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自然條件對城市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條件對城市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專項練習題一、選擇題
1.該島鐵路形狀為“環形”,說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解析:該圖表示日本本州島,其地形為山地,鐵路沿四周的沿海平原修建。
答案:B
2.甲和丙之間的鐵路沒按圖中虛線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虛線處是鞍部 B.虛線處是河谷
C.虛線處等高線稀疏 D.虛線處等高線密集
解析:虛線處雖然直線距離近,但最可能因其地勢陡(等高線密集)不適宜鐵路選線。
答案:D
青藏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題,同時還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結合青藏鐵路沿線剖面示意圖,回答3~4題。
3.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許多高大山脈,圖中代表唐古拉山脈的序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青藏鐵路二期工程自北向南穿越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答案:B
4.青藏鐵路約150千米的路段實施了“以橋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
①鐵路沿線溝壑縱橫 ②避免風沙掩埋鐵路 ③鐵路沿線有多年凍土 ④為動物留出生態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青藏鐵路以橋代路的主要原因是:避開多年凍土層和為動物遷徙留出生態通道。
答案:C
寧西鐵路東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經五個省,總長約1 075千米,是我國跨世紀鐵路建設中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干線。下圖為寧西鐵路經某地形區的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鐵路選擇在圖中地形區域通過,主要原因是( )
A.該部位為山脊,地勢較高
B.該部位為山谷,工程量較小
C.該部位為鞍部,地勢較低
D.該部位巖層松軟,易于開挖
解析:圖中顯示地形部位為鞍部,地勢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價低。
答案:C
6.為防止圖中切坡處滑坡、崩塌,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砌石護坡 B.植樹造林
C.種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解析:圖示鐵路經過之處進行了工程切坡處理,使得道路兩側山坡變陡,只有砌石護坡才能有效地防止滑坡、崩塌。
答案:A
交通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然而交通線路的建設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據此回答7~8題。
7.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單元中,修建同樣技術標準的公路,線路的彎曲程度和實際里程最大的是( )
A.內蒙古高原 B.東北平原
C.云貴高原 D.華北平原
解析:云貴高原地形崎嶇,為了減小公路的坡度,線路一般設計得較彎曲,從而使得公路的實際里程也較長;其余三個地區的地面較為平坦。
答案:C
8.下列鐵路對應的線路特征描述最合適的是( )
A.京哈鐵路——以橋代路 B.蘭新鐵路——起伏劇烈
C.京滬鐵路——迂回曲折 D.成昆鐵路——橋隧相連
解析:京哈鐵路從北京到哈爾濱,主要經過地形平坦的東北平原,因此鐵路建設沒有必要花大成本去以橋代路;蘭新鐵路從蘭州到烏魯木齊,主要經過河西走廊,沿途地勢起伏并不太大,故沒有起伏劇烈的現象;京滬鐵路自北京到上海,經過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沿途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因此該鐵路沒有必要修建得迂回曲折;成昆鐵路自成都到昆明,經過起伏較大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地形崎嶇的云貴高原,全程起伏較大,因此該鐵路橋隧相連。
答案:D
9.有關地形與城市區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區
B.世界上的大城市有80%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瀕海、瀕湖或沿河的平原
地帶
C.在熱帶地區,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
D.山區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帶
解析:A項太絕對,高原和山區也有城市分布。C項熱帶低地濕熱,城市多分布在涼爽的高原上。D項山區城市傾向于沿河流谷地或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B項平原地區地形、氣候條件好,交通便利,是城市布局的理想場所,故世界上80%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平原上。
答案:B
讀下面的地形素描圖或地質圖,回答10~11題。
10.下列說法最全面的是( )
A.甲、乙均為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
B.乙、丙地貌所受外力作用相同
C.甲、乙、丙均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D.甲、乙、丙、丁的地貌成因一樣
解析:從圖中不難看出,甲是洪積扇或沖積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積地貌;丙是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丁是向斜,是內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C
