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重點復習方法
圍繞一個中心,狠抓基礎
這個中心就是主干。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
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第一輪復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地理知識整合能力
復習時精讀課本,歸納地理知識之間內在邏輯聯系,提高知識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布、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線索進行知識串聯;
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區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系;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類型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
地理主干知識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影響因素類,如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影響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因素、影響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因素、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布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
復習地理的實用方法
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于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借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干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
如:植樹造林有什么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形象思維法
這種方法就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
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于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
一是空間關系,如地圖的范圍,經緯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
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
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于形成大家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已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系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
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
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2023高考地理常見考點答題模板
1、先給個母題,然后舉幾個提問例子,其實都是一道題(例如某某湖泊干涸的原因)
①氣候干旱,蒸發旺盛
②降水稀少,河流補給類型少,水補給量少
③大量的工農業用水,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全球變暖的影響
2、常見術語提問題型(例如某地的主要經濟形式)
①第一產業以……為主,第二產業以……為主,第三產業以……為主
②產業分布較為(合理)或者失衡
3、凡是讓你回答和"結構特點"有關的(例如某地的生產結構特點)
①產業結構單不單一
②某某產業的比重大,某某產業的比重小
③某某產業比較發達(注: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變通)
4、為什么要這樣做=積極影響=這么做有什么好處=某某有某方面的優勢為什么某地能發展工業=某某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例如:南非發展金屬礦產加工業的有利條件,所以你就得會一眼看出來他其實就是某地發展第二產業的條件。
①某資源的種類和儲量是否豐富(如果問的是不利條件就回答不豐富)
②經濟基礎好,工業技術水平高
③能源供應充足
④市場前景廣闊,需求量大
⑤交通運輸條件良好,運輸便捷
⑥水源充足,用水穩定
5、為什么某地地質條件復雜或者某地地殼運動活躍
①某地地殼不穩定
②某地可能多地質災害
③某地地勢起伏較大
6、內流區的形成原因
①地形封閉,水不易外流
②降水量少,河流匯入少
③氣候較為干旱,蒸發旺盛(注: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加以刪減或者增加)
7、建壩,建水庫的題型答題套路
(1)修建的好處=修建的合理理由=重要性
①可以促使水電,航運,養殖等經濟效益進一步加強
②可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防洪疏淤
④有利于增加居民生產用水量
⑤有利于調節河流徑流量,改善水質
(2)修建不合理=修建的壞處
①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②影響湖泊的調水功能
③影響下游地區的供水安全
8、湖泊消失的影響=河流消失的影響=水流量變小的影響
(1)自然影響:
①降低土壤肥力,導致土地鹽堿化
②地產水位下降,水域面積減少
③植被覆蓋率下降,植被減少
④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⑤造成海水倒灌(注:此點適用于材料給你的湖泊河流位于沿海地區)
(2)社會影響:
①阻礙農業的發展,造成農作物減產
②可能導致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不足
③影響水運(注:此點看情況而答,如果是干旱地區就不要寫上去。例如咸海消失的影響,新疆某條河水流量變少影響)
高考常見題型必背解題思路
9、水系特征
①河流流向
②注入……海洋
③支流多不多
④落差大小情況
⑤流域面積大還是小
10、修建(某線路,某管道)的困難或者……的困難
①氣候……(寒冷、干旱或者模糊答氣候惡劣),施工環境差,難度大
②地形以……(一般說困難都是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崎嶇,工程量大
③線路長,工程成本高
④線路安全得不到保證
11、工業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某地以發展重工業或農業為主,請為當地經濟模式轉型提出幾條合理措施
①減少污水排放,提升環境質量
②植樹造林提高覆蓋率
③轉變發展模式,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升級
④發展新型(工業或者農業)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⑤加強區域協調管理(注:這個題型是新課標全國卷的重點,每年大題必考)
12、某地生產種植棉花的條件(最常見就是在西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某種農作物的條件(第五點不寫)
①晴天多,光照充足
②有充沛的灌溉水源
③地勢較低,地形平坦開闊
④晝夜溫差大
⑤棉花成熟期無雨,有利于棉花采摘
13、分析氣候差異=分析氣候特征☆☆☆☆常見問法:分析比較 A 地和 B 地
的氣候差異(一般會給圖表數據)
①某地氣溫高或者低,氣溫年較差大或者小(要從圖表數據得到結論)
②降水總量怎么樣,降水集中在哪些月份
14、懸崖(峭壁等)形成原因☆☆☆☆
①地殼運動形成斷層
②巖塊上升形成斷塊山
③斷層面形成陡崖峭壁
15、某地風速大的原因
①狹管效應
②受盛行風的影響作用(注:這樣寫是模糊答,老師看到不算錯,能夠準確
回答什么風更好)
③植被稀對少,對風的阻力小
④離風源地近,氣壓梯度大
16、城市里的環境問題的成因
(1)城市水污染的原因等
①過量的排放
②生產生活產生大量的垃圾
③某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保護
④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
(2)城市里的環境問題的整治措施
①規定規范排放標準
②合理布局工廠,植樹造林
③建設污染物(如污水,也可以模糊答污染物)處理廠
④積極引導樹立環保意識
⑤轉變生產方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17、環境質量優良的原因
①人類活動影響小,污染少
②工業化水平不高 ③空氣潔凈
高三地理怎么學習
高三地理學習利用地理技巧。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按照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規律歸納總結出來的科學記憶方法在地理學習中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訓練其它技能一樣,記憶能力也可以經過訓練而達到快速、準確、持久的目的。
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也先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可貴的記憶方法,例如口訣、歌謠、諧音等記憶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記憶方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可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及時復習和練習。遺忘總是先快后慢。這就要求及時組織復習,利用課前提問、階段測驗等方式反復加強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知識只有在運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記憶的前提。適時、適當地進行適應性練習,在地理練習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強化記憶,不斷增強學習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