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含答案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沉醉東風•柴炭行
守行市隨時不肯①,躲奸猾漏稅抽分。逢寒長價錢,遇缺無分論②,欺負殺凍饑窮民。但愿殘冬暖似春,教那廝折本。
【注】①隨時不肯:始終不肯讓價。②分論:分辯說理。
14.從體裁上看,本作品屬于。(1分)()
A.古體詩B.小令C.近體詩D.詩余
15.對本作品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柴炭商堅守商品價格,維持著市場穩定。
B.遇上天氣寒冷,柴炭商們還要趁機漲價。
C.柴炭商想盡辦法欺壓甚至殺害窮苦百姓。
D.作者希望冬天溫暖如春,好讓柴炭受損。
16.本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語言風格頗為統一,相得益彰,請從這一角度加以賞析。(5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14.B(1分)
15.B(2分)
16.思想感情1分,語言特點1分(嬉笑怒罵、口語化、直白等均可),結合作品1分,一致性分析1分,效果1分。(5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人日寄杜二拾遺
高 適②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③。壟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墮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國古代傳統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七。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②高適(約704年一
1765年),早年長期沉淪下僚,四處漂泊;五十三歲之后方得重用。③風塵:宦途,官場。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人日題詩寄草堂”,首句即點題,“遙憐”的‰冷”即同情憐惜之意,可見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達出二人身處異地卻共有思鄉之情。
B.“柳條弄色…‘梅花滿枝”都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柳葉萌芽、梅花盛開的美好情景,這種景致,卻讓詩人“不忍見”‘空斷腸”。
C.“身在遠藩無所預’’中的“預”是“參與”之意,詩人身在遙遠的藩鎮,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憂千慮,可見詩人復雜的情感。
D.從“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可知詩人與杜甫分隔兩地,“空相憶…知何處”是詩人無奈無助的深沉感喟,隱藏著內心的哀痛。
E.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筆力雄健,氣勢奔放,富于表現力。
15.此詩畫線的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二)(11分)
14.A D(B項,“梅花滿枝”沒用擬人手法;C項,“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理解有誤,應是無法參與朝廷大事;E項,“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賞析有誤,非本詩風格。)(寫對一個給2分,寫對兩個給5分)(5分)
15.①歲月蹉跎、年華老去的傷感;②辱居高位、無所作為的愧意;③對朋友處境的深摯關切。(須結合詩句進行分析)(6分)
猜你感興趣:
1.浙江中考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帶答案
2.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帶答案
3.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及答案
4.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附答案
5.2017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