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學語文”考前串講筆記(詩歌)
時間:
未知2
公共課
一、單元知識要點
詩詞基本知識要點
1.《沁園春·雪》。這首詞作者為毛澤東。該詞通過描繪北方壯麗雪景,評說歷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現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對今日人民創建新中國的殷切期望與堅強信心。主要運用了比喻、比擬等修辭手法。
2.《迢迢牽牛星》。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不詳。本詞借牛郎織女傳說來抒發世間女子別離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興手法。
3.《歸園田居(其一)》。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也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為東晉陶淵明。本詩主要抒寫了詩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達了他歸隱田園后的喜悅心情,采用比喻、對比修辭手法。
4.《出塞》(其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邊塞詩,作者王昌齡,盛唐詩人。該詩慨嘆邊塞戰爭的經久不息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生離死別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來保衛國家的安寧。詩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七言長篇抒情古詩,作者張若虛,唐代詩人。詩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寫了人間的離情別緒,表現了詩人對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思索。此詩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運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這是首七言絕句。也是首送別詩。作者王維,盛唐詩人。本詩通過送別地點與餞行場面的描寫,表現了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該作兼用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兩種表現方法。_
7.《登金陵鳳凰臺》,這是首七言詩,屬懷古詩。作者李白,盛唐偉大詩人。該詩抒寫詩人登臨金陵鳳凰臺的所見所感,并運用了對比、比喻、象征的修辭手法。
8.《蜀相》,七律詩,屬懷古詩,作者杜甫,盛唐偉大詩人。詩中記述了詩人初居成都,尋訪武侯相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詩作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相結合,并運用了設問句。
9.《楓橋夜泊》,七絕,周羈旅詩,作者張繼,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寫夜泊楓橋見到的江南水鄉秋夜特有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旅途中的惆悵心情。該詩最大的特點是詩中有畫,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詩,也是作者自創的新樂府詩。作者孟郊,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繪慈母為游子穿線縫衣的細節,歌頌了真摯的母愛。詩中運用了比喻與象征的修辭手法。
11.《烏衣巷》,七絕,作者劉禹錫,中唐詩人。本詩通篇寫景,并寓情于景。
12.《賦得古原草送別》,五律,屬送別詩,作者白居易,中唐詩人。該詩借描寫春草以寄托別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絕,屬詠史詩,作者杜牧,晚唐詩人。該詩借描繪江南美麗的春景,寄予歷史的感慨。本詩寫景具有整體性,并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14.《夜雨寄北》,七絕,屬于相思詩,作者李商隱,晚唐詩人。本詩以詩代信,傾訴思念親人,渴望北歸的感情,構思巧妙,含意豐富。
15.《虞美人》,這是首詞,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詞人。全詞純用白描手法,比喻貼切生動。
16.《望海潮》,這是首詞,作者柳永,北宋詞人。本詞描寫杭州的繁華景象,與西湖的秀麗景色,贊美城市風光,表現了百姓與地方官的游樂。多用鋪敘與白描手法。
17.《水調回頭》,這是首中秋詠月詞,作者蘇武,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該詞通過描繪中秋佳節,飲酒賞月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對弟弟蘇轍的懷念,對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安慰和祝愿。運用設問句,以月貫穿全詞,構思縝密。
18.《武陵春》,這是首詞,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詞人。該詞通過對主人公外在情態舉止與內心活動的刻畫,表達了詞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構思新穎。
19.《書憤》,七言律詩,作者陸游,南宋愛國詩人。
20.《水龍吟》,詞,作者辛棄疾,宋代大詞人,該詞抒發了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伸、年華虛度的悲憤,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詞中多用典,并綜合運用了比喻、比擬、象征等表現手法。
二、基本要點歸類
1.作品作者
《沁園春。雪》: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
《迢迢牽牛星》:無名氏,選自《古詩十九首》。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東晉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作田園詩的著名詩人。
《出塞》(其一):王昌齡,盛唐詩人。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代詩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盛唐詩人。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盛唐偉大詩人。
《蜀相》:杜甫,盛唐偉大詩人,其詩稱為“詩史”。
《楓橋夜泊》:張繼,中唐詩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詩人,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說。
《烏衣巷》:劉禹錫,中唐著名詩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中唐大詩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詩人。
《夜雨寄北》:李商隱,晚唐杰出詩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五代時著名詞人,后世稱之為南唐后主。
《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北宋著名詞人。
《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蘇軾,北來杰出的文學家,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詞人,跨北宋、南宋。
《書憤》:陸游,南來杰出的愛國詞人。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南宋大詞人。
2.作者歸類
作者屬于唐代詩人的有:王昌齡、張若虛、王維、李白、杜甫、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其中,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甫屬于盛唐詩人。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為中唐詩人。杜牧、李商隱為晚唐詩人。
創作詞的幾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蘇武、李清照、辛棄疾。
3.體裁歸類
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歸國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
七言絕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楓橋夜泊》、《烏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書協》。
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
4.題材歸類
送別詩有:《賦得古原草送別》、《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詩有:《迢迢牽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調歌頭”、“武陵春”、“水龍吟”、“沁園春”均為詞牌名。