11.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幅圖所示地形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甲地形區的聚落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條帶狀,蜿蜒分布于山前 ②一般來說,乙地形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為人類的聚居地 ③丙地所在氣候區,鄉村聚落多集中連片分布 ④丁地形區應大力發展水泥加工業,以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從而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解析:甲地形區的聚落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條帶狀;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分布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丙地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丁地是向斜,兩翼的巖層以花崗巖和玄武巖為主,不適合大力發展水泥加工業。
答案:A
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影響圖示鐵路線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鎮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礦產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決定交通運輸線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其次,地形也是影響其走向的重要因素。鐵路不完全沿河流延伸,鐵路線并沒有經過圖中的煤炭產地。
答案:A
13.與丙城市區位條件相類似的城市有( )
A.大連 B.武漢 C.北京 D.石家莊
解析:河流水運的起點、終點、干支流交匯處、河口位置是城市的有利區位因素。從圖中可以看出,丙城市位于干支流交匯處、鐵路樞紐處。四個備選城市中武漢位于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且京廣鐵路、漢丹鐵路(武漢—丹江口)、武九鐵路(武漢—九江)在此交會,與丙城市的區位因素相似。
答案:B
高考地理自然條件對城市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專項練習題二、綜合題
14.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地,該地區最大海拔高度為268米,讀圖回答。
(1)用▲在圖上標出該地區的最高點。
(2)判斷圖示地區地形分布特點。
(3)簡述圖示地區村落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4)根據圖示相關信息,說明圖中西部地區發展農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1)河流的分布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地形狀況,該地區的最高點,一定是大多河流的發源地,因此,最高點應標注在圖中三條河流發源的地方。(2)要回答好這道題,一定要分析好題目的要求,題目問的是地形的分布特點,既要答的是地形,又要回答分布地區,否則,答案就會出錯。可根據海拔高度和河流的干流分布狀況進行判斷。(3)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就能對圖示地區村落的分布特點作出正確的回答,而后一問,就要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原理通過分析、歸納,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4)定位至關重要,結合海拔高度(低于268米)、題干信息(我國東部地區)和圖中緯度(28°N),就能確定該地區為我國的東南丘陵,然后,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就能對本題作出正確的回答。
答案:(1)略 (2)東部是平原,西部是丘陵。 (3)特點: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與平原地區。 原因:地勢平坦,農業發達,交通便利。 (4)發展以林果業為主的立體農業;加強優勢資源的綜合開發;發展小水電,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答出4條即可)
15.泛亞鐵路(新加坡至昆明)將是聯系東盟和中國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鐵路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鐵路有東、中、西三個方案,如圖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泛亞鐵路待建線路三個方案的比較(單位:千米)
方案 經過主要城市 鐵路總長度 需新建鐵路
東線 曼谷—金邊—胡志明市—河內—昆明 5 520 433
中線 曼谷—萬象—昆明 4 180 1 245
西線 曼谷—仰光—昆明 4 132 1 017
(1)試分析東線方案被采用的原因。
(2)該鐵路建成后,對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有何影響?對新加坡港又有何影響?
(3)中南半島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稠密地區,但建成鐵路卻比較稀疏,試分析其原因。
(4)中南半島各國利用該鐵路可以方便外運出口的物產有哪些?
解析:分析東線方案被采用的原因要從影響建設鐵路的因素,如地形、地質條件對工程的難易程度、工期長短、投資大小的影響以及沿線的經濟狀況、人口與城市的分布、原有鐵路基礎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鐵路對我國西南地區與新加坡的影響可從加強經濟聯系與往來、促進區域合作與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分析;中南半島鐵路少,要從當地的地形及沿線國家的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中南半島的物產主要從當地馳名的農礦產品方面思考。
答案:(1)可利用原有鐵路,投資少;地形較為平坦,施工技術難度低。
(2)有利于我國西南地區資源開發和商品出口;有利于促進與東盟各國的經濟交往和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發展。 新加坡港經濟腹地擴大,進出口貨物增加。
(3)中南半島各國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的地形給鐵路修建增加了技術難度。
(4)稻米、橡膠、木材、錫礦等。
猜你感興趣:
1.高考地理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練習題附答案
2.高考地理城市與城市化練習題附答案
3.高中地理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練習試卷
4.2017高考地理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