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一)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輟耕之壟上 舜發于畎畝之中
B.傭者笑而應曰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C.為天下唱 行拂亂其所為
D.百姓多聞其賢 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舉大計亦死 百里奚舉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C.扶蘇以數諫故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D.等死,死國可乎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請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4.陳涉歷盡艱辛最終“立為王,號為張楚”,舜、博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終成大業。請細讀甲、乙兩則選段,并摘選其中你認為最恰當的原句回答他們成功的緣由。(3分)
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答案
1、(2分)D(A、動詞,去,到;助詞,的。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C、介詞,像;動詞,行為。D、都是代詞,代人。)
2、(2分)C 多次(A、發動,興起;推薦,選拔。B、使……受苦;苦于(秦)。C、為……而死;死亡,滅亡。)
3、(3分)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總之都是一死,為國家而死可以嗎?(關鍵點:“亡”“舉”“等”“死國”各0.5分,翻譯達意1分。)
4、(3分)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缺首句或尾句各扣一分)
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二)
隆中對(節選)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子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自董卓已來 ( ) (2)名微而眾寡 ( )
(3)挾天子而令諸侯( ) (4)利盡南海 ( )
2.翻譯: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者乎?
3.問題探究: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應該采取哪些策略?(3分)
(1)
(2)
(3)
3.簡答:(3分)
(1)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中,反復強調“人謀”的重要性,請從文中舉一例說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聯系實際,談談“人謀”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2分)
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答案
1.(1)通“以”(2)而且(并且)(3)挾持(控制)(4)物資(4分,每處1分)
2.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竹籃、竹筒)盛著食物、用壺裝著水(酒水)來迎接你呢?(2分,如關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3.(1)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的根基(2)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與西南少數民族和睦相處(3)聯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題1分,答題順序可顛倒,意同即可)
4.(1)①曹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孫權“賢能為之用”⑧劉備“總攬英雄”(1分,可選其中一例回答)(2)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善于發現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山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相關