掉,更不適合小孩了。
壞習慣六:吃涮羊肉
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么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壞習慣七:喝過多碳酸飲料
這種飲料到了胃里面,它要產氣、打嗝,使得腹脹,把胃撐開。有的成人喝了都不舒服,更何況寶寶。很多小孩喝了飲料之后,明顯的感覺到不舒服。冰鎮的飲料喝多了更可怕,但是往往這樣的飲料,小孩喝的慢。
壞習慣八:飲食沒有節制
即使是水果吃的特別多也是不行的。有的小孩節制能力差,覺得某種食物好吃就拼命的吃。貪吃的小孩就是這樣的,吃了之后就吐,這就要求父母管束好自己的小孩。
壞習慣九:吃過多“垃圾食品”
漢堡包很好吃,但是小孩吃的量不要太大,吃多了小孩不容易接受。本來食物就不好消化,又加上冰涼的飲料,成人吃了之后可能有一點這種反映,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小孩的消化能力太弱,越小的小孩吃的越多,也越容易出現問題。其實飲料里面加上冰塊喝下去很舒服的,涼涼的,甜甜的,但是降低了胃的消化能力的吸收。如果有的小孩非去不可,可以少吃一點,少喝一點冰涼的飲料。
看過“最傷孩子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