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真題提高英語詞匯量
任何一門英語考試都必須要有相當量的詞匯作為應試基礎,否則就談不上什么備考。四級規定的詞匯量是4200左右。通過這么多年的教學我們發現,要想通過四級考試至少需要掌握3500左右的詞匯,當然對于準備拿高分的考生而言則是多多益善。同樣的,六級大綱詞匯有6500個左右,那么筆者認為掌握至少5500個常用詞匯是通關的必要條件
有鑒于此,大家在每天的復習當中至少要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在操練單詞上?;A較好的考生則可以適當縮短。在這兩個月的復習過程中,筆者建議考生的詞匯學習要抓住兩個基本點。
第一、快速多輪重復。對于人腦而言,能夠留下深刻甚至難以磨滅印象的東西往往就是重復次數最多的那些信息。所以大家總是感覺中學甚至小學的一些名篇名句往往能夠脫口而出,而大學所學的不少內容則很難達到如此深刻的境地。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中小學的詩文是老師硬性要求必須背誦,并且很有可能是一周左右就要背上一篇。如此大量的重復和高密集度難怪大家印象鮮明。同理,不少廣告也是采取密集出擊,充斥電視、報紙、網絡、車廂等等各個媒介,其實也只求個眼熟,能讓消費者記住。如此看來,四級考試詞匯若能在最后三周大量多次的在眼前反復重現,這樣的復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筆者建議大家最好是一周時間看完一遍詞匯,力爭最后三周能夠反復翻閱三遍。既然重復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在每一次的翻閱中大家不必看得過于細致,僅僅是做一個簡單瀏覽的工作即可。對于詞匯書中所談到的近義詞、反義詞、類比詞、例句或例題大可一帶而過,甚至直接忽略。你的關注重點無非就是拼寫、讀音和詞義。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速度,否則只能事倍功半。不少考生喜歡細讀詞匯書。想法雖然好,但由于細讀極耗時間,結果導致最后一本書頂多只能看一遍,完全無法到達重復、重現的目的,那么記憶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第二、結合閱讀真題深化理解。多輪的重復是幫助大家盡可能快的了解詞匯,而至于單詞的用法和考點則必須結合閱讀來突破。
閱讀真題絕非是能選出個ABCD就可以草草了事的。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input(輸入)方可達到運用自如的output(輸出)--包括寫作和翻譯??傆锌忌鷨枺瑸槭裁?quot;暴發戶"要翻譯成new money,為什么"發電廠"要翻譯成power plant,為什么"腦殘粉"是fanboy……筆者也無法回答。如果硬要我說個為什么,那就是因為筆者在native speaker的文章和會話中見到過,筆者記住了,然后筆者就這么翻譯了--I see, I know, I use。
不會通過閱讀背單詞使用單詞這就是大家的弱點。在閱讀中看見了生詞不僅要背誦而且要結合上下文去分析它的用法,甚至要琢磨這個詞和它的近義詞差別何在。舉個例子,assure, insure, ensure這樣幾個單詞就屬于形似義似類詞匯。它們的詞根都是sure,這讓不少考生頭疼,也是多年來反復考察的重點。實際上,insure比較容易和另外兩者區分,它的意思是保險,大家很容易聯想到的就是insurance,保險的名詞形式。比較有難度的是assure和ensure的差別。前者的用法公式是 assure somebody something,也就是說在assure的后面必須加雙賓語,意思是向某人保證某事,人和物是一個都不能少。ensure則相反,它的后面一般直接加上物做賓語,表示確保某事。所以在解題的時候只要看到賓語出現了人,那么一般可以斷定就是assure。把這些基本點弄清楚了,接下來就可以有意識的讓自己背幾個在閱讀或者聽力中出現的句子加深記憶。相同的還有rise,raise,arise,arouse這幾個。rise是不及物動詞,所以不能直接加賓語。raise是及物動詞,后面可以直接加賓語。兩個詞意思接近,都是升起。不過如果從用法角度就很容易區別了。arise也是一個不及物動詞,表示問題或者困難的出現。在閱讀中我們常常見到的結構是a problem hasarisen…。而arouse是一個及物動詞,表明的含義是喚起某種情感。
通過上面幾個詞匯辨析,大家應該感覺到,結合閱讀把單詞用法逐個擊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所以,筆者在此推薦大家一定要認真研讀近三年以來的六套完形真題,用相當量的時間去認真考核選項內的詞匯,借住詞典等工具書細心體味它們的差別,把基本功夯實。單詞會用了,不僅閱讀突破了,并且在寫作和翻譯當中也會感覺更加得心應手。
通過閱讀猜單詞--掌握擴大詞匯技巧按照四六級考試大綱的要求,閱讀部分由兩篇短文構成,每篇詞數控制在350詞之內。由于考試大綱要求所選文章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勢必將會出現個別超出考生知識結構范圍之外的生詞。另外一方面,考試大綱也明確指出,文章語言難度中等,所用詞匯基本不超過《大綱》詞匯要求的范圍。這也告訴我們考綱對生詞是留有余地的。一個正常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幾乎不可能掌握閱讀測試中的所有詞匯。正因為如此,即使遇到生詞難詞考生也不必過于焦慮。不僅如此,考生朋友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復習中學會猜詞也是迅速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方法。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有相當部分的生詞完全不需要任何特殊技巧,直接根據考生的直覺(intuition)即可作出判斷,這也就是所謂的語感。下面來看一段短文。
In an article some Chinese scholar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tantalized by the mysteriousdragon bone hieroglyphics."Tantalized is one of many English words that have their origins in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past (in this case, Greek and Roman ones). The meaning of the verbTantalize is a very particular one :"to promise or show something desirable to a person andthen take it away; to tease by arousing hope."…
