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中考語文文言文專練題及答案
常德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在政二年,以母老乞歸供養,詔許焉,征為右衛,以西昌侯蕭藻代之。時梁州長史夏侯道遷以南鄭叛,引魏將王景胤、孔陵,攻東、西晉壽③,并遣告急。眾勸元起急救之。元起曰:“朝廷萬里,軍不卒至,若寇賊浸淫,方須撲討,董督之任,非我而誰?何事匆匆便相催督。”黔婁等苦諫之,皆不從。武帝亦假元起節,都督征討諸軍,將救漢中。比是,魏已攻克兩晉壽。
蕭藻將至元起頗營還裝糧儲器械略無遺者蕭藻入城求其良馬。元起曰:“年少郎子,何用馬為?”藻恚,醉而殺之。元起麾下圍城,哭且問其故。藻懼曰:“天子有詔。”眾乃散。遂誣以反,帝疑焉。有司追劾削爵土,詔減邑之半,封松滋縣侯。故吏廣漢羅研詣闕訟之,帝曰:“果如我所量也。”使讓藻曰:“元起為汝報仇,汝為仇報仇,忠孝之道如何?”乃貶藻號為冠軍。贈元起征西,給鼓吹,謚忠侯。
(節選自《南史·鄧元起傳》)
(注)①嬰城自守:繞城布兵堅守。②節下:猶言麾下,此為對元起的尊稱。
③晉壽:縣名,今四川梓潼。
常德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5.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季連即日開城納元起 納:迎接
B.軍不卒至 卒:馬上
C.武帝亦假元起節 假:假裝
D.使讓藻曰 讓:責備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元起為汝報仇 及是絕之,為蜀士所稱
B.乃言于元起曰 元起送季連于建康
C.以母老乞歸供養 并厚待之,任以州事
D.董督之任,非我而誰 忠孝之道如何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蕭藻將至/元起頗營還裝/糧儲器械略無遺者/蕭藻入城/求其良馬
B.蕭藻將至元起頗營/還裝糧儲/器械略無遺者/蕭藻入城/求其良馬
C.蕭藻將至/元起頗營還裝糧儲/器械略無遺者/蕭藻入城/求其良馬
D.蕭藻將至元起頗營/還裝糧儲器械/略無遺者/蕭藻入城/求其良馬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興元年,益州兵亂,人民流離失所,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狀。劉季連無計可施。 恰好第二年梁武帝派使者到益州,赦免季連抵抗的罪過準許他投降。
B.元起勤勉于政事,撫恤百姓,從不貪錢財女色,曾任用同鄉人庾黔婁為錄事參軍。后因其舅舅的兒子梁矜孫的挑撥,元起開始疏遠黔婁。
C.梁州長史夏侯道遷在南鄭舉兵叛亂,眾人都勸元起急速發兵救援,元起原來認為此時不適合出兵,但是后來皇上下詔,元起馬上出兵,于是攻克東、西晉壽。
D.蕭藻因向元起求援不得,大怒,將元起殺死。對元起部下謊稱殺元起是皇上詔令。然后向皇上誣告元起謀反,梁武帝表示懷疑,但最終得知真相。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黔婁甚清潔,光濟多計謀,并勸為善政。(3分)
②與庾黔婁志行不同,乃言于元起曰:“城中稱有三刺史,節下②何以堪之。”(4分)
(2)從文中找出導致元起死亡的兩點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常德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5.C (假: 給 )
6.D (之:均為結構助詞,的;A.為:介詞,替、給/介詞,被。B.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對/介詞,到;C.以:介詞,因為/介詞,用;)
7.A
8.C 攻克東、西晉壽的不是元起。
9.(1)①黔婁非常清正廉潔,光濟足智多謀,都勸(元起)施行德政。
(“清潔”給1分,補出省略的賓語“元起”1分,答對大意給1分,共3分。)
②(梁矜孫)與庾黔婁志氣行為不合,于是對元起說:“城中之人都說益州有三個刺史,您憑什么忍受得了呢?”(補出省略的主語“梁矜孫”1分,答對“志行”給1分,“言于元起”狀后句1分,“堪”1分,共4分。)
(2)元起大肆打點行裝,將儲備的糧食器械全部收拾起來,都準備帶走,不留給蕭藻。
元起譏諷蕭藻說:“少年郎君,用馬做什么?”
常德中考語文文言文專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