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福建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福建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無我之境“的表述內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從范圍看,無我之境主要體現在山水畫和田園詩歌之中,而小說則限于自然特點,并不具備這種美的類型和藝術境界。
B.從特點看,無我之境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純客觀描繪而得以實現的,并不需要藝術家將個人情感思想融入其作品之中。
C.從目的看,無我之境的藝術追求在北宋山水畫中得以高度發展,意在鮮明地傳達出當時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D.從效果看,無我之境使藝術作品具有更為豐富的多義性,給予人們更持久的審美愉悅和更多重新發現、抒發的藝術空間。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①段先描述北宋山水畫常見畫面,指出其描繪自然具有客觀性和全景整體性,進而分析它給觀賞者審美感受帶來既”不確定“而又”清晰“的矛盾,為下文作鋪墊。
B.②段緊承上文,指出上述矛盾產生的原因是畫面既表達生活風神和人生理想,又未從固定方向引導審美感受中的諸多因素,這就為欣賞者帶來更豐富、多元的審美愉悅。
C.③段與前兩段構成分總關系,在前文分述的基礎上做出總結,為“無我之境“做出科學的闡釋;④段進而通過與詩歌的比較,強調山水畫的無我之境顯得更為寬泛。
D.⑤段從北宋兩大家入手,強調其山水畫雖有景色之殊、風格之異,但都因客觀整體的描繪而表現“無我之境”,從而為上文理論闡釋作出必要補充,與①段相照應。
3.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水畫如果想要表現無我之境,就需要藝術家全景整體性描繪自然,使自然風光與自然景物基本充滿整個畫面。
B.借助看似純客觀的自然描繪,北宋畫家常能表現出農村景物或山水自然與人生的生存或生活之間牧歌式的親切關系。
C.古典詩歌可以極為清晰地表達自我,而封建時代的畫家卻無法彰顯自我,只能表達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
D.游客在前往江南或者關陜等地觀光之時,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賞、感受雖然很有不同,但是都能體會到無我之境。
福建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A原文是:詩、畫以及小說等各類藝術中都有這種美的類型和藝術意境。B原文是:不是說沒有藝術家個人情感思想在其中。C“意在鮮明地傳達”不當。
2.【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文本思路的解析,能力層級D。
【解析】“③段與前兩段構成分總關系”不對,應該是承接關系。
3.【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解析】A“就需要藝術家全景整體性……充滿整個畫面”錯,這只是表現無我之境的一種形式;C“封建時代的畫家卻無法彰顯自我”文中無據;D 自然美的畫面具有“無我之境”,但不等于游客“都能體會到”。
福建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