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
八年級下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原文:
④在這組照片中,你會看到水果販子睡在堆積如山的柚子里,菜農在冬瓜壘成的“墻”邊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鐵軌旁小憩,而一位養鴨人則直接睡倒在水塘邊的空地上——鴨群以他為圓心圍成一圈,好像給他“站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許會發笑,為那些奇異的臥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卻泛起一陣心酸,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則會油然而生感動——這些疲憊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馳的列車,朝著夢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實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國人貝爾恩德·哈格曼就曾拍過“睡覺的中國人”。在華工作的七年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速度”。他把鏡頭對準保安、司機、建筑工人等普通勞動者,為他們“每周7天、一天24小時”的干勁而激動。
⑦當人們驚嘆于中國高速的發展變化時,那些隨意發生在街道邊、小攤上、板車里的夢境被輕易地遺忘了。它們本該是構成這個國家宏大夢想的一個個具體表達,它們的主人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造夢者”。
⑧然而許多時候,這些人因為疲勞,來不及找個安穩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攝者從未覺得這種“哪兒都能睡”的行為有什么不體面,即使在公共場合打呼嚕,即使睡眠條件再惡劣。在他看來,疲勞的時候就會打瞌睡,人們都一樣。況且,照片中隨意睡著的人不是無家可歸、無榻可棲者,而是醒來就要馬上投入工作的勞動者。他甚至欣賞這一點,認為“處事靈活”是中國社會的一種文化。
⑨這當然并不僅僅事關“靈活”。如果睡覺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種消遣,那么試想,這群人中會有多少人放棄睡眠,寧愿夜以繼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異的臥榻背后,是為改變命運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勞。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臥榻——磚塊、水泥、鋼筋,也許馬上就要撐起高樓大廈,但其建造者卻往往只能是仰望著,而非分享著。用自己的奮斗努力活著,這充滿尊嚴。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為他們遮擋陽光,卻難以為他們帶來足夠的體面和尊嚴。
11一覺醒來,現實照進夢想,他們看到的只有遠去的冒著濃煙的列車。
12這些疲憊的身軀僅僅需要在這趟列車上擁有一張安靜的臥榻——讓啟程者不必膽怯,讓跋涉者得以休憩,讓漂流者夢見未來。
八年級下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
1.文章開頭寫道:“他們或許是這個城市最先感到天氣轉冷的一群人。”從“這個城市最先感到天氣轉冷”來看,本文所寫的“這群人”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2.下面的句子表達了作者對普通勞動者深深的同情,結合句中加點字部分說說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一覺醒來,現實照進夢想,他們看到的只有遠去的冒著滾滾濃煙的列車。
3.文中寫道:“拍攝者從未覺得這種‘哪兒都能睡’的行為有什么不體面。”為什么普通勞動者這種行為沒有什么不體面?請依據文本內容分條概括。
4.結合全文,說說作者以“一張安穩的睡床”為題表達了什么愿望。
八年級下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答案:
1.因為工作極度疲勞而露天睡覺。
2.“冒著濃煙的列車”比喻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列車“遠去”而勞動者還在原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普通勞動者雖然付出了艱辛勞動卻未能分享到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依然處境艱難,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普通勞動者的同情。
3.①他們承受著繁重的勞動,人疲勞的時候就會打瞌睡,況且他們醒來馬上就要投入工作,這也是他們“處事靈活”的體現,沒有什么不體面。
②他們在為改變命運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沒有什么不體面。
③他們在辛苦勞動后沒有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沒有什么不體面。
4. 作者希望能讓普通勞動者更多地分享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讓他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八年級下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