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中考語文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黃石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毀生于嫉,嫉生于不勝,此人之情也。吾聞鉉與佑皆李氏臣,而俱稱有文學,十余年爭名于朝廷間。當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諫,鉉獨無一說,以佑見誅,鉉又不能力諍,卒使其君有殺忠臣之名,踐亡國之禍,皆鉉之由也。鉉懼此過,而又恥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觀之,其它所誅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謂鉉不惟厚誣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①歷數:指帝王繼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說法,認為帝位相承和天象運行次序相應。②《春秋》之義:臣子為君親諱,禮也。③箕子之說:周武王滅商后,問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商滅亡原因,箕子不講商的惡,只講存亡之理。④晉國向虞國借道討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君不聽,為晉回軍時所滅。
黃石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氏錄為得焉 得:恰當、適合
B.然則忠臣國之與也 與:結交
C.數以殺忠臣之罪 數:列舉
D.然則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徒:僅僅
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然吾聞國之將亡必有大惡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B.①一舉而勝焉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①當時京師因舉兵來伐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吾以情得之 ②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11.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屬于作者批評《江南錄》創作“失實”的一組是( )
①不言其君之過,但以歷數存亡論之
②其于《春秋》之義,箕子之說,徐氏錄為得焉
③國君無道,不殺忠臣,雖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④今觀徐氏錄言佑死,頗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為無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⑥鉉又不能力諍,卒使其君有殺忠臣之名,踐亡國之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有關原文的鑒賞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徐鉉的《江南錄》在評論李煜亡國這件事時,并沒有言及李煜的過錯,這有悖于歷史創作的“實錄”原則。
B.作者直言國君的最大惡行是殺害忠臣,有此惡行必然會導致國破家亡,作者列舉歷史上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很有說服力。
C.作者以小時候聽到過的潘佑直言被殺的相關事實,來說明李氏亡國與殺害忠臣不無關系。
D.作者擺事實、講道理,指出徐鉉的《江南錄》歪曲史實,誣陷忠良,欺瞞君主,是為了達到彈劾同僚的目的。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知佑之死信為無罪,是乃徐氏匿之耳。(3分)
(2)大凡毀生于嫉,嫉生于不勝,此人之情也。(4分)
(3)鉉懼此過,而又恥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3分)
黃石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9、B(與:名詞,依賴的人)
10、A(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①連詞,表順承;②連詞,表遞進。C①介詞,趁機;②介詞,依靠。D①介詞,根據;②介詞,因。)
11、B
12、D(“是為了達到彈劾同僚的目的”錯,文中“故”字說明徐鉉已死,“彈劾”無據。)
黃石中考語文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