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備考小技巧
高考地理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第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因此,同學們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復習,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2、將知識點板塊化
基礎知識點的數量極其龐大,其中相似點概念、原理等又不止一二。學生要將將課本當中比較復雜的知識點結構進行梳理,按照重點將知識劃分為不同板塊。這樣減少了對大量知識內容掌握的要求,學生可以先背必考的,然后是可能會考的,最后是不考的。
3、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同學們平時應注重讀圖、填圖、默圖、甚至描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4、做題,突擊弱點
前面三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背誦知識點,但是還需要做題來加強理解。,做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做的題量不用太多,但也不能不做,要培養做題目的感覺。做題要仔細閱讀題目,抓住每個信息點來解題。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就要認真聽老師的分析,要理解老師講的東西。遇到錯的題,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高中如何學好地理
1、課前預習。學生不需要在預習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只需要在課前快速瀏覽一下,知道大概下節課會講什么,有個印象即可。
2、上課認真聽講。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認真聽講是關鍵,跟上老師的思路,記下老師強調的內容。不需要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記住,要回抓住重難點。
3、下課整理筆記。自己的筆記有親切感,內容要比較齊全。學生可以參考其他資料和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整理好自己的筆記。平時做題得到的理論結果也可以及時補充在相應章節。做好筆記方便以后的復習。
4、圖文結合。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
5、適當訓練。雖說平時不像備考一樣需要做大量的題,但在學完一個章節的時候也要聯系相關的題,有問題好及時解決,而不是拖到最后。
地理必背知識點
鹽度和洋流
⑴鹽度比較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很少,蒸發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鹽度比較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⑷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地質地形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于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后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后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農業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學好高中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一、字頭記憶法
【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于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諧音記憶法
【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地理答題技巧
要學會“擠”分
高考試題是“題題設防”,有一定的區分度,每一道題目都“長牙”,每一道題目都“咬人”。高考非選擇題是分點賦分的,答出幾點就會得到幾點的分數,因此考生在答題時要學會“擠”分。
地理學科“擠”分的主要方法:
一是根據分值判斷得分點的數量,如分值為6分,則可能有3個得分點,每點2分;
二是拆解問題,確定答題方向和角度,如區位因素可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角度分析,影響分為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三是結合得分點數量,調用知識,確定答題要點,如影響農業發展的自然因素的答題要點有地形、氣候、水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