在該例當中,hieroglyphics這個詞依據考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透過定語dragon bone很容易猜測出來是象形文字的意思。其實大多數考生一邊閱讀一邊就能將dragon bone hieroglyphics 理解為甲骨文??傮w而言,第一種方法需要考生平時有一定的課外知識儲備,通過直覺迅速做出判斷。
方法二:前后文語境(context)狹義的前后文就是指鄰近分句或者句子之間的關系。考生往往可以通過鄰近分句或者句子并結合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比如并列或轉折關系)來推測生詞的含義。實際上,這個思路也就是閱讀中常見的猜詞題的解題思路。
我們來看下面這道題:
A recent global survey of 2,000 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found that 60% were notplanning on a traditional retirement. Among U.S. participants, 75% expected to continueworking in some capacity even after stepping away from full-time jobs. "Many of these peoplemade their wealth by doing something they're passionate (有激情的) about," says Daniel Egan,head of behavioral finance for Barclays Wealth Americas. "Given the choice, they prefer tocontinue working." Barclays calls these people "nevertirees." (2013年12月四級Text1,下劃線為筆者所加)
最后這個詞nevertirees考生普遍感覺比較陌生。其實觀察最后一句話考生會發現nevertirees是對thesepeople的描述。這就牽涉到了代詞在語境中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四六級考試中代詞都是指向前文,考生只需要仔細回讀前文即可。在上文中我們又發現分別出現了they和these,繼續根據向前指代的原則可知其所指的對象就是全段第一句--60% were not planning on a traditional retirement,有60%的美國人不準備按照傳統方式退休。可見,這個nevertirees就是指一批不愿意退休的人。
命題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考點詞。文后第一題就是對其發問:
56.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so-called "nevertirees"?
A) They are passionate about making a fortune. C) They love what they do and choosenot to retire.
B)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continue working. D) They will not retire unless they arecompelled to.
該題在選擇是要特別注意剔除干擾項B和D。原文第一句第二句都提到這些不退休的人是主動選擇繼續工作,不是情勢所逼無可奈何。故此B選項中的have no choice以及D選項中的compelled to都無法對應原文屬于無中生有。由此可得答案選擇C。
Context從廣義上來說,不僅可以指相鄰句間的關系,還可以指在整篇文章中的前后照應關系,這一點上考生可能就不太熟悉了。我們以2013年2月四級閱讀Text2為例。該文第一段:
When we talk about Americans barely into adulthood who are saddled with unbearable levelsof debt, the conversation is almost always about student loan debt. But there's a growingbody of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oday's young adults are also drowning in credit-card debt-and that many of them will take this debt to their graves.
本段最后一個詞grave是解決文后第一題的關鍵性詞匯。如果考場上臨時遺忘該詞含義其實不必驚慌失措??忌梢造o下心來,帶著問題先把文章做一個整體掃描。進入到文章最后一段,我們看到:
Dunn says a lot of these young people are never going to get out from under their creditcard debt. "Many people are borrowing on credit cards so heavily that payoff rates at theselevels are not sufficient to recover their credit card debt by the end of their life, which couldhave loss implications for the credit card issuing banks."
請特別注意該段第三行這個部分:not sufficient to recover their credit card debt by the end oftheir life--到死都沒有足夠的(資金)償付信用卡債務??梢哉f本句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那么第一段說的take this debt to graves我們就大概知道了,就是指至死都無法清償債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