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沖刺復習重點
地質地形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于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后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后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農業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地下水的來源
①主要是大氣降水。降雨歷時長,強度不大,地形平緩,植被良好的情況,對地下水補給最有利。
②河湖水補給。河湖水位高于潛水面時,河湖水補給兩岸潛水。反之,潛水補給河湖水。黃河下游只有河水補給地下水。
③凝結水:在干旱地區,大氣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凝結滲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與巖漿活動有關,數量很少。
高考地理大題模板
模板的適當記憶,能夠使我們在做題時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區分不同題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和拓寬思路。不能只局限于老師上課的內容,在做題時遇見新的答題思路和方向,都可以不斷在筆記本上進行補充記憶。
以下是做題時的“五步走”
(1)細審“題干”。牢牢抓住“關鍵詞”和“修飾詞”、“限定詞”
(2)列出“模板”。是時候拿出屬于自己的知識寶庫啦。
(3)仔細“篩選”。模板雖然萬能但是萬萬不可照搬照抄,而要進行篩選。我們可以根據限定詞篩選;根據所在地區篩選;根據地理事物特性篩選;根據題目提供的材料篩選。
高中地理高效復習方法
1.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已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系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
2.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巖溶地形,這一反?,F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巖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3.地理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于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借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干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4.地理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
如:植樹造林有什么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高中地理怎么提分
一、多刷地理考試真題,尤其是選擇題
多刷題是提高地理成績最快,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只有見過足夠多題型,才能總結出相應的規律,同時各種變化多端的圖只有在刷題中不斷接觸和鞏固,鍛煉出快速看圖分析的邏輯能力,才能夠在看到陌生圖片時臨危不懼。
地理刷題主要是針對選擇題,在刷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囫圇吞棗的刷題等于無效刷題。通過刷題,來提高做題速度,找出薄弱知識點。
二、多背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等
背地理圖的好處很多,背圖可以讓我們有很清晰的方位感,通常來說,很多考試給的圖片并不明確,我們可以根據圖片所給的信息來判斷這個圖形的地理位置是哪里,我們也可以根據圖片給的地理位置來判斷這個地理方位的氣候特點以及地形情況等。
背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單圖熟練后可以背綜合性圖片,比如把同個地區的季風圖與氣候圖重疊起來背。
2、在做題復盤時不斷補充該地區的背景知識,做到可以指出某地就能快速反應出相應知識的能力。
3、平時一定要積累知識點,一周最少過一遍,把不會的或者不熟練用小本本抄起來。
三、總結主觀題框架,分類歸納
地理主觀題的答題并不是十分難,只要掌握好答題的邏輯方法總結好,主觀題的答題框架按步驟進行作答地理主觀題就能拿到一個很穩定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