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精選篇1
結合專業優勢和特色,以國家和行業需求為基礎,設置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游艇設計制造、智能海洋裝備等培養方向;積極開展“3+1”培養模式,學生第四年可根據自身就業或深造等需求靈活選擇適合的時間及實踐應用項目。與國內20多家行業內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學生在大四可進行一年的校企合作模式的企業頂崗實踐,“快人一步”、提升就業競爭力。同時,鼓勵學生考研深造,該專業是國家照顧專業,每年有部分學生考入國內雙一流大學船海學科繼續進行研究生深造。
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精選篇2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造船廠、研究院、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船級社,也就是船舶質量檢驗所性質的地方,負責檢測新船性能。國際上有十大船級社:美國ABS船級社、法國BV、挪威DNV、德國勞氏船級社GL、韓國KR、中國CCS船級社、英國LR、日本NK、俄羅斯RS船級社、意大利RINA船級社。我國船級社的前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是交通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的船舶技術檢驗機構。
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船廠做船舶設計師或在造船廠當督工工程師,工程師須現場督工,相對較苦,但報酬豐厚。理論研究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研究院搞研究,或在大學任教,這類工作要求條件比較高,基本要考到博士水平發展空間才比較大。
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從收入也可見一斑,錢秘書長舉了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在北京,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而船廠的一個好的焊接工,月收入平均則在8000元至10000元,技術一般的也有5000左右。
“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兩種學生。一種是技師,也就是技術工人;另一種就是高水平的技術設計人才。”錢秘書長說,“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雷達、遙感技術的應用,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以及對能源的更高效利用,船舶的動力裝置、船舶電器設備、輪機自動化系統等都面臨著新的技術要求與挑戰,也需要高、精、尖技術人才來解決。”
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精選篇3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
2500-3000人
男女比例:
男86%女14%
據陽光高考平臺統計數據顯示,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畢業生規模在2500-3000人,就業率在85%-90%,男女比例為:男生為87%;女生為13%。
企業到學校搶人才
船舶工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在國民經濟116個產業部門中,船舶工業對其中的97個產業有直接消耗,關聯面達84%,其中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以鋼鐵行業為例,我國造船用鋼需求量為1300萬噸,其中造船板需求量就為1000萬噸左右。據統計,每建造一萬載重噸船舶,可以解決船舶及其上游產業3000個就業崗位。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新南說:“造船與海洋工程工業是一項周期長、資金密集、科技密集、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的人才遠達不到市場需求,滿足不了企業的需要。我國從以后,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是非常搶手的,很多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被單位簽走了,許多船舶企業都會提前去學校預定學生。我國有18000公里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海洋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隨著陸地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逐步減少,人們已經把未來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開發轉向海洋。無論是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開發業、濱海旅游業,還是海洋工程建筑業,都離不開船舶和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可以說,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擔負著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是大有作為的專業。”
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精選篇4
核心課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體結構與制圖、船舶原理、船舶設計原理、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游艇設計制造、海洋平臺設計、現代新型傳感器技術、智能海洋裝備控制系統設計等。
基本技能:掌握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的基本知識;具備編程、大數據分析、數字化設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經濟學知識;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
專業解讀船舶與海洋工程精選篇5
什么是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于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如海上移動固定建筑結構、水面船舶、水下潛器、水面浮臺等等。
學生在本科階段除力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還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動力學、船舶靜力學、海洋工程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船舶設計原理等。
造船業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帶著一兩艘一、二百噸小型帆船在海上探險時,鄭和早就出動百余艘“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的巨輪航行在太平洋上了。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從海洋中獲取著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享受著海上運輸帶來的交通便利。如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不斷與新興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等學科相聯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的《中國制造》發布之后,業內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互聯網技術將促進我國船舶、海工的設計創新。尤其是對設計環節來說,新技術會引發船舶設計方法、手段、工具、流程等一系列改變。未來,造船業和海工裝備制造業必然是融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新科技為一體的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