詩詞基本知識要點
1.《沁園春·雪》。這首詞作者為毛澤東。該詞通過描繪北方壯麗雪景,評說歷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現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對今日人民創建新中國的殷切期望與堅強信心。主要運用了比喻、比擬等修辭手法。
2.《迢迢牽牛星》。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不詳。本詞借牛郎織女傳說來抒發世間女子別離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興手法。
3.《歸園田居(其一)》。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也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為東晉陶淵明。本詩主要抒寫了詩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達了他歸隱田園后的喜悅心情,采用比喻、對比修辭手法。
4.《出塞》(其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邊塞詩,作者王昌齡,盛唐詩人。該詩慨嘆邊塞戰爭的經久不息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生離死別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來保衛國家的安寧。詩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七言長篇抒情古詩,作者張若虛,唐代詩人。詩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寫了人間的離情別緒,表現了詩人對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思索。此詩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運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這是首七言絕句。也是首送別詩。作者王維,盛唐詩人。本詩通過送別地點與餞行場面的描寫,表現了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該作兼用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兩種表現方法。_
7.《登金陵鳳凰臺》,這是首七言詩,屬懷古詩。作者李白,盛唐偉大詩人。該詩抒寫詩人登臨金陵鳳凰臺的所見所感,并運用了對比、比喻、象征的修辭手法。
8.《蜀相》,七律詩,屬懷古詩,作者杜甫,盛唐偉大詩人。詩中記述了詩人初居成都,尋訪武侯相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詩作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相結合,并運用了設問句。
9.《楓橋夜泊》,七絕,周羈旅詩,作者張繼,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寫夜泊楓橋見到的江南水鄉秋夜特有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旅途中的惆悵心情。該詩最大的特點是詩中有畫,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詩,也是作者自創的新樂府詩。作者孟郊,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繪慈母為游子穿線縫衣的細節,歌頌了真摯的母愛。詩中運用了比喻與象征的修辭手法。
11.《烏衣巷》,七絕,作者劉禹錫,中唐詩人。本詩通篇寫景,并寓情于景。
12.《賦得古原草送別》,五律,屬送別詩,作者白居易,中唐詩人。該詩借描寫春草以寄托別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絕,屬詠史詩,作者杜牧,晚唐詩人。該詩借描繪江南美麗的春景,寄予歷史的感慨。本詩寫景具有整體性,并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14.《夜雨寄北》,七絕,屬于相思詩,作者李商隱,晚唐詩人。本詩以詩代信,傾訴思念親人,渴望北歸的感情,構思巧妙,含意豐富。
15.《虞美人》,這是首詞,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詞人。全詞純用白描手法,比喻貼切生動。
16.《望海潮》,這是首詞,作者柳永,北宋詞人。本詞描寫杭州的繁華景象,與西湖的秀麗景色,贊美城市風光,表現了百姓與地方官的游樂。多用鋪敘與白描手法。
17.《水調回頭》,這是首中秋詠月詞,作者蘇武,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該詞通過描繪中秋佳節,飲酒賞月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對弟弟蘇轍的懷念,對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安慰和祝愿。運用設問句,以月貫穿全詞,構思縝密。
18.《武陵春》,這是首詞,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詞人。該詞通過對主人公外在情態舉止與內心活動的刻畫,表達了詞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構思新穎。
19.《書憤》,七言律詩,作者陸游,南宋愛國詩人。
20.《水龍吟》,詞,作者辛棄疾,宋代大詞人,該詞抒發了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伸、年華虛度的悲憤,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詞中多用典,并綜合運用了比喻、比擬、象征等表現手法。
二、基本要點歸類
1.作品作者
《沁園春。雪》: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
《迢迢牽牛星》:無名氏,選自《古詩十九首》。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東晉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作田園詩的著名詩人。
《出塞》(其一):王昌齡,盛唐詩人。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代詩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盛唐詩人。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盛唐偉大詩人。
《蜀相》:杜甫,盛唐偉大詩人,其詩稱為“詩史”。
《楓橋夜泊》:張繼,中唐詩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詩人,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說。
《烏衣巷》:劉禹錫,中唐著名詩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中唐大詩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詩人。
《夜雨寄北》:李商隱,晚唐杰出詩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五代時著名詞人,后世稱之為南唐后主。
《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北宋著名詞人。
《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蘇軾,北來杰出的文學家,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詞人,跨北宋、南宋。
《書憤》:陸游,南來杰出的愛國詞人。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南宋大詞人。
2.作者歸類
作者屬于唐代詩人的有:王昌齡、張若虛、王維、李白、杜甫、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其中,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甫屬于盛唐詩人。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為中唐詩人。杜牧、李商隱為晚唐詩人。
創作詞的幾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蘇武、李清照、辛棄疾。
3.體裁歸類
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歸國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
七言絕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楓橋夜泊》、《烏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書協》。
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
4.題材歸類
送別詩有:《賦得古原草送別》、《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詩有:《迢迢牽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調歌頭”、“武陵春”、“水龍吟”、“沁園春”均為詞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