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死時-余光中閱讀練習及答案
當我死時-余光中閱讀原文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
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1966年2月24日
卡拉馬如
當我死時-余光中閱讀題目
1.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長江”“黃河”這兩條河流作為詩中的意象有什么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死時-余光中答案解析
1.游子的悲涼,不絕的情思,對祖國的熱愛
2.兩河是母親河,代表祖國
3.日夜翹首眺望祖國的“中國青年”形象
余光中簡介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