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筆記串講抗日戰爭
[多選、簡答]2.殘暴的殖民統治和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1)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2)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與財富。
(3)強制推行奴化教育。
筆記串講二: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1.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
[單選]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不僅積極參加和推動各地的抗日救亡運動,而且直接領導了東北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
[多選、簡答]2.局部抗戰和救亡運動的興起
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興起。部分國民黨軍隊主張抗日,共產黨與東北抗日義勇軍、國民黨第十九路軍、馮玉祥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以及宋慶齡等合作抗日。
[單選、簡答、論述]3.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華北事變后,一二九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中國共產黨發布《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國民黨的對日態度和內外政策發生某些變化。中國共產黨確定“逼蔣抗日”方針。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中國共產黨致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電及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紅軍的改編。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
筆記串講三:國民黨正面戰場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1.戰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場
[單選](1)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抗戰處于戰略防御階段。
[單選](2)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擔負了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
[單選、多選](3)國民黨愛國將士有:佟麟閣、趙登禹、謝晉元等。
[單選](4)片面的抗戰路線導致正面戰場失利。
[單選]2.戰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戰略相持階段到來后,國民黨由片面抗戰逐步轉為消極抗戰。相持階段正面戰場對日軍的進攻性打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戰區的建立以及中國遠征軍的作戰。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退。
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日文化工作
[多選]抗戰初期國民黨實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戰的政策。國民參政會的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組織的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全國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
[多選]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是徹底的抗日綱領。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系統闡述了抗日戰爭的特點、前途和發展規律,闡明了持久戰的總方針。
2.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
[單選](1)全國性抗戰開始后,八路軍在華北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開始后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太原失守后,八路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創建華中根據地。相持階段到來后,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具有戰略地位。八路軍的“百團大戰”。抗日根據地的發展。
[多選、簡答、論述](2)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
①在戰略防御階段,從全局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正規戰是主要的,敵后的游擊戰是輔助的。但是,敵后游擊戰爭對阻止日軍進攻、減輕正面戰場壓力、促使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起了重要作用。
②在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敵后人民力量的發展,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敵后根據地的建立和武裝力量的壯大還使得游擊戰為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多選、簡答、論述](3)中國共產黨堅持、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
①為了堅持、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②進步勢力主要是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
③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
④頑固勢力是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即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共產黨必須對他們貫徹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
[多選、簡答、論述]4.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1)加強政權建設。按照“三三制”原則,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團結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各階級、階層。接受黨外人士“精兵簡政”的建議,克服困難。
(2)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這既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他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又照顧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據地的社會穩定。
(3)開展大生產運動,克服經濟困難。針對抗日根據地出現的嚴重的經濟困難,毛澤東提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大生產運動。
(4)發展抗日文化事業,培養抗日骨干。創辦了一批干部學校、專門學校和大量的中小學校。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
(5)開展整風運動,進行思想教育,統一全黨思想。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5.延安整風運動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單選、多選](1)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毛澤東發表一批理論著作,系統闡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包括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延安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反對主觀主義是其中最主要的任務。整風運動是一場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全黨范圍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多選、簡答](2)毛澤東總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6.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多選、簡答、論述](1)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多選、簡答、論述](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②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④對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巨大影響,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多選、簡答、論述](3)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①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抗戰勝利的力量源泉。
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這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證。
③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
[多選、簡答、論述](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③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不僅遏制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遲滯了日本的“南進”步伐,而且大大減輕了其他戰場的壓力,為同盟國軍隊完成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轉折和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