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女記者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世界第一女記者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原文
法拉奇一直很感謝母親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勵。她多次回憶:“是媽媽,是媽媽告訴我,甚至是哭著告訴我:‘不要像我這樣!不要變成你丈夫和孩子們的奴隸!要學習,去看看整個世界,要學習!’”
法拉奇最喜歡的家人是大伯,這是她的第一位,或許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大伯是一名記者,這對法拉奇走上記者之路影響重大。在奧莉婭娜的一生中,她都會引述大伯的忠誡:“在記者這一職業中,一直回響著這樣一條鐵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讀者感到厭煩!”
受大伯此語的影響,后來法拉奇放棄研習已久的醫學專業拿起了筆,從此寫作成了她終身酷愛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訪過并深深摯愛的伴侶、希臘抵抗運動英雄、反對強權的斗士阿萊科斯·帕納古利斯于34歲死于車禍后。
她親歷了二戰,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作為記者,法拉奇的提問表現了一種唯其所有的犀利風格,她用語率直、尖銳、咄咄逼人,轟炸般的盤問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挑釁”,這種風格令全世界為之叫好,卻令“大人物”害怕。她與全球六十多位國家政要的激烈交鋒,曾令基辛格尷尬、令卡扎菲失言、令沙龍狂怒、令梅厄夫人敞開心扉……
1961年記者扎特琳采訪法拉奇,說很多人說她卑鄙、兇狠。她睜大畫著濃妝的眼睛,撫了一下頭發后,擺出一副清白的樣子說:“兇狠是什么意思?說出實情?我覺得我很和藹。采訪一個人時我總是盡力挖出他最好的一面。好比畫畫的時候我盡力畫他好看的地方。”扎特琳說也許她有時畫了一幅不夠公正的、負面的畫像。她回答說:“那不是我的錯,那就是他最好的一面。”
有一種美德在她身上熠熠生輝,她對強權有著天然的憎惡和反叛,她似乎永遠不知道什么叫做服從。她說:“在夏娃摘蘋果那一天誕生的,并非罪惡;那一天,誕生的是一種被稱為不服從的光輝美德。”法拉奇代表了當今媒體所欠缺的東西——把真相告訴權力的勇氣。
1967年她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非常出色。她報道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多次重大沖突,足跡遍布拉美、黎巴嫩、越南和科威特。她就像一個無畏的戰士一樣,在這個男性占主導地位的領域奮勇前進。
法拉奇罹患癌癥多年后,于2006年9月14日夜間在佛羅倫薩結束了她77年的傳奇人生。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意大利共和國總統納波里塔諾致信其家屬,對意大利失去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記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總統錢皮稱頌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戰斗和榜樣的一生”。
(摘編自《中國青年雜志》和“百度百科”,有刪改)
【相關鏈接】
?、偎谖膶W創作中幾乎從未把文學與新聞分離,始終堅持反映矛盾交織的社會現實,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體味。一些人認為她是一個“直面歷史的偉大記者”和“以行為去實踐心中理想”的作家。批判者指斥她“蠻橫無理和傲慢”,稱其文風“夸張”“浮華”,有強烈的“自我表現主義”。
?、?ldquo;9·11”事件后不久,法拉奇在意大利的《晚郵報》上發表了文章,措辭強烈地攻擊伊斯蘭教。這篇文章后來擴展成書,題為“憤怒與驕傲”,稱伊斯蘭文明是“一種野蠻落后的文化”。她的一些說法令西方媒體也感到失之偏頗。
世界第一女記者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題目
4.下列對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作為“二戰”親歷者的法拉奇,在父親的耳光和“女孩不要哭”的呵斥下,逐漸變得堅韌頑強,充滿斗士精神。
B.作為年輕少女的法拉奇,在母親“不要像我這樣”哭訴的激勵下,熱愛學習,充滿理想抱負,大膽放眼世界。
C.作為人生選擇者的法拉奇,在大伯“不要讓你的讀者感到厭煩”的忠誠下,棄醫執筆,擔當責任,犀利審視世界。
D.作為無畏戰士的法拉奇,而對強權和鐵腕,毫不畏懼,絕不服從;面對戰亂和沖突,她奮勇向前,報道真相。
5.下列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影響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而她把寫作當成終酷愛之事的引路人確是深深摯愛的伴侶阿萊科斯·帕納古利斯。
B.很多人說法拉奇卑鄙、兇狠,這的確損害了她的“清白”,因為她是一個追求真理的記者,已經展現了采訪對象“最好的一面”。
C.法拉奇對強權有著天然的憎惡和反叛,她永遠不知道什么叫做服從。她經歷不凡,曾親歷二戰,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
D.意大利總統納波里塔諾對失去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記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他對法拉奇的評價還是公允的。
E.法拉奇一生充滿傳奇,她勇敢,敢于戰斗,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但對伊斯蘭文化的攻擊則有失偏頗。
6.關于法拉奇在文學創作中幾乎從未將文學與新聞分離的問題,評論界眾說紛紜,請結合材料與閱讀體驗談談你的認識。(5分)
世界第一女記者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答案
4.A(原文第1段中“并一字一字說出一句話:‘女孩不要哭,也不許哭!’”這句話,表明法拉奇的父親說話的語氣是沉著堅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A.“影響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準確,大伯對她的影響主要在職業選擇上,而其父親和母親對其影響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還有伴侶阿萊科斯·帕納古利斯對她寫作的影響,因此很難說大伯影響最深。B.因果分析不當,其中“展現了采訪對象‘最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的自我認識。C.原文在“永遠”前還有“似乎”一詞作限制。)
6.文學與新聞的關系是一個歷史的命題,而歷史上的許多經典文學作品與新聞沒有分離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法拉奇活著時被一些人認為是一個“直面歷史的偉大記者”和“以行為去實踐心中理想”的作家,就是對這一命題的最好注解,其去世后被意大利共和國總統納波里塔諾稱頌為“享有世界聲譽的記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更是最有力的最權威的證明。文學與新聞本來就是相融相生的,藝術來源于生活,文學脫離新聞的生活性和真實性也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同膾炙人口的西方古典文學《荷馬史詩》,又如家喻戶曉的司馬遷《史記》,更不用說世界文學經典《紅樓夢》脫胎于“明珠的家事”。事實上,新聞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就像花園里的交叉小徑,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鑲嵌著鵝卵石,有的地方夯實著泥土,有的地方雙邊花團錦簇,有的地方上面枝丫橫生??傊?,路與路錯綜復雜,相互粘連,密不可分。只是要強調一點:文學離不開新聞的真實,新聞不能脫胎于文學的虛構。(有明確觀點給1分,結合材料給2分,聯系生活實際給1分,邏輯嚴密思路清晰給1分。
猜你感興趣:
1.九年級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2.傳奇女記者胡濟邦閱讀答案
3.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4